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6-26 08:03:06
金鄉縣文化館館長趙賢臣告訴本報記者,在金鄉縣司馬鎮一個普通餐館門口,曾有一個條幅格外引人注意,內容為:落子收徒、免費教學、包吃包住。提出這個“口號”的,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落子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青敏。
本報記者日前走進正在創建“山東曲藝之鄉”品牌的“戲窩子”金鄉,感受當地曲藝人精彩的演出和強烈的自信,趙賢臣說:“金鄉像張青敏一樣的曲藝藝人還有很多,我們有個目標,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觀眾,在去曲阜的時候,也能夠到金鄉聽戲。”
“包吃包住免費收徒”
本報記者見到張青敏時,他正在金鄉縣城中心街文化廣場舉行惠民演出,當天他表演的是山東落子長篇大書《雙鞭記》,近兩百名觀眾坐在自帶的三輪車上觀看,張青敏兩個小時的演出中間只休息了十分鐘,火爆激昂的演出,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雙鞭記》是隋唐故事的一個段落,評書、河南墜子、山東落子都有這一劇目,因為講述的是忠臣良將的故事,且有部分悲劇的戲份,所以張青敏現場大鈸、竹板并用,在舞臺上左右騰轉挪移,一人分飾多角演繹一段激烈的爭斗戲,高大肥胖的身軀竟顯得十分靈活。張青敏說,自己演出的山東落子《雙鞭記》一共40集,每周二、周五的上午在中心街的文化廣場演出。金鄉縣文化館館長趙賢臣說,張青敏和山東大鼓名家張玉鵬的演出,都是文化館“到金鄉聽戲”惠民公益演出的一部分,“張青敏在室外的文化廣場演出,張玉鵬在文化館內的金曲社內演唱120集的山東大鼓《大紅袍》。”
說起“包吃包住免費收徒”的事情,張青敏說,因為長期忙于山東落子演出,飯店早就沒時間打理已經關門了,“包吃包住免費收徒的事情不是口號也不是廣告,我就是這么做的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現在還能唱,等我唱不出來了,我怕這門藝術也就絕了。所以我就想出了這個法子,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有興趣就可以來這里學。”張青敏說,一開始免費收徒都沒有人來學,后來隨著張青敏成為山東落子非遺傳承人獲得肯定,終于有人愿意送孩子跟張青敏學習山東落子,目前已經有八九個年輕人跟隨張青敏學習這項傳統曲藝。
聽聽歡快的《趕黑驢》
由山東省曲藝家協會發起的山東省曲藝老藝人保護工程啟動儀式暨展演,當日在金鄉舉行,山東省曲藝家協會將聯合各地,分批次為活躍在民間的老藝人錄制代表劇目,留存資料。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慈建國說:“知名的曲藝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現在在音像資料上保護得比較好,但大批草根的老藝人的作品急需保護。56歲的張青敏算年輕的,還有不少年齡更大的老藝人,如果他們去世了,有可能導致一個曲種的消失。”
當日的展演,也顯示了“戲窩子”金鄉在曲藝方面的實力,山東大鼓、山東落子、梨花大鼓、墜子書、金鄉花鼓、漁鼓、山東琴書都有代表性老藝人登臺表演。花鼓老藝人姬生詩以一首金鄉花鼓《趕黑驢》引發陣陣掌聲,“說黑驢道黑驢兒,驢身上,金鞍子銀蹬子兒,香檀木刻的驢柱根兒;說黑驢道黑驢兒,紅綾布上拉一人兒,驢身上端坐個俏佳人兒,那個佳人論年紀兒,不是十九是二十兒,梳油頭搽發油,不搽柏油明絲絲兒,偏的正的花戴四朵,兩朵紅兩朵綠兒,忽靈靈一對杏子眼,彎彎的兩道柳葉眉兒,雪白的臉膛沒麻子兒……” 姬生詩說,金鄉花鼓節奏緊湊,臺詞歡快,在山東的曲藝形式里獨樹一幟。
金鄉縣文化館館長趙賢臣說,節奏歡快的金鄉花鼓在魯西南一帶廣有影響,當地留傳著“唱花鼓的進了莊,家家戶戶不喝湯(吃晚飯)”,“聽見花鼓響,急急忙忙去戲場”等民謠,“老百姓對花鼓是真喜愛。”
“千人快書”為傳承
與節奏緊湊的金鄉花鼓風格不大一樣,展演壓軸劇目山東琴書《小姑賢》,則給人一種大氣舒緩的感覺。“千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為人生來別當家,如若當家亂如麻;清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漿醋茶……”由張玉霞等五位老藝人演唱的南路山東琴書《小姑賢》,演唱不用花腔巧調,行腔深沉,咬字真切,娓娓道來,一個賢惠的小姑子勸和的故事立即呈現出來。
張玉霞說,五位老藝人最大的75歲,最小的60歲,五個人加起來三百多歲了,“趁著還能唱,得抓緊把這些好段子傳下去,上世紀70年代和我一起進金鄉曲藝團的山東落子老藝人翟永蘭,昨天剛剛去世了,那是個好演員,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徒弟,那些山東落子好段子是不是傳下來了。”張玉霞說,自己在傳承這方面還算滿意,“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跟著我學山東琴書,我們這個家庭班社在金鄉、嘉祥一年能有半年的演出。孫子輩里學山東琴書的積極性整體上不高,只有我那個13歲的小孫女還有點這方面的意思。”
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慈建國說,曲藝除了保護,傳承顯得更為急迫,金鄉縣中心小學把山東快書列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上個月特色課程掛牌時“千人唱山東快書”的情形讓人振奮。記者在金鄉縣中心小學探訪時,學校特聘的山東快書老師李海梁正在教孩子們唱山東快書基本的板譜練習,“說書就怕嗓子啞,唱大戲的怕倒倉,賣涼粉的怕上凍……”這些三年級的孩子雖然只學了不到一個月,可唱起來已經一板一眼。金鄉縣中心小學校長王漢東說:“千名學生學習山東快書,能出一名山東快書演員那是對曲藝的貢獻,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曲藝進校園是傳播傳統文化的好方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