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威海晚報
2017-08-12 11:34:08
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人們看到的大多是海洋表面的美麗,其實,威海海底的精彩遠超你的想像。8月11日,山東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舉行揭牌儀式,數千年來沉沒于威海海域的古跡,將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全省第二家市級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
8月11日,見證揭牌儀式的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功說,威海工作站是山東省繼日照后,成立的第二家市級水下考古工作站,“之所以選擇威海,是因為威海地處膠東半島最東端,擁有985.9公里的海岸線,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擁有豐富的水下文化遺產資源。”
山東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有兩處,分別設在威海市博物館和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
“山東省水下考古威海工作站的成立,將開啟威海水下考古工作新的篇章,有利于加強省市兩級水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擴大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宣傳的社會影響,增強威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能力,對促進文博事業發展,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王守功說。
前期走訪已發現沉船點20余處
威海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之前,威海文物工作者已為水下考古事業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2009年,市博物館曾派工作人員參加第五期全國水下考古人員培訓班,并先后參與多處沿海各省水下考古調查或發掘項目,積累了大量工作經驗。
此外,2009年,為配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市水下考古工作隊曾在高區海域開展水下探摸工作,這是第一次在威海開展水下考古工作。“可惜那次沒有在水下發現什么有價值的線索。”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不過,2015年至2016年,在威海文物部門開展的水下考古陸地調查中,于威海灣、成山頭、石島港、乳山口等處發現多個水下遺址線索,整理沉船點20余處,這為今后的水下考古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優先進行甲午戰爭沉船的調查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和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威海水下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后,首先關注的是甲午戰爭沉船。
據介紹,120多年前的甲午海戰,劉公島周邊海域沉沒了大量軍艦,這些沉沒的軍艦殘骸相當一部分被日軍拆卸帶走;1949年后為清理劉公島附近海域的航道,也出水了一部分軍艦殘骸,可惜當時人們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不足,許多都被當成廢鐵賣了。
根據前期的一些調查估計,劉公島周邊海域應該還存在部分甲午戰爭沉船。
水下考古工作站成立后,威海市文物工作者會先搜集海圖、打撈志等各方文獻資料,并繼續走訪老漁民等,對劉公島周邊海域水底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時機下水探摸、打撈。(記者 沈道遠 通訊員 孫秀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