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4-20 08:23:04
南部山區森林覆蓋率超65%,是濟南的綠肺和氧吧,也是濟南人鐘愛的“后花園”。在消費升級的當下,除了發展農業外,南部山區迎來了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和康養產業的機遇。不過,這座“后花園”還面臨產業發展相關配套不足的短板。
市區老人來養老
“很干凈,環境也好”
德慧家園老年公寓被群山環抱,老人們對南部山區靜謐的環境很滿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攝
在濟南市區通往南部山區的省道103線旁,立著不少景區、休閑游項目的指示牌。第一塊顯眼的指示牌上寫著阿里山老年公寓。剛出市區不遠,就能看到路東嶄新的善德養老院的紅色建筑。南部山區山多樹多,還有泉源水流和水庫,這樣的生態吸引了有經濟實力的投資者投資康養產業。
62歲的孫毅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她自主創業,在省道103線旁柳埠街道清水圈村設立了濟南南山養生園,這是在南部山區設立較早的民辦養老院。十多年前,學美術的女兒和同學常需要去外地寫生,南部山區風景好,孫毅就在清水圈村蓋房辦寫生班。
“孩子們寫生的時間很短,收費也不高,沒辦幾年就維持不下去了。當時民政的工作人員看到我這里有房間、有床位,鼓勵我把這里提升成養老院。”孫毅并不太懂養老,但當時規模較大的民辦養老院在南部山區還是個稀罕物,是政府扶持的方向,南部山區有山有水,院子里能種菜,日常的投入不會太高,而且養老是朝陽產業,她決定投身其中。
德慧家園老年公寓則在省道327線南側的大泉村里。養老公寓建在山上,周圍群山環抱,滿眼綠色。養老公寓里除了建筑外,還有涼亭綠植,種著蔬菜、養著一些家禽家畜。因為腿傷行動不便需要照顧,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從市區來到了這里,剛待了一個月,就已經習慣了這里安靜的生活。“很干凈,環境也好。”老人說。
好的生態環境
吸引不少人來建養老院
南部山區的老年公寓定位多為中高端,居住其中的老人多數有足夠的退休工資。而他們也成為周邊村民們山貨的購買者。“老人們已經和村里的人很熟悉了,有好東西都會去買。”德慧家園的工作人員說。
“目前南部山區有6家民辦養老院,多數是南部山區當地人或老家在南部山區的人開設的。仲宮離市區比較近的地方,有幾家是市區里的人來投資建的。”南部山區管委會社會事務管理局民政工作負責人楊泉說,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確實吸引了不少投資人,她去年一年就接到過四五個咨詢設養老院事宜的電話。“其中兩三家在持續咨詢,做前期的準備,不過還沒有真正開始走程序,還有一家已經在跑手續。”這些咨詢者中,有幾位想給自己和朋友的父母養老,所以想投資養老產業,而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近年來,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迅猛。南部山區要保護綠水青山,除了提升農業外,發展康養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也是一種思路。“康養產業既是關系人民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依山傍水的自然稟賦,讓南山成為健康養老的首選。”南部山區管委會主任王道忠在說到南部山區未來發展時曾這樣說。
通往南部山區的省道103旁,不時能看到老年公寓的指示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攝
醫療條件還不夠
失能老人想來也不能收
南部山區建起了養老院,但不少養老院入住率還不及40%。“多數是濟南市區的,還有一些是外地來旅游的老年團隊,是短住的。”南山養老園100多張床位,常住的有30多人,為了增加入住率,這里還可以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住宿。德慧家園也有上百張床位,常住的老人30多位。和市區養老公寓的緊湊不同,南部山區的這些養老公寓中,不少老人是一人住著兩人床的標間。“賠錢”“持平都難”,南部山區的幾家養老公寓負責人都這樣說。
雖然床位住得更滿收入才能增加,但孫毅時常還得婉拒一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入住。“南部山區的醫療配套不如市區,一旦老人出現了急癥重癥,家屬都希望能往市區的大醫院送。但是救護車從市區來到這里需要半個多小時,再送到醫院又得近40分鐘,來回一折騰可能就會耽誤治療。”孫毅每次都要先跟家屬說明白其中的利害,由他們選擇,養老院附近有社區診所,但這還不夠。
“孩子們不放心,所以不會送來。我們也不敢收,因為也怕出現意外。”但孫毅看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養老院的需求比能自理的老人更大,市場空間也更大。“從打來的咨詢電話就能看出來,多數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家屬。”
部分養老院簽約市區醫院
醫生每周上門巡診
南部山區的民辦養老院都要面對當地醫療配套的短板。頤和泰然老年公寓在濟南市民政局網站中的機構簡介中說:“美中不足就是地處農村,醫療條件遠不及市區,所以將接待老人范圍縮小為相對自理或完全自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醫療環境的不斷更新得以改善,能讓公寓的服務性發展更加全面。”
也有養老院開始嘗試與市區的醫院簽約,或者靠近已有的醫院設置。長壽山國際生態養老園的工作人員吳春嬌說,養老園與濟南市中心醫院簽約了,德慧家園老年公寓則與山大二院簽了約。簽約后,這些醫院的醫生每周會上門到養老院巡診,為生病的老人看病。在出現需要送醫的情況時,醫院能為簽約的養老院里的老人提供就醫綠色通道。
但在吳春嬌看來,醫療仍是南部山區的短板,這個短板也制約了康養產業的發展。“現在山大二院在運營公辦的善德養老院,是醫養結合的項目。”吳春嬌認為,這是一個方向,但僅靠民辦養老院自身來辦很難,更需要整個片區醫療配套的提升。
省道103與省道327交叉口的泉鑫老年公寓負責人王先生說,自己的老年公寓里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各占一半,南部山區唯一的二級醫院歷城區人民醫院就在公寓附近,公寓的老人急癥就醫7分鐘就能入住這家醫院。“多數不需要去市里,就近就能解決看病需要。”
南部山區管委會社會事務管理局醫療衛生系統工作負責人孫剛明白南部山區康養產業發展所遇到的醫療短板。目前轄區內的鄉鎮醫院醫療水平有待提升,在用地愈加嚴格的南部山區,想再新建大醫院不太現實。目前,局里已經在考慮歷城區人民醫院的擴建提升方案,并提交給了管委會。“現在南部山區的民辦養老院還沒有實現醫養結合,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是當務之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劉雅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