來源:青報網
2017-05-05 14:42:05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5月4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向媒體發布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 航次)第二航段南海深潛科考任務階段性成果。據介紹,自4月26日至30日,“蛟龍號”實施了4次密集下潛。其中,首席科學家、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主任、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石學法與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剛,連續兩天搭乘蛟龍號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這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和取樣。
據介紹,4月29日,“蛟龍號”從2930米的珍貝海山下部開始爬坡作業,垂直爬升660米至2270米的高度,海底作業時間5小時35分鐘;4月30日,“蛟龍號”沿珍貝海山南坡向山頂行進,最大潛深1101米,垂直爬升773米至328米高度,海底作業6小時28分鐘。連續兩天蛟龍號的攀爬高度接近1500米,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比較系統地獲取了玄武巖樣品、沉積物樣品以及近底海水和生物樣品。這些樣品展示了珍貝海山上部的巖石特征和生物多樣性特征,對開展新生代南海海山鏈成因、南海構造演化,以及南海生物多樣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蛟龍號獲取的海綿和海膽生物樣品
據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介紹,海洋國家實驗室自試運行以來,致力于打破科研機構和科研力量“ 碎片化”現象,開創聯合攻關的全新局面,創設多個公共科研平臺。其中,科學考察船共享平臺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本次南海潛次科考任務正是海洋國家實驗室在開放、共享基礎上實施的首次深海載人行動計劃。在南海中部海山鏈區珍貝海山的深潛科考任務結束之后,“蛟龍號”還將在南海東北部海域開展深潛科考作業。
另據了解,開展深海觀測探測,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進軍深海大洋、開展“透明海洋”重大戰略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海洋國家實驗室已經制定了深?!叭阶摺睉鹇裕阂皇菍嵤吧詈P强铡碧綔y計劃,在重點海區投放一批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智能浮標,同時在馬尼拉海溝、菲律賓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等構建實時立體多學科綜合觀測系統,點面結合,搶占深海探測的全球制高點;二是圍繞板塊運動動力學機理及歐亞大陸板塊“俯沖黑洞”形成機理、深部碳循環、極端環境下的生命過程等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利用“蛟龍號”載人潛器、ROV(纜控無人潛水器)等移動平臺對西太平洋—印度洋重點海區進行全面考察,力爭在上述前沿科學問題取得原始創新;三是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推動中國大洋鉆探船立項建設,并籍此實現深海與深地科學的協同發展,尋求地球科學的重大突破口。(記者 王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