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4-01 17:22:04
新華社濟南4月1日電 題:柴火“編”出大產業——山東濱州市博興縣灣頭村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陽
接單、裝箱、貼單、發快遞……每天清早,32歲的山東濱州市博興縣灣頭村村民安寶康就開始忙個不停。“思路一變天地寬。小村莊聯上互聯網,草柳編在家里就可以賣到全國!”他說。
灣頭村清代起就有草柳編織的傳統。改革開放后,草柳編工藝品是當地最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農民坐在家里,30分鐘左右就能編織一個收納筐或桌凳。使用的原料——蒲草、毛草、玉米皮則是周邊湖泊濕地的“饋贈”,以前只是做飯用的柴火。
近年來,隨著電商興起,灣頭村人將傳統的草柳編工藝與網購嫁接,開辟了新銷路。目前這個村1700多戶居民中,800多戶開起了淘寶網店。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利用‘互聯網+’開發本地資源、發展鄉村產業指明了方向。”安保康說。
安寶康是灣頭村土生土長的大學生,也是村里最早開設草柳編專營淘寶店的人之一,他將原來的家庭作坊變成“淘寶店+家庭工廠”的方式,使這里的草柳編織品行銷我國多地。
2017年,這個村草柳編年銷售額超過3億元,最大的網店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一般的網店一年也能賺個十萬八萬元。”
“村里有了富民產業,就能留住人,尤其是年輕人。”47歲的灣頭村村委會委員安寶忠說。
有了電商助力,草柳編織讓全村不同年齡段的村民,都有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還吸引不少外地來創業的青年。安寶忠介紹,“在這里,60歲以上的村民主要做手工編織,四五十歲的干鄉村物流、產品包裝、開實體店,80后、90后成為網店店主的主力軍。”
說起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安寶忠說:“經濟收入增加了,原來村里沒有幾部車,現在村里五六十萬元的車都不鮮見,做電商的年輕人在縣城都有房子。”
“下一步,我們不光要讓農村產業興旺、產業富農,不斷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還要著力抓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讓農村更美。”山東濱州市有關負責人介紹。
安保康是灣頭村產業發展帶動人居環境改善的見證人。近幾年,村路硬化了、街道明亮了、電網健全了,幼兒園和公園也建成了。
“生活改善后村民精神面貌大不一樣,生活有奔頭,鄰里矛盾少了。群眾主動支持鄉村公益事業,尤其是老年人的幸福感大大提升,文明氛圍日益濃厚。”安寶忠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