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8-07-20 17:26:07
原標題:對標蘇浙,山東縣域特色經濟差在哪?省發改委這樣回應
7月20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發改委負責同志解讀《關于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梁文躍同志出席發布會并介紹《關于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會上,大眾日報記者就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問題提問,梁文躍做了詳細回答。
記者:
據了解,在江蘇、浙江的某些縣域,僅一種產品如打火機、領帶等生產制造就可以帶動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市場占有率也較高,請問目前我省縣域在這方面現狀如何,省里有什么打算?
梁文躍:
您講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的問題。江、浙、粵很多縣域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不求全、不求大,只求專、求強,因地制宜,通過打造專業化、集約化、鏈條化水平較高的產業集群,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為縣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我省縣域情況看,產業結構雷同,特色不明顯,這種同質化競爭造成了資源浪費和效益低下,不利于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這也是我省縣域經濟下步發展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所作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發展特色化縣域經濟。劉家義書記、龔正省長等多位省領導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加大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工作力度。剛才,在解讀《意見》時,已就發展特色化縣域經濟的政策作了說明,可以說這些政策為縣域特色化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下一步,省里將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出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其中就包括縣域特色發展專項行動,總的思路是通過優化結構布局、實施轉型升級工程、發展產業園區、培育“四新”項目、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一系列舉措,利用三年時間,在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的規模、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等方面,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打造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記者:
從有關渠道了解到,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請問省里當前出臺的這個《意見》,有何戰略指向嗎?
梁文躍:
如您所說,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多年來一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但與江蘇、浙江兩個龍頭省份相比,在反映經濟質量效益以及人均相關指標上,可以說山東縣域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同樣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體制機制不活、發展動能不足、特色產業不強、要素保障乏力等共性問題。尤其是近期我省相繼實施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海洋強省建設等重大戰略后,對縣域經濟來講既是重大機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和目標任務。
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印發了這個《意見》。《意見》共包括深化改革開放、鼓勵創新創業等20多項政策措施。《意見》的出臺,將為我省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和措施保障,有利于破解瓶頸制約,減少梗阻障礙,進一步激發縣域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全面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助力我省加快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
會上梁文躍還解讀了《關于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介紹了本次《意見》主要突破點和亮點。
《意見》在制定過程中重點突出了三個導向:一是問題導向,正視我省縣域經濟發展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與先進省份的差距,擬通過系列新的政策舉措,切實破解各種瓶頸制約。二是戰略導向,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重大戰略部署,通過強調發揮縣域的承載傳導作用,確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縣域落地生根;三是標兵導向,充分吸收借鑒江浙粵等先進省份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加快推動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的來看,《意見》的20多條政策措施含金量較高、操作性較強,在不少方面都體現了“硬招”、“實招”的要求,在一些方面有新的突破,主要體現在:
(一)關于深化改革。分別從4個領域入手,著力增強改革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一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允許縣(市、區)在規定限額內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加大黨政機關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力度。二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開展土地征收制度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權分置”改革試點等,進一步加強最優制度供給、釋放最大活力。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除法律法規規章等明確規定必須由設區市及以上行使的行政許可事項外,其他原則上均下放到縣級,進一步擴大縣域自主權。四是深化“雙向”開放,鼓勵縣域積極對接京津冀等地區,引導重點優勢產業在縣域間開展對接合作,進一步提升縣域對外開放水平。
(二)關于特色發展。《意見》將堅持特色發展作為首要基本原則,從3個層面入手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化、差異化。一是各縣域優選確定1-2個特色主導產業,開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行動。二是鼓勵縣域利用資源稟賦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提出沿海縣域要鞏固提升傳統海洋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海洋高技術產業,支持具有產業、生態、文化、旅游等基礎的鄉(鎮、街)、產業園區,打造創新引領、主業突出、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三是支持縣域品牌高端化,提出支持縣域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開展品牌示范區等創建和認定。
(三)關于創新創業。為強化科技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對接,加快打造縣域發展新引擎、培育增長新動能,《意見》提出了3個層面的具體措施。一是加強載體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建設雙創示范基地,創建創新型縣(市)、鄉鎮。二是針對當前創業成本高、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在縣域科技成果轉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創新券補助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獎補政策。三是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提出了遴選一批屬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符合新舊動能轉換政策要求的縣域企業,對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開展精準輔導和政策服務,推動其盡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四)關于鄉村振興。鄉村經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圍繞“以發展鄉村經濟帶動鄉村振興”,除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農業品牌建設等方面提出多項扶持政策外,重點在3個方面進一步夯實縣域經濟發展根基。一是促進鄉村產業融合,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支持縣級政府將各級各類涉農資金向鄉村振興戰略聚集聚焦。三是鼓勵發展鄉村旅游,重點推動100個特色小鎮的旅游功能開發建設,積極推動建設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示范基地。
(五)關于緩解建設用地矛盾。針對建設用地緊缺問題,《意見》通過3個途徑深化項目建設用地挖潛、確權調劑等。一是規范建設用地指標供應,提出設區市人民政府確保建設用地年度指標及時、足額落實到縣域。二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落地難問題,提出標準廠房建成后,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對標準廠房、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分割轉讓。三是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借鑒浙江“畝產效益”做法,提出探索建立以單位土地面積實際產出效益等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機制。四是促進土地資源優勢互補,提出支持縣域“飛地園區”建設,探索跨地區利益分享機制。
(六)關于人才智力支撐。《意見》通過4個層面,著力破解縣域人才“引不進、招不來、留不住”問題。一是加大科技副職選派力度,適當增加財政困難縣科技副職人數。二是加大對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和和欠發達縣域人才支持力度,選拔一批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健康人才深入縣鄉村服務。三是對縣域新引進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和省級領軍人才,當地政府適當加大購房補貼力度。四是落實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鼓勵各行各業優秀青年返鄉下鄉就業創業。
(七)關于化解資金瓶頸。針對縣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通過3個層面進行緩解。一是加快完善縣域金融組織體系,提出鼓勵市級融資擔保機構對資本金偏低、功能偏弱的縣域融資擔保公司進行統籌整合,全面增強縣域融資擔保能力。二是提高縣域企業直接融資水平,提出支持縣屬國有企業上市并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域企業發行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雙創”債券產品。三是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提出支持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積極探索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的信貸模式、金融產品。
(八)關于強化財政支持。針對當前仍有不少縣域處于“吃飯財政”水平的狀況,《意見》從3個層面入手,著力增強縣域財政保障能力。一是完善財政體制改革,提出進一步完善財政省直管縣改革試點政策,探索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平衡的現代財政制度。二是健全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出建立對基層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和縣鄉基本支出分級保障機制。三是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提出健全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加大對國家級重點生態縣和省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的財力補助。
(九)關于評價與獎懲激勵。為進一步樹立創新爭優、獎優懲劣的發展導向,《意見》主要建立了3個機制。一是容錯糾錯機制。明確提出要在縣域經濟發展工作中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目的就是要著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二是綜合評價機制。按照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制定實施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方案,對各市及118個縣域發展進行年度綜合評價,一產占比較低的縣(區)和個別特殊縣未列入評價范圍。三是獎懲機制。對綜合評價表現優秀或跨越發展成績突出的市、縣(市、區)給予通報表揚。縣域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優異、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在評先樹優、選拔任用時優先考慮。政績突出、特別優秀的,可直接提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具體按照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執行。
印發《意見》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在落實上。下一步,省發改委將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具體工作方案,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新銳大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