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7-06 15:28:07
在山東魯中的淄博市淄川區,一位70歲的老農民,用10年時間,于去年完成了一部80萬字的五言體“鴻篇巨著”,出版的三卷五字經書,被譽為“當代德經”。
該書分上、中、下三卷,全部為五言句,三部同韻,一韻到底。其上卷解讀《孝經》《道德經》《三字經》等各種傳統經典;中卷以民族傳統文化、道德文化為主,并與現當代文化相融合,警勸世人、教化人間;下卷則涵蓋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
三卷書共900余頁、80多萬字,句句飽含德育哲理的不間斷押韻。整齊劃一的五言句,能一韻到底,令人贊嘆。很難想象,這樣的鴻篇巨制,出自魯中地區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70歲農民之手,他就是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翟家崖村的孫福濤。
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儲藏室,門窄無窗,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這便是孫福濤的“書房”。冬天無暖凍得渾身直打哆嗦,夏天悶熱難擋蚊蟲叮咬,僅靠一把電扇勉強支撐。而正是在這間簡陋的小屋里,孫福濤老人夜以繼日,捧出了這部10萬句、80萬言的《五字經》。
出生于1946年的孫福濤,自幼家境貧窮生活艱難。但寒門出貴子,他自小學至初中品學兼優,并寫得一手好字,被老師夸獎為寫家。只因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困難,1964年初中畢業后,他被迫回家務農,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物質生活相對貧困,但我一直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孫福濤說,無論是在干農活,還是在外出的間隙,我都堅持寫作哲理短詩,記錄所感所思,也為日后寫作《五字經》奠定了基礎。
50年間,孫福濤做的筆記、摘錄有十幾麻袋之多,一張碎紙片也變成了他的記錄本。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自費參加了山東師范大學自修大學漢語言專業函授、人民文學創作函授、魯迅文學院創作函授等,如饑似渴地品讀學習資料,系統學習漢語言專業知識。多年來,他在各種辭典、書籍中發表作品數百篇,其中,《在農民的風景里》獲得《文藝報》筆會三等獎。
涓涓細流匯聚,總要找到傾瀉而下的出口。2006年,有近半個世紀的文學素養為基礎,孫福濤開始著手《五字經》的創作。“我借鑒前人圣賢的智慧,并結合自己多年學習的感悟,用押韻的五言句涵蓋人生百態,弘揚道德文化,可以說是借別人的金磚來建自己的大廈。”孫福濤說。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孫福濤不喝酒、不抽煙、不打牌、不參加各種場合,以頑強的毅力拒絕各種誘惑,把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置之度外。“家人的不理解讓我感覺壓力很大,但我依然頂住壓力,為了完成我心中的的夢想,也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點精神財富,我覺得所有的堅持都是值得的。”孫福濤介紹說,他常常凌晨1點至3點產生靈感,精神興奮,難以入眠。他們家百十平米的房子住了7口人,條件有限,為了不因頻繁開燈影響家人休息,他在無光下摸索著找到枕邊紙筆,然后在黑暗中憑感覺在紙上寫寫畫畫,力求抓住轉瞬即逝的靈感之光。在這其中,串行、重行是避免不了的,白天有空的時候再從重疊難辨的潦草字跡中一點點整理,直至完成書稿。
《五字經》從知識層面,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從思想層面,可謂一部當代“德經”;從藝術技巧上,上中下三部同韻,實在難能可貴。《五字經》一經出版,便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
10年來,"給子孫后代留下點什么"的念頭一直在催促著孫福濤,他把寶貴的時間、精力都用在《五字經》的創作上,從不覺得苦和累。80萬字的書稿中,單注解就有7346條、30萬字,注釋亦做正文讀。孫福濤不會使用電腦,一字一句全靠手寫。文中涉及古今中外之智慧精華,他一點點給出注解,為后人研究傳統文化提供翔實的資料。
“現代社會,價值觀逐漸多元化,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追求物質財富,荒廢了精神世界,我要用我的專長滌清人們思想里的雜質。”孫福濤說。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老人給世人留下了一座豐盈的精神寶庫。(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