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4-10 09:28:04
在京杭大運河流經的汶上縣南旺鎮梁莊村,“小豬倌”梁延云是村里有名的“不聽話”。不愿安逸過日子的他,硬是逆著老父親的意愿回家接手了那兩間豬圈。而后,他貸款兩百萬投資擴建現代化養殖場,不僅改變了過去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豬圈的模樣,還把自家養殖的小豬送上了“網”。
養殖場里玩直播
學會給豬喝“下午茶”
汶上縣南旺鎮梁莊村,在京杭大運河的河畔。4月3日,1985年出生的梁延云正在自家養殖場里抱著一只“萌萌”的小豬,舉著手機玩直播。
作為村里出了名的“豬倌”,梁延云“玩”的東西永遠那么新奇,時常讓村里人摸不著頭腦。“以前看他給豬裝地暖、安空調,就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又說是給豬直播?”
梁延云不在乎,他打開手機里一個直播平臺,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看了看他的個人頁面,上面寫著:“2007年開始養豬,那一年23歲,經歷了豬市的大起大落,流行疾病的反反復復……”
頁面的下方,是他發的各種好玩的動圖,有小豬出生的、有小豬出籠的,上面還都配有有趣的文字描述,“雖然我才剛開始玩直播沒多久,但效果很好,已經有不少外地的養殖戶看到后,主動聯系我交流經驗。”
他身后是整個南旺鎮規模最大的養殖場之一,是他從父親老梁手里接過來的。3月29日,養殖場正式更名,他注冊成立了綠豐農場。兩名此時不怎么忙碌的工人,正在養殖場中間的空余土地上,翻土種著什么東西。
梁延云指著幾顆幼苗說:“這是俄羅斯牧草,長成后可以喂豬,就好比是豬的下午茶。”說完梁延云還不忘有些“得意”地補充,這是他通過玩直播從外地養殖戶學來的。
也曾一刮南風
半個莊聞見臭味
梁延云的“豬圈”,沒有污水橫流,也沒有臭氣熏天,每間養殖場里都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養殖機械設備,就連工人喂豬用的加料機,都能一鍵啟動后自動前行。
“老嘍,這小子弄的這些新玩意兒,我是一點也弄不明白了。”在養殖場東面的一大片麥田里,梁延云的老父親梁吉月樂呵呵地說著。這個和養殖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人,現在幾乎完全不插手家里的養殖業務,只是幫著兒子打理面前這400畝良田。
對于兒子的想法,他也曾不解。
2007年,已經在濟南一家制藥廠工作了4年的梁延云,厭煩了兩點一線的生活,渴望挑戰和闖蕩的他,一心想要回家接手家里的養殖業。“我爸不愿意,他就想著讓我在濟南有個穩定的工作,買套房成個家,以后安安穩穩過日子。”
但顯然,已經下定決心的梁延云不想按父輩的意愿這么過下去,“我不能在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靠著這句話,梁延云硬是說服了父親回到老家,先從家里多年經營的養殖場“下手”。“其實我也是啥都不懂,只是偶爾幫著打打下手,再說豬圈里臭氣熏天,我呆不住。”回想起剛參與養殖那幾年,梁延云也是頗有“成見”。
他回憶說,過去豬糞都是不定時鏟出來,然后堆積到墻外,“到了夏天那味兒沒法聞,村里人都說,一刮南風,半個莊都能聞見。”當時想雇個村里人來幫忙都找不到,人家嫌臭、嫌臟,有的干上一天就跑了,最后只能找些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偶爾來幫著打理。
因為此前對養殖一竅不通,梁延云除了跟著父親學習之外,便經常天南海北的出去接受培訓,“縣里經常組織養殖戶外出學習,每次我都不落下。”時間久了,視野開闊的梁延云甚至還了解到了美國的養殖業,他意識到像父親這樣養豬全靠“聽天由命”的老方法,在現代農業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快就會被淘汰。
貸款二百萬改建
去年銷售額超1000萬
梁吉月從上世紀80年代養豬,幾十年來都是天冷讓豬凍著,天熱讓豬扛著,飼料直接買現成的,“就是幾千年來咱農民的養豬方式,一年出欄也就三四百頭吧。”
直到2013年,已經積累了6年養殖經驗的梁延云覺得是時候做出改變了。他從廣東、上海等一些大型農業企業學到了很多科技養殖技術,認為這些技術可以引到自己家里來,“我當時核算了下,要擴建新的養殖場大約需要200萬。”
老父親一聽就急了,在他看來,一年趕上行情好掙個十萬八萬,全家吃喝不愁就夠了。
滿懷闖勁的梁延云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他的規劃里,養殖場里要安漏糞板、地暖、降溫設施、自動加料機,甚至沼氣池也要建,“當時我意識到大量的糞便排出來后可以通過沼氣池發酵,然后直接給農田施肥。”所以他成了當地最早實施“土地流轉”的人,因為他需要大片的土地來解決發酵糞便的問題。但因為當年多數農村人還不懂什么是“流轉”,梁延云只得先找自己的叔叔伯伯,挨家挨戶說服他們。通過貸款、借款的形式,梁延云先后投入200余萬元擴建新養殖場,僅地下管網等工程就耗費了半年多。
經過1年多的建設,新養殖場正式落成。相較于過去老父親那種傳統的“一鍋燉”式的養豬方式,新養殖場除了科技設備之外,還設置了產房、妊娠房、護理房都各種功能用房,將處于不同時段的豬分配在不同的房間里。養殖規模也從父親時代的三四百頭,一下子擴充到了2500頭,年出欄可以達到5000頭,2017年銷售額首次突破千萬。
現如今,除了已成規模的養殖業之外,養殖場外流轉的400畝良田也種上了小麥。梁延云指著京杭大運河一側的大片良田說,“因為豬糞發酵后本身就有防蟲害的作用,所以這些小麥幾乎不打農藥。”去年,梁延云申請注冊了一個農產品品牌,打算今年嘗試推出無公害小麥面粉。
兩年的時間全部回了本,現在豬場內外環境好了,工人也好找了。“俺真是老了,不服不行。”說起當初和兒子斗氣的事,老梁一臉不好意思。
讓媳婦學電商
打造“梁莊村”品牌
看似事業蒸蒸日上,但年輕的他卻始終心存危機感。“2016年我去泰安參加培訓,一位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他們在山西為一位煤老板規劃養殖業的時候,對方一次性上馬就是兩萬頭豬,相當于當地全縣一年的養殖量。”下課前,這位經濟學家指著在座的上百位中小規模的養殖戶說:“你們的未來,要么改變,要么退出,大規模集團化養殖是大趨勢。”
這次培訓讓梁延云印象深刻,尤其是相比去年,今年初的豬肉價格走勢也不是很好,讓他對這個行業的危機感也越來越強。梁延云說,作為新一代的農民,更應該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讓傳統養殖轉型為現代農業,將來才能出口到國際市場。”
待今年各項工作步入正軌后,他玩起了直播,靠直播來認識天南海北的農業專家和養殖戶,互相借鑒、分享養殖經驗和技術。同時,他還在淘寶上注冊了一家網店,準備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來銷售養殖設備。“縣里的電商產業園經常搞電商培訓,每次我都讓在縣城照看孩子的媳婦去學習,希望她能把電商業務發展起來。”
梁延云說,他希望未來能夠把農產品的銷售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起來,除了正常供貨之外,還要摸索著推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我想把更多的農業技術引到村里來,不僅我自己,還要帶動村里的鄉親們一起靠現代農業技術,打造出屬于我們梁莊村自己的農業品牌。”他要改變過去老父親那種“一人打拼、靠天吃飯”的老傳統,“只有大家伙齊心協力,讓村里的農業種植、養殖循環起來,咱們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汪瀧 通訊員 張肇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