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8-06-27 16:05:06
于海興在創作中
膠東在線6月27日訊(記者 孫宗順)人們常說“活在當下”,有人就因為“當下”的錘煉,積累了多年后驅動人生新航程的動力。在煙臺山公園,游客時常被一種特殊的繪畫創作吸引,燙畫人于海興手持電烙鐵,在羊毛氈上洋洋灑灑間刻畫出駿馬、猛虎等動物,惟妙惟肖,傳統畫更是古色古香,韻味十足。得益于生活的積淀,于海興愛寫字、會雕花、好攝影,給了他通向藝術殿堂的“通行券”。
別懷疑!生活的伏筆總令你意想不到
“年輕時壓根沒想到會做烙鐵燙畫,還好以前的工作給了我現在烙畫創作的美術功底。”回憶往昔,那時的工作給了于海興現在新工作的啟發,于海興心里滿是慶幸。
1991年高中畢業后,20歲的于海興從老家海陽,來到煙臺芝罘區,在酒店行業摸爬滾打走過了20個年頭,多年的廚師生涯,加上平日里喜好練字,都無形中給于海興日后學習烙鐵燙畫埋下了伏筆。
“做廚師時我學會了食品雕花,比如雕一個蘿卜,當時能用雕9刀,就形成一朵牡丹花,而且只有9塊廢料,填進去后還是一塊完整蘿卜。像其他的花朵、鳥的形象,也能了然于心,手上有刀工,這樣打下了美術功底。”
游客欣賞于海興創作作品
不遲疑!初見羊毛氈烙畫下決心做學徒
生活的轉折,可能就在你不經意間的一次回眸。2013年,到內蒙古自治區謀生的于海興第一次見識了烙鐵燙畫藝術。“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是在內蒙古大昭寺塞上老街,看到燙畫后那種古色古香的感覺立刻吸引了我,特別喜歡。我就進店里問老板能不能學徒,恰好這家店招燙畫工,這就開始了學徒生涯,一學就是5年。”于海興說。
看著烙鐵畫,于海興覺得很新鮮,憑著這股新鮮勁,在起初1年多的學徒生涯中,于海興苦練基本功,逐漸深入領悟這項藝術。于海興說:“舉個例子,比如成吉思汗頭像中的胡子,一條條的線,要很平順的烙出來,這就要練基本功,當時為了練習拉線條的手感和力度,足足練了一個周。”
做學徒與半工半讀無異,于海興從最初的只能做粗略的外圍,逐步過渡到更加精細、難度更高的燙畫創作任務中,并且創作效果是同期學徒里最好的。學徒一年后,于海興已能獨立完成成吉思汗畫像的創作。
于海興作品
去探索!學成歸來全職做起羊毛氈烙畫
于海興介紹,學藝過程中,領悟到創作要領后,他發現烙畫的難點在創作能力和明暗關系處理。“有的畫面就在心里,創作中可以自由、隨心發揮的能力要掌握,比如一幅‘家和萬事興’作品,基本的畫面完成后,通過加一些創意的元素進去,就是另一種更豐滿的感覺。有時看上去畫一條線很簡單,但力度是由重到輕,要飄著走的。”手握電烙鐵燙畫的于海興邊演示邊說。
轉眼間,在內蒙古學習已是5個年頭。2017年下半年,于海興帶著技藝回到家鄉,業余時間在別人的門店前擺攤,作品受到游客歡迎。創作中,他還將葫蘆燙畫的烙鐵也融入到自己創作中使用。無論是奔馳的駿馬,還是靜立的猛虎,又或是調皮的猴子,充滿傳神意味。烙作筆、痕為墨,輕撫毛氈,凹凸不平的燙刻痕跡,給人留下難忘的視覺、觸覺沖擊。
用電烙鐵創作,也有意外的故事。于海興說:“一幅馬要畫三個小時,像馬頭位置,就有光線變換,要做好明暗處理,眼睛要傳神。有一次我畫馬時,電烙鐵頭掉了,我不自覺的想保護作品,伸手就去拿烙鐵,把自己燙了一下,在羊毛氈上留下了兩處黑點,最后通過后期修改處理,才保住了那份作品。”
現在,回到家鄉一個多月時間里,于海興已經售出100多幅畫,其中還有定制的游客畫像。“感覺自己是因為愛好,才干上了這一行。很早之前,就希望做一份自己喜歡又能養家糊口事情,恰好趕上了燙畫,雖然學習起來挺難,但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于海興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