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10-18 14:28:10
金秋時節,市民在街頭散步鍛煉。記者趙健鵬攝
近日,市衛計委委托市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質量監測考評控制中心“治未病”分中心制定了《青島市居民秋季養生保健指南》(以下簡稱 《指南》),并在昨天正式發布。島城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秋季緩緩而來,溫燥時間較長。《指南》建議,秋季養生強調人必須遵循島城秋天的特點,通過調養精神、飲食起居來適應秋天的氣候變化,以達到保養精神和元氣、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長壽的目的。
秋季養生應注重養陰養肺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季氣溫逐漸降低,這種變化具有晝夜溫差大、冷暖變化極不規律的特點。中醫認為,秋主收,燥為秋之主氣。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干燥,這給人體帶來較大影響,所以也有“多事之秋”的說法。秋屬金,人體中肺和大腸屬金,因此秋季中人體較易引發肺和大腸方面的病變,如氣喘,便秘,咳嗽或皮膚方面的毛病等。秋季養生宜早睡早起、收神“蓄陰”;飲食清潤,補益“滋陰”;適量運動,內斂“護陰”;適當秋凍,防病“養陰”;巧用藥物,辨證“補陰”。
“秋冬養陰”,秋冬之際要適應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規律,順其收藏沉降之氣。島城溫燥時間較長,更宜養陰。五臟與自然界的四時陰陽相通,肺與秋氣相通應,因此秋季也應該養肺。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秋天大地處于收容平定狀態。為了順應天地自然,養生者應當早睡早起,在精神行為上要使志安寧,收斂神氣,使肺氣清降,避免秋天肅殺之氣的侵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將會損傷肺氣。
別盲目“秋凍”做好防寒保暖
近日,島城氣溫明顯下降,但為了鍛煉孩子的耐寒能力,孫先生和9歲的兒子一起堅持穿單衣外出鍛煉,沒想到幾天下來,父子倆都出現了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一起到醫院治療。記者從市海慈醫院、市中心醫院和市婦兒醫院獲悉,近日患上呼吸道感染和秋季腹瀉的孩子明顯增多,相當多的孩子是因為沒有及時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做得不夠。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民間流傳的諺語。它正符合了《內經》所提到的秋天“薄衣御寒”的養生之道。但《指南》中指出,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市民應循序漸進地“秋凍”,加強御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但“秋凍”要有度,要與氣候變化相和諧。寒露過后,北方冷空氣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市民要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防寒保暖。此外,秋天也要保持居室經常通風,當室內外溫度相差10℃時,15分鐘即可將室內空氣交換一遍。少在居室內吸煙,以減少污染,廚房最好安裝換氣扇,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以調節空氣濕度。
秋季氣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產生凄涼、垂暮之感,甚至出現憂郁、煩躁等情緒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說。這時,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秋季應早睡早起,秋風清肅,萬物收藏,人起居調攝應與氣候相適應,才能避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侵害。早睡可以收斂肺氣,秋季早睡,正合人體需求,又有安睡的條件,天氣涼爽,舒心爽身,經過一個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以補償,符合“養收之道”。
運動
秋季運動項目不宜太劇烈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季節。56歲的李先生為了健身養生,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就出門跑步鍛煉,但他很快就發現身體開始吃不消,雙腿不但肌肉疼痛,膝關節還有些腫脹。中醫認為,秋季,陰精陽氣處于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于猛烈。秋日清晨氣溫漸低,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
登山是一項集運動與休閑為一體的健身養生運動。登高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登高還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經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壓、冠心病、氣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登高鍛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本版撰稿記者黃飛
飲食
“養陰防燥”可嘗試爭“蜂”吃“醋”
最近61歲的王大媽開始忙著給自己5歲的孫子“貼秋膘”,為了讓孩子提高抵抗力,在秋冬季節少生病,她買來老母雞給孫子燉湯,每天早上都讓孩子吃一個海參,隔三差五還給孩子燒排骨、燉紅燒肉,甚至給孩子吃兒子孝敬自己的外國保健品。沒想到孫子的秋膘沒有貼上,反而出現惡心、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便秘了好幾天,小臉變得蠟黃,需要到醫院治療。
中醫認為,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多吃滋潤多汁的食物。秋季氣候干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橄欖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辛味食品吃得過多,會耗傷肺陰,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收斂肺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秋季飲食“潤”字打頭
在滋陰潤燥飲食的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秋天可以進補,但最好吃脂肪含量低的魚肉。
秋季氣候干燥,天氣漸涼,脾胃易受影響,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是以滋潤為主,忌用耗散之品,輔以補養氣血。常用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茨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干地黃等。除上述幾味藥外,秋季藥補還可選用一些中成藥,如黃精糖漿、復方蜂乳、雪蛤參精、復方胎盤片、人參健脾丸、生脈飲、玉靈膏等。上述中成藥,有養陰潤燥、益氣養血之功效,即使沒有口干、舌燥等癥,亦可少量服用,以達到養生目的。
保健
秋季按摩三個穴位效果好
《指南》中提出,秋天經常按摩太溪、三陰交和照海三個穴位保健效果好,有養陰生津,改善體質的功效。照海穴在人體的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該穴位出現問題會造成腎陰虧虛、虛火上升。睡前揉幾分鐘照海穴,還有安眠的功效。在按揉照海穴的時候,要閉緊嘴巴,不能講話,假如覺得嘴里有唾液了,要咽到肚子里去。唾為腎之液,唾液也有滋補腎精的作用。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后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處腎經經氣最旺之所。按揉太溪穴一年四季都可以,秋季天氣干燥的時候,按揉的時間應該長一些,因為燥易傷陰,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太溪穴最好在晚上9點到11點按揉。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補三經之陰,也就是補肝經、脾經及腎經之陰。每天傍晚5點到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兩側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可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但該穴孕婦忌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