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07-20 11:29:07
魯網7月20日訊(山東商報記者 李玉倫)三令五申禁不住的問題,一定有其存在的“土壤”。幼兒教育小學化“傷害”不難想見,比如對知識失去新鮮感甚至厭學。但部分優質學校幼升小都存在或變相存在面試測試,家長不得不讓孩子“跟上節奏”。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也繼而為培訓機構提供市場商機。在輿論看來,大環境的改變需要綜合整治,否則“孩子你慢慢來”的感悟恐怕還是只能“雞湯”般存在。
近年來,培訓機構開設的幼小銜接班很受歡迎
困惑難消
去年7月,湖北日報報道,武漢多家書店擺放著《奪冠沖刺100分》《幼小銜接天天練》《學前1000字》等幼升小測試卷和輔導書,書店人員還表示這類試卷和圖書“一直賣得很好”。
但是,幼兒費盡力氣提前學小學知識,真的有用嗎?有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的老師反映,“在幼兒園學習了太多內容的孩子,上小學后重復學習已經學到的內容,這樣一來,孩子在上課時候精力不能集中,反而對今后的學習更加不利。最后只能變成,幼兒園的知識學得不是很明白,上小學新學的知識又‘被溜號’了。”
其實,對于該怎么教育孩子,不少名家都給出不少告誡和呼吁。
比如,豐子愷在《我們這些大人》中寫道: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奪目的、不可再現的一段生活……童心是兒童本來就具有的心,不必父母與先生教他,只要父母與先生不去摧殘它就夠了。
而龍應臺在著作《孩子你慢慢來》中也提醒: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們心中永遠的位置,或許,它就會容易一點點。
對于孩子教育,前央視《東方時空》主持人李小萌在一次現場演講中也稱自己曾焦慮不已,“上課外班,我怕擠壓孩子運動游戲時間;不上課外班,我怕孩子被同伴碾壓……”但最終,她選擇改變,并且“越來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然的學習者,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內在的學習開關被關掉的孩子”。她提出,“不因自己的膽怯而扼殺孩子身上的可能性,這的確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但在這些“指點”面前,現實的壓力,讓家長們難以抉擇。
錢江晚報曾刊登“一名70后爸爸困惑”,這名家長稱“我(上世紀)80年代上的小學,記得那時全國已經在討論中小學生減負了……我對孩子教育,一直認定,幼兒園應該好好玩,小學以前不學文化課。孩子上幼兒園時,班上大多數同學已經開始學小學語文數學了,我覺得那些家長有點拎不清。但上了小學后我發現,腦子不清的人是我。”
應需而生
事實就是,幼兒園“小學化”,同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一樣,都是“應需而生”的產物。
在實際幼小升過程中,部分學校還是存在考試面試。今年5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曾披露“被查出并要求整改的提前教學和非零起點教學機構及中小學情況”,數據顯示,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英語等)“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機構7413所,占已摸排機構總數的5.77%;已摸排中小學校85250所,發現存在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現象學校2148所。
顯然,部分小學并未與有關禁令“接軌”。
2012年,北京一位堅持讓孩子“過快樂童年”的家長,曾訴說自己的“現實教訓”。在女兒參加一所小學的面試時,老師在現場就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們小學進度很快的,你這個孩子以后可能跟不上,你們先去上一年學前班吧。”
“這不都是小學的內容嗎?如果我孩子都會了,還來上學干嘛?”還有的家長帶孩子面試,被老師叮囑“你家孩子拼音完全不會,漢字只認識簡單的一些,算數做得太慢”后,感到有點“蒙”。
中國青年報在報道中稱,“妥協”的家長不在少數,一名家長稱,“小孩剛上幼兒園時,許多家長旗幟鮮明地提倡‘快樂教育’,可沒過多久,都一個個給孩子報班去了。”
在“僧多粥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局面下,部分優質小學都設有入學考試,客觀壓力讓家長幾乎別無選擇。
經濟觀察網日前報道,在家長交流社區“家長幫”的網站上,有一位家長提問:“孩子即將升入幼兒園大班,學校沒有教具體的加減法和拼音。我該不該在暑期報個培訓班呢?如果不上幼小銜接課,小學能不能跟得上?”而評論區的家長意見基本以“建議報班”為主。
鑒于此,有評論指出,只有小學真正堅持零起點教學、杜絕各種入學測試,才能不倒逼家長讓孩子提前學習。
“神題”之害
在違規存在的幼小升測試中,不少難度頗高的題目經常成為網絡熱點。
早在2011年3月,北京媒體曾報道“幼升小”試題難倒政協委員一事。有委員現場列出一道孩子考小學的試題:“昨天從我妹妹那里拿到了一個‘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測試題權威歸類標準版’,昨天她考有一道題我不會,我請教大家。題目是:1到9九個數,按照要求給它們分類,比如‘1、3、5、7、9’‘2、4、6、8’是按照奇數、偶數來分,那如果是1378、59、246是按照什么將它們分為三類的?”
對幼兒測試的考題,讓很多專家都摸不著頭腦。
近兩年來,類似高難度題目,也多次引發網民質疑。“龍卷風可以分為幾種?”“一組小朋友玩老鷹捉小雞,有一位扮演老鷹,一位做母雞,還有8個做小雞。請問再來3組,一共有幾位小朋友?”……這是媒體羅列的2016年北京一名校幼升小神面試題。有網友看后戲謔稱,自己連小學都沒法讀了。
“2017年南京幼升小的入學面試題”近期也曾引起一波轉發熱議。
“數字1到9,除了6到過來是9,還有那個數字倒過來是什么?”“一群小動物上車,有兩個小動物下車了,又有兩個偷偷上車了,最后一條小蛇上車了,問誰最后上車?誰偷偷上車?”對此,不少網友均質疑剛上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能理解嗎?
孩子過早的接觸“超齡”知識,其危害不言而喻。
北京晨報曾報道,一名幼兒家長表示,孩子在一所幼兒園上中班每天都有早讀,老師會在早讀上查拼音和珠算,答不出來或答錯會被批評。另有家長稱,“孩子睡前還會反復問數學和拼音,半夜被嚇醒還問我加法呢!”
此次教育部下發通知時也提醒,一些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國際知名教育專家李潔在接受未來網采訪時表示,“教育要遵循教育的規律,不是‘迎合’來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每個階段會有每個階段的側重點,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
“根上”出路
媒體也指出,治理超前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教育部的通知只是這個系統工程的起點。
幼兒被迫接受提前教學,根本上是教育資源不平衡。比如,媒體曾報道,上海有一所重點小學報考該校的孩子高達3000多人,而該校最終招收的僅有60個學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曾指出,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根源就在于完善教育管理評價體系,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還是要下定決心,解決我們管理和評價體系的問題。在這個同時要傳播一些科學幼兒教育的觀念,比方講,讓一個孩子獲得一個健全發展重要,還是讓她學一點知識重要,是吧?在中小學階段一定要做好均衡工作,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
新華社報道也曾指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絕非一紙禁令可以解決,也不是向家長做了宣傳、對教師做了培訓就能好轉。多位教育專家認為,單單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求所有學前教育機構,都不得“小學化”。幼兒園“小學化”根本上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好壞之間懸殊太大,如果教育資源懸殊不大,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的入學選拔性考試。
事實上,放眼國外,許多國家都嚴厲禁止超前教育。不過,許多國家禁止幼兒園、早教機構教小學的知識,是通過立法方式。
有評論也指出,必須以立法的方式,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只有立法,把早教機構的培訓內容也納入統一治理,才能讓所有孩子有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在所有幼兒園、早教機構都無法獲得小學化教育,這會緩解家長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的焦慮情緒,即便有個別家長在家庭里對孩子進行小學化教育,那只是個體的選擇,不會成為整體的風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