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11-12 23:05:11
11月12日11時,濟南市殯儀館,自發趕來送別陳葉翠的上千居民已排成長隊。在哀樂聲中,送別的隊伍鞠躬、獻花、默哀,低聲啜泣,她幫扶過的居民甚至痛哭失聲。從此,在濟南的甸柳第一社區,再也看不到那個風風火火的身影,再也聽不到她洪亮利落的聲音了。她就像一團火,燃燒了自己,點亮了社區,也像一顆流星,劃過夜空,給居民留下的是無盡的懷念。
“人家會罵你,是不是共產黨員”
早在2001年,我在一次采訪中認識了陳葉翠主任,那時她已在甸柳一居工作了十多個年頭。后來,我跟著陳主任的腳步,走遍了甸柳一居的大街小巷。
2003年8月,甸柳新村第一社區居委會作為山東省模范社區居委會、山東省社區示范建設居委會,被定為濟南市、也是全省首個直接選舉試點的社區居委會。一個月后的9月14日,在甸柳一居的社區小廣場上,進行了社區居委會主任直選,陳葉翠以1151票當選為居委會主任。這是山東省首位直選產生的“小巷總理”。
我作為在現場采訪的記者,也見證了她的當選,在選舉結束時,她對著臺下上千居民,流下了感動的熱淚。她說,是居民的信任,把這個社區交給她了,投下的是一張票,交出的是一顆心,她沒有理由不干好。
此后,每次到社區采訪,總是見她忙碌的身影。時日久了,后來,有時也不是為了采訪,路過甸柳社區時,我也會到社區居委會去看看,每次和陳葉翠聊天,總會被來找她辦事的居民打斷。來訪者一個接著一個,調解,勸說,奔走、協調,這構成了陳葉翠這個居委會主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
在甸柳一居社區居委會北邊路西,原來是一些小飯店、小門頭房,陳主任帶著居委會工作人員,一家家做工作,一間間往回收,升級改造,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建成了一個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這個集活動、養老于一體的服務中心,食堂飯菜便宜得讓其他社區的老人眼紅,他們大老遠都來“蹭飯”,在采訪時,好多“外來”的老人直感嘆:“為什么我們的社區沒有這樣的好書記?”
可是,這個老年活動場所在建設中經歷的困難常人難以想像:如何把坡度問題解決?功能如何劃分?陳葉翠為此一次次地劃圖紙、量尺寸,至少有兩次,我在采訪時,她都帶著我一間間地看,一次次地修改?!靶捱@個活動中心,也真得罪了不少人,得罪就得罪了吧,只要居民高興、滿意就行!”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無數次到甸柳一居進行過采訪。在這十七年時間里,陳葉翠主任給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不給老百姓服務,老百姓就罵你!咱們是黨員,要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咱們不帶頭干,誰干?”
十多次和開發商商討改圖紙,只為給居民一個舒心的家
在2016年,陳葉翠當選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我從北京剛回到濟南,就趕緊拎起相機,跑到社區去采訪她,她拿出金質的獎牌,和社區居民一起分享,說這個獎牌是屬于全體居民的!
隨后,我跟陳主任到她家里去,雖然十多年來多次采訪她,這還是第一次走進她家。她家在甸柳小區一棟居民樓的一樓,逼仄的小屋只有四五十平方,客廳和廚房是連在一起的,三四個人就轉不開身,甚至連個晾衣服的地方都沒有。
2017年5月9日,我再次去采訪濟南二汽改片區回遷居民。陳葉翠關心的二汽改居民,大都回遷了,在新居里過完了首個春節。春節過后的一天,春色滿園,陳葉翠正在和社區工作人員查看幼兒園配套設施。我說,我想進居民家里去采訪,她說:“你選吧,你想看什么樣的家庭?你想進哪家,咱就進哪家!”
正好社區里有幾位居民正在休閑,陳主任隨手一招呼:“你們幾個都過來吧,哪家愿意領著記者去看看?”我說,每家都去看看吧。這樣,一下午時間,我們一家家地進去采訪,有大戶型的,也有小戶型的,每個單元都選了一家,敲門進去。
我在采訪中,跟著陳主任全程見證了二汽改拆遷改造的全過程。采訪時,陳主任拿出當初開發商設計的回遷圖紙給我看:“這是剛拿來的設計圖紙,我一看這設計的都是些什么?居民能住嗎?”“這樣的戶型,老百姓為什么不搬?問題不是出在居民身上!”帶著居民的期盼,她頂著種種壓力,開了十幾次座談會,光圖紙就改了7次。
住上新樓的姜德良和范秀琴夫婦,今年都60歲了。他們的女兒是1982年出生,是陳葉翠給她介紹了個好女婿,如今孫子都已經三歲了。我們走到他們家門口時,門卻敞著,他們到現在還有留門的習慣,過去居民都在筒子樓上,互相串門,現在上樓了也是鄰居,照樣都可以來串門?!瓣愔魅?,別走了,我給你做飯!”范秀琴還拉著陳葉翠想留她吃飯。
今年60歲的王英仙,回遷后選在了11樓,是西戶,戶型很好。王英仙拉著我到陽臺參觀。兩間向陽的房間,陽臺是相通的,陽臺的西側,安了帶書架的寫字臺,在陽臺上可以讀書學習,陽臺的東側則通了水管,安了洗衣機,這種陽臺相通的設計,在回遷樓里是第一次見到,這都是陳主任通過一次次“談判”爭取來的。
向北望去,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遠眺華山。這里房價已超過三萬,居民說,每天躺在三四百萬的大房子里,做夢也能笑出聲來。一套房子的價值,超過了他們這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上班才能掙來財富。
“北邊片區要再進行改造。咱們搬進這新房子了,當時建咱們這樓,為了早一日搬進來,北邊居民忍受了施工噪音,以后他們要拆遷、要建回遷樓,咱們居民要理解、要容忍?!痹趲е也稍L過程中,每進一家,陳葉翠就這樣叮囑居民。
居民進了樓,但是樓道又有堆放的生活用品,陳葉翠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家家地做工作,讓大家愛護樓道公共衛生,“咱們人上樓了,生活習慣也要上樓!”
諄諄教誨:當好黨代表,不要辜負人民重托
陳葉翠當選十八大黨代表,是眾望所歸,她這五年來從沒忘記自己這個黨代表身份,盡一切可能給居民謀幸福,更是對我這個后來的青年教誨有加,給我們報社舉辦的各種公益活動,提供了一切方便。
在2016年,齊魯晚報張剛大篷車和甸柳一居共同為社區孩子們開設了公益作文課,由本報記者林媛媛和張九龍每周免費給孩子們上作文課,陳主任在社區居民群里一發通知,一下子就來了四五十名學生報名,讓我們有些應接不暇,陳主任還親自在課堂上負責維持秩序。每次我們在甸柳一居舉辦進社區活動為居民服務時,她總是在現場組織居民,親歷親為,親自上陣。
在她的熱心腸背后,她還有一顆剛直不阿的心。曾經有一年的中秋,我們和甸柳一居聯合,找到了一家愛心企業,為在濟上學的某校學生送中秋月餅,結果一車月餅拉去了,學校負責人卻不當場給學生發放。陳主任不愿意了:“中秋當晚不給學生發放月餅,那什么時候發?過了中秋再發,還能發到學生手中嗎?”學校的一個負責人堅持不給發,說:“要不你們拉回去。”
陳主任當即和愛心企業一起,把月餅又拉回了社區,給社區貧困居民發。我們又一家家地把愛心月餅發到了困難居民手中。
在2017年6月,我當選為十九大黨代表,陳葉翠接著給我打來了電話,一是對我表示祝賀,二來也是諄諄教導,叮囑我要認真當好一名黨代表。
在2017年8月份左右,我到甸柳社區居委會時,得知陳葉翠主任請假,已經有一段時間沒來上班了。給她打電話,她說家里有些事要處理。我此前已經知道她身體不太好,就連問她身體狀況如何?她總是回答很好,我想去當面看看,她卻總是不讓去看望。她總是在電話里一遍遍向我叮囑如何當好一名黨代表,要注意的各種事項等,要求我加強學習,向前輩學,向同行學,向其他優秀代表學。
“把我的辦公室騰出來,讓給志愿者”
2015年一次采訪,正巧碰到陳葉翠和甸柳一居的劉紹霞副主任在搬家。她們把辦公室從二樓搬到了一樓的服務大廳。陳葉翠和劉紹霞原先共用一間辦公室,搬到一樓后,陳葉翠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了最后邊的小角落里,把年輕的工作人員,安排在了寬敞的前臺。
她們把二樓的單間辦公室騰出來后,讓給社區志愿服務團隊使用,讓社會組織用最好的辦公室,讓他們給社區居民提供最好的服務。當時我對陳主任說:“這是篇好新聞呢,社區主任騰出辦公室,讓給青年志愿者,我要好好寫,說不定能獲個新聞獎呢。”
陳主任笑著說:“可別笑話我了,說實話,老百姓辦個事不容易,我們只希望引進更多的服務機構、服務組織,盡量讓居民得實惠,我在這里小角落就很好!”整合社區資源,帶動社區資源為社區服務,是陳主任這些年一直以來的夙愿。
她經常這樣笑著對我說,你能不能找個贊助單位,給我們的每戶居民都訂一份報紙?大家可喜歡你們齊魯晚報了。但萬分慚愧的是,她的這個愿望,我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幫她實現。
荻花楓葉,瑟瑟寒風。在這個初冬,她把生命一點點燃盡,照亮了社區,也照亮了居民的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