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10-14 21:15:10
百米高空中隨風擺動的輸電線路是他的工作場所,奔涌的高壓電流瞬息擦身而過。十九大代表王進是國家電網山東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從事超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已經17年,被譽為±660千伏帶電作業“世界第一人”。帶電作業,就是在不停電的情況下檢修高壓輸電線,因操作難度大、危險系數高,在業內被稱為“刀尖上跳舞”。
穿梭于高壓線路間,瞞了家人十年
對現代人來說,電是光、是熱,是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條條輸電線路匯成城市奔流的血管。500千伏及以上的線路是城市的“大動脈”,一旦出現故障就會導致整個城市停電。停電則意味著大面積的“癱瘓”。王進的工作,就是在不停電的情況下,對超高壓和特高壓線路進行“手術”。
高壓電如同兇悍的“老虎”,帶電作業無異于“虎口拔牙”,更何況這場手術還要在百米高空進行。“之前超高壓的鐵塔還是幾十米高,如今是越來越高,特高壓的鐵塔平均都在百米以上。”王進說,新建成的1000千伏榆橫-濰坊工程跨黃河鐵塔高215米,相當于70層樓的高度,是目前山東特高壓的最高點。爬上頂端對輸電導線進行驗收,王進和工友們要爬近3000級階梯和2000個腳釘。
百米高空中風聲呼嘯,高壓電流擦身而過。線路導線四根一組,線間距只有40厘米,檢修時要從這四根電線間距中鉆過去,為了保證安全距離,操作時工人的身體不能直立起來,無論對技術還是體力包括身體柔韌度、靈活度都有嚴格要求,沒有點真功夫,誰敢上?
王進所在的帶電作業團隊,15名成員都是從各個崗位中篩選出的“特種兵”,而他們幾乎都對家人撒過同樣的謊:隱瞞自己的真實崗位。王進就瞞了爸媽十年,父母一直以為兒子就是個看倉庫、巡線路的。王進解釋說,帶電作業是連保險公司都會拒保的高風險工作,660千伏相當于普通家用電壓的3000倍,一旦放電,兩米外手指頭粗的銅線瞬間就會燒斷。“我不想父母整天為我揪著心、捏著汗。”
雖然撒了謊,但王進從沒想著離開帶電作業一線。為了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柔韌性,他平時堅持運動健身,“我已經干了17年帶電作業,希望還能干得更久一些。”面對記者“干這么危險的活不會害怕嗎”的問題,王進脫口而出:“一開始是害怕的,現在不怕了,只是每次上塔前都會緊張。緊張是應該的,是對這份工作的敬畏。”王進說,自己是個膽小的人,看電影都從不敢看恐怖片,但是對于這份讓旁人看著就膽戰心驚的工作,他用熱愛和自信戰勝了恐懼,保持了平常心。“再危險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干。”他說,自己只是個帶電作業工人,讓所有老百姓每時每刻都可以用到電,就是應有的責任。
王進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發明創新,大多數是來源于一線、應用于一線的“實用派”(右二為王進)。(受訪者供圖)
“臨危受命”創造紀錄,近20年始終堅守一線
王進在父母面前撒了十年的謊,終于在2011年被識破。這一年的山東電力大動脈——銀東直流線路,由他“主刀”了一次全國矚目的“手術”,父母在電視上看見了兒子高空作業的身影。這是世界上第一次±660千伏超高壓直流線路的帶電維修,王進因此被譽為±660千伏帶電作業“世界第一人”。
銀東直流線路西起寧夏臨武、東到山東青島,是全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條±660千伏超高壓直流線路。2011年7月,線路上的一個銷釘脫落,如果長時間不處理這個脫落點,可能引發導線脫落,致使銀東線斷電,甚至引發山東乃至整個華北電網的連鎖反應,后果不堪設想。但如果要停電維修,損失的負荷太大。最后決定,由王進“臨危受命”帶電維修。然而此前,世界上從沒有人實際操作過在±660千伏的超高壓線路上帶電作業。
為了確保一次成功,王進和同事們前期認真制定工作步驟、細致分析風險點、不斷完善帶電作業工器具,進行反復演練。作業當天,王進穿著屏蔽服,背著沉重的工具箱,沿著搖搖晃晃的軟梯攀上56米的高空。近一個小時的緊張作業,帶電維修順利完成,王進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比起停電檢修,他的工作為社會節省電量約1000萬度,創造經濟效益540余萬元。
六年來,山東從超高壓邁入特高壓時代。跨地區、遠距離、大容量的“西電東輸”工程不斷刷新著中國電力建設各項數據的同時,讓王進也面臨著持續不斷的新挑戰。
在±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中一戰成名后,“國家電網公司特等勞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山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等各種榮譽接踵而來,但他并沒有止步,仍舊堅守一線。王進所在的團隊要負責山東全省電網主網架的帶電維修作業,高塔又建在荒無人煙的戶外,他們往往是一通電話隨時出發,手機必須保持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工作近20年,王進幾乎沒休過一個完整的長假,帶電作業400多次、700多個小時,爬過3000多基鐵塔。如果把高空走線的距離累加起來,4000多千米的長度相當于從濟南走到新加坡。
王進在500千伏川泰線運用軟梯法開展帶電作業。(受訪者供圖)
國家科技進步獎他是最年輕獲獎者
王進本是技校畢業,但通過自學,他取得了專科、本科學歷,并在一線的摸爬滾打中,潛心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努力改進克服。幾年下來,發明成果有35項,獲得21項國家專利、12項發明專利,創造的間接經濟效益達到了8億元以上。
“我就是一名工人,我所有的發明創新都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對工人來說,實用是最好的創新,讓難干的活變好干,就是進步。”基于長期一線工作,王進清楚地了解什么樣的工具最好用,什么樣的作業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
在“王進勞模創新工作室”,王進如數家珍地向記者展示他們團隊的發明創新,這其中鮮少“高大上”,大多數是來源于一線、應用于一線的“實用派”。王進舉了個例子,過去更換絕緣子是很費腦筋的活兒,20來斤重、圓滾滾的瓷質絕緣子不易捆綁,弄不好還會造成高空脫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現在我們發明了這個絕緣子掛瓶鉤,只需把絕緣子的球頭卡入掛瓶鉤,拆、掛瞬間完成,絕對不會中途脫落。”
王進首次挑戰±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并不是“有勇無謀”的應急,由于國內外沒有這個電壓等級可借鑒的帶電作業標準及經驗。他所用到的工器具和作業法,都是他和同事們前期用了一年時間,一點點探索、試驗、研制出來的,填補了世界范圍內的技術空白。
2015年1月9日,王進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660千伏直流架空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和工器具創新及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5歲的他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
王進說,當初做這個項目,只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沒想過能獲全國大獎。“我不是科學家,就是一名一線工人。”巨大的榮譽并沒有把他淹沒,但他的事跡激發了周圍的同事,發明創新如雨后春筍,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原來工人也可以拿科技獎,原來發明創新距離一線工人并不遙遠。”王進用他的行動和擔當,詮釋了工匠精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廖雯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