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17-07-01 16:36:07
作為一座城市的重要元素,一條條道路承載著人們無盡的記憶,也折射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今起,《瞰青島》周刊推出《瞰路》欄目,從空中和地面兩個視角去探尋那些講述著城市故事的道路。首期走進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的百年老路——臺柳路。從1907年通車到今天,它足足跨越了110年,見證了島城一個多世紀的變化。如今,新的時代元素賦予了它新的使命,讓它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追溯
通車至今已110年
起于臺東鎮、終達嶗山柳樹臺,這是臺柳路名字的由來。早在1898年,德國租借膠州灣后不久,駐防的皇家海軍高級醫官萊爾切提出在嶗山設一座療養院,他的建議被殖民當局采納,最終選址于嶗山南九水的柳樹臺。
1902年,療養院開始興建,其中,麥克倫堡公爵私人捐款最多,療養院被命名為“麥克倫堡”。 1904年9月1日,麥克倫堡療養院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1905年,殖民當局修筑了從青島經由臺東鎮、李村至柳樹臺的長達33.5公里的臺柳公路,由市區前往嶗山和療養院的交通條件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臺柳公路建成后,乘馬車或汽車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嶗山。經改造后,臺柳路于1907年通車。這是青島市也是山東省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在全國也是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之一,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
講述
道路“九曲十八彎”
有了臺柳路這條進出大動脈,青島人逛李村大集、去嶗山游玩都十分方便。據交運集團所屬的(中國)道路交通博物考證,臺柳路的始發點在如今的海慈醫院對面。在文史專家魯海的記憶中,這是一條九曲十八彎的路。“從臺東鎮到李村這一段,是市里道路,繞來繞去,九曲十八彎的,而且車輛非常多,很多公共汽車司機都不愿意跑。”夾嶺溝、華僑村、啤酒廠……這條道路承載了很多青島人的記憶。“還記得啤酒廠在臺柳路沿線種植了形似葡萄的植物,我常常詢問外地客人這是什么。 ”魯海笑著說:“看著他們屢猜不中,我才得意地告訴他們,那是啤酒花。 ”李村大集之所以擁有超高人氣,臺柳路功不可沒,因為它送來了青島各地的趕集人。魯海記憶中,李村好比是臺柳路上的分水嶺,從臺東鎮到李村一路上有很多人。
一過李村,路上的人就少了很多,而且路很窄,車輛拐彎時都要停停走走,兩三次錯車后才能通過。“當年要穿過一座山谷才能到南九水,過了彈月橋就到了南十八盤,橋下就是漢河,這條河一直通到沙子口。 ”
嬗變
一度落寞又再度繁華
隨著308國道(現黑龍江路)和小白干路(現重慶路)的修建,臺柳路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從李村往東的路段已“改名換姓”稱為九水路;從山東路往西也“另立門戶”改為西吳路;從鞍山路到海城賓館的那一段也“嫁給”哈爾濱路了。可以說,臺柳路開始變得面目全非。黑龍江路、重慶南路日漸取代了建造時間久遠、路面寬度只有三四米的臺柳路。然而,在2010年前后,臺柳路再次被“激活”,先后完成了張村河至長沙路段、長沙路到清江路段的改造通車。由于高峰期黑龍江路和重慶南路常常出現交通擁堵,臺柳路的作用開始顯現,它成為了緩解交通壓力、連接南北的“第三條通道”。 2013年3月,老臺柳路7米寬的車道拓寬為22米,實現了雙向六車道通車。
在記者拍攝到的畫面中,臺柳路自哈爾濱路起彎曲向前,沿途高樓林立,十分繁華,已褪去了陳舊的老模樣。
亮點1 商圈崛起打造金融街
過去和如今的臺柳路都和商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貫通后的臺柳路直通新都心。隨著新的城市商圈形成,臺柳路沿線的雙山等村莊完成了改造,曾經的企業也開始搬遷,和達中心城、萬科中心等項目陸續建成使用,凱德茂、麥凱樂相繼開業。臺柳路重現昔日的繁華。十多條公交線路在此行駛,青島的首條地鐵M3號線也距此不遠。市北區新都心管理辦公室透露,依托新都心的商業優勢,還有臺柳路本身的交通優勢,將引進金融企業分支機構在臺柳路落戶,打造金融一條街。目前,已有民生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和光大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在此設置分理處或支行。
亮點2
沒了啤酒花仍飄酒香
雖然臺柳路旁已沒了魯海所說的啤酒花,但位于臺柳路602號的青島啤酒二廠還是散發著啤酒的麥芽香氣,更是臺柳路改造后濃墨重彩的一筆。青島啤酒二廠全套引進德國、法國生產設備,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控制手段最先進的現代化啤酒生產工廠之一。青島啤酒二廠生產的主要產品有:青島啤酒、青島純生啤酒、奧古特聽裝啤酒、富硒聽裝啤酒等。依托著青島啤酒二廠得天獨厚的條件,原四方區政府還將黑龍江路以西、臺柳路以東、張村河以南的區域,打造了兩個大型項目——“城市記憶——四方啤酒街”和“城市記憶——老街巷”。
亮點3
帶動嶗山現代山村游
尋著百年老路臺柳路的蹤跡,記者前往臺柳路的終點嶗山柳樹臺探訪。柳樹臺位于沙子口街道竹窩社區北,在折崮頂西北。從漢河社區進入嶗山,村落沿河分布,郁郁蔥蔥的山林、潺潺的流水、新鮮的空氣,讓人感到放松。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記者抵達了臺柳路竹窩段,雖然已經難以尋找到當年的蹤跡,但清靜幽雅的環境,仍然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據魯海介紹,目前柳樹臺留下的臺柳路痕跡就是一座橋,在村民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這座大灰橋。大灰橋僅有十幾米長,兩側護欄的裝飾呈三角形的形狀,在兩旁樹木的掩映下,別有一番意境。
據《嶗山文化通覽》介紹,麥克倫堡療養院的出現,成為嶗山旅游現代轉換期的標志性旅游設施。臺柳路將通往市區的幾個商業、人口密集區串聯起來,在開通旅游通道的同時,也繁榮了一條商貿物流通道。
臺柳路帶動了麥克倫堡療養院的功能提升,使其成為嶗山現代旅游開拓期的軸心。如今,嶗山已經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山中的一個個村落也各有特色,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這些歷史的痕跡,如同散落在時光里的珍珠,歷經歲月打磨,越發閃亮,值得人們用心收藏。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于波馬曉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