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7-05-14 15:40:05
近日,成都一男子費時16年、耗巨資撿40塊“隕石”和家人鬧翻,經鑒定一文不值。這則消息被紛紛轉載,引起大家對隕石的關注。
而在山東,自古屢有隕石記載。在泰安市寧陽縣堽城鎮南落星村北,幾十塊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石堆,當地百姓稱其為“星星山”,已被確認為世界罕見的最大石鐵隕星堆。據當地人講,附近的南落星村、北落星村,都是因天上落下了星石而得名。據《史記》年表載,“魯莊公七年”(公元前687年,距今有2691年),魯國西北“隕星如雨,與雨偕”。當時魯國西北區域為“闡”,即當今堽城鎮地區。
1946年,青島出版《青島指南》一書中記載:東大洋村西北荒灘中有大石,相傳明時有天星隕落于此,因呼做“星兒石”。近年來青島天文協會前后四次赴青島東大洋村進行探尋,但該石已經被打碎壘墻,無從獲得標本,根據村民描述,很有可能是一塊巨型隕石。2004年5月18日,在青島城陽惜福鎮的一處工地挖出一塊大“鐵疙瘩”,經過鑒定,此鐵塊為鐵質隕石,重達三噸,為我國目前第二大鐵隕石。在鰲山衛鎮的星石村也有巨大隕石,至今立在村口,重達4噸,石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表面銹跡斑斑,還有復雜的花紋。
而在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坪上鎮鐵牛廟村,村東幾尺見方的土地上,臥著一塊被當地百姓奉為神物的隕石——“鐵牛”。如今,“鐵牛”依然靜臥在大鐵牛廟村,并與抗倭英雄孫鏜紀念館同院共處。對于歷史英雄和“鐵牛”,當地的百姓依然懷有虔誠的敬仰。
在今鐵牛廟村的孫鏜紀念館院內,可以看到這塊唐朝時的天外飛仙——“ 鐵牛”隕石。“鐵牛”隕石通體呈褐色,半隱半露,南北而臥。從北端看,牛頭高揚,牛首露出地面約70 厘米,牛身中間部位略低,距地面上約 40 厘米形成完整的牛背。南端又比中間部位略高,高出地面約 50 厘米,為牛臀,整塊隕石酷似一頭靜臥的牛。
研究證實,“鐵牛”是一塊世間罕見的石鐵類隕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距今已有 1200 多年的歷史。村里人說,自打“ 鐵牛”降世起,就一直守著這幾尺見方的土地。1200年來,未曾挪移。1988年,經南京大學地質系王鶴年教授鑒定,確認該石為“頑鱗鐵錦隕石”,為世界同類隕石之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類隕石,被命名為“莒南鐵牛石鐵隕石”。
關于“鐵牛降世”,多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據傳,唐朝某年舊歷年除夕,一受婆婆虐待的媳婦,深夜起來碓米辦年貨,只聽見外面傳來巨響,她出門一看,天空通明,天上有三頭牛正向自己家院子飛來,媳婦急中生智,手持掃帚往空中一揮,將黑牛擊落院中,其余兩頭驚慌而逃,所落下的黑牛就是現在的“鐵牛”。另一種甚廣的傳說稱,很久以前,負責巡視東海的天神鐵牛將軍巡游至坪上小鎮時,發現一座茅屋中紅光四射,頓感驚異。鐵牛將軍乘祥云來至茅屋上方,不料卻是一村婦小解,鐵牛將軍當即大驚失色,失足跌落下來,成了“鐵牛”。
眾多版本的傳說賦予了這個天外來客更多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來,百姓篤信這頭“鐵牛”可以為他們帶來吉祥,他們為這個“ 鐵牛” 建廟膜拜,“鐵牛廟村”也因此而得名。據村里老人講:先有鐵牛后建廟,先有廟宇后有村。
因來自宇宙,古時就有百姓在“鐵牛”隕落處修建廟宇,頂禮膜拜,祈求“鐵牛”保佑蒼生。流傳甚廣的說法是,鐵牛廟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建過,后毀于戰亂。今天,在大鐵牛廟村仍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摸摸牛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牛腚,一輩子不犯病”。
鐵牛廟村還曾出了一位抗倭名將——孫鏜。記史書載,孫鏜年輕時在莒州做過府衙小吏,后辭職經商,富甲一方。嘉靖年間,倭寇在蘇州府和浙江一帶活動猖獗,孫鏜決定投軍平倭。他拿出了經商的錢財資助軍餉,招兵買馬,積極抗倭,名震四海。很長一段時間內,倭寇不敢來犯,百姓視孫鏜為“吳中長城”。
后來,在一次抗倭突襲中,孫鏜因后援不至,寡不敵眾,壯烈殉國,年僅三十四歲。嘉靖皇帝驚悉后,御封其為“光祿丞”,并封其母為太夫人。在孫鏜紀念館的大院內,仍保留著當年皇帝冊封孫鏜時,從京城運來麒麟碑的舊址,碑上以鑄鐵刻有“天下太平”的字樣。戰爭時期,麒麟曾遭到毀損,解放后又重新修葺,但大院內依然保留著四塊原來的麒麟碎石,上面的花紋精巧傳神。另外,一塊由嘉靖封賞的無字石碑仍矗立在紀念堂前,碑文已無從考證。
時間磨平了許多歷史的細節,卻無法改變人們對英雄的敬仰。千百年來,神牛和英雄的影響猶在,當地的百姓那份虔誠不會改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