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8-08-21 09:36:08
8月20日,大雨過后的省城濟南,太陽很暖,偶有涼風。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一科病房里,7個月大的天天(化名)好不愜意地趴在媽媽懷抱里,透過玻璃窗,充滿新奇又略帶警備地打量著病房外的世界。
再過幾天,天天就能出院回家了。
他還不知道,身邊這個最溫暖的依靠,半年多已經給了他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今年1月11日,她在42歲的年紀,經歷十月懷胎的艱辛,安然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來;
第二次是不久前的8月7日,得知兒子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肝移植成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她完全沒有考慮自己,毅然躺上手術臺,捐肝救子。
娃能吃能睡,沒想到會得大病
終于能把兒子踏踏實實抱在懷里,聞著他身上的奶香味,邱女士的心里說不出的滿足。盡管身上也有一道傷口,邱女士顯然沒有在乎自己的傷情。
今年42歲的邱女士是山東濰坊人,冒著高齡生育的風險,在今年1月11日生下了天天。盡管天天不是她的第一個孩子,但經歷過十月懷胎的辛苦,兒子就是她心頭最柔軟的牽掛。
時隔五年再當媽,要照顧一個新生兒,邱女士也在學習和適應。出生后兩三天,天天被發現新生兒黃疸。
當時,邱女士并沒有感覺異常,畢竟黃疸對新生兒來說還算普遍。在醫院照藍光、吃藥,一段時間后便出院回家了。
不過,當時的天天一直都是黃黃的,皮膚、鞏膜處,都泛著黃色。一個多月時間很快過去,按例應該接種疫苗了。邱女士帶著天天到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因為黃疸問題,拒絕給天天打針。
無奈之下,邱女士帶著天天回了家。“他能吃能睡的,精神也很好,我就沒覺得他會有大病。”邱女士說,因為前期用藍光、藥物都治療過了,他們聽說有些孩子用中藥泡水喝管用,就炮制給天天用了。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天天還是個明顯的“小黃人”。實在放心不下,邱女士帶著孩子去醫院,醫生建議檢查一下肝臟功能。
那天是2018年7月3日,邱女士記得十分清楚。“醫生跟我說,孩子肝功很不正常,他們治不了,建議轉到大一點的醫院。”邱女士說。
如晴天霹靂,盡管醫生沒有明確說什么,但邱女士和家人都意識到,天天這可不是簡單的黃疸。當天,他們就趕到了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入院第二天,B超檢查后,完善相關化驗及輔助檢查,確診天天得的是先天性膽道閉鎖。
邱女士說,她們以前沒聽說過這種病,之前因為天天黃疸總是不退,她在網上搜索,也曾見到過這個病名,但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孩子得的竟然就是這個病。
肝移植成唯一活路,媽媽毅然捐肝
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一科主任滕木儉告訴記者,先天性膽道閉鎖是肝內外膽管出現阻塞,可導致淤膽性肝硬化而最終發生肝功能衰竭,是小兒外科領域中最重要的消化外科疾病之一。
“先天性膽道閉鎖是小兒肝移植中最常見的適應癥,而肝移植也是先天性膽道閉鎖發展至終末期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滕木儉告訴記者,如果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血紅素持續升高,要考慮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可能。此前,很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先天性膽道閉鎖后會放棄治療,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良性疾病。如果早期發現,可以通過膽腸吻合手術來治療。不過,有些孩子因為發現晚或者手術效果不好,形成肝硬化,就需要進行肝臟移植了。
當時,天天已經是很嚴重的肝硬化,已經具備肝臟移植手術指征。“醫生告訴我,要救我的孩子,唯一的辦法就是肝移植。如果不做手術,孩子也許活不過一個月,而如果做了手術、能順利通過早期手術關,八九成都能長期生存。”邱女士說,得知孩子生重病,她確實很害怕,害怕會失去他,雖然以前也聽過器官移植手術,但具體怎么回事,她并不清楚。不過,聽到醫生這么說,她感覺輕松了不少,“最起碼孩子有救了,我們有了希望,就決定做。”
邱女士和丈夫都去做了配型,幸運的是,倆人配型都成功了。平日賢妻良母的邱女士這次“強硬”了一把,“我來捐”。
“孩子爸爸畢竟還要養家,所以還是我來捐。”邱女士完全忘了自己,也沒有什么捐肝的恐懼,她滿頭滿腦想的,都是盡快去救孩子。而經檢查評估,邱女士的身體狀況及肝臟情況可以耐受供肝切除手術。
由于當時天天有肺部感染的狀況,在兒科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后,改善了感染狀況,轉入肝膽外科,開始為親體肝移植手術做準備。
手術歷時七小時,血管纖細增加難度
天天的到來,對省千佛山醫院的肝移植團隊也是一項新的考驗。雖然醫院已成功開展成人肝移植20余年,但尚無小兒肝移植經驗。為此,醫院派出7人赴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參觀學習,包括手術操作、麻醉監護以及術后監護等方面。為保證患兒手術順利進行,院領導組織肝膽外科、小兒內科、小兒外科、麻醉科、新生兒重癥監護、心外科監護、護理部、手術室等相關科室專家們分別就患兒術前準備、麻醉術中監護、術后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討論,并制定了完善的措施。
8月7日8點,兩個相鄰的手術間,近三十人的醫護團隊,嚴陣以待。躺在床上等待麻醉的邱女士,只想著快點手術,讓孩子能夠好起來。
邱女士的供肝切取手術從9點正式開始,雖然難度不高,但是進行得比較慢,操作相當精細。肝移植團隊有兩個考慮,一是邱女士原本是個身體健康的人,他們希望保證供體的生命安全,避免大的手術并發癥,二是盡量不浪費取下的肝組織,讓切取的部分肝臟能夠在孩子的體內充分發揮功能。
大約12點,邱女士肝臟的約五分之一、251.3克肝臟被成功取下。
此前,9點半左右,天天的病肝游離也開始了。天天被切除的肝臟則重達665克,已經硬得像塊石頭。等到來自媽媽的供肝取下后,很快就進入移植環節。
“孩子血管纖細,增加了手術難度。”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一科副主任李自強介紹說,小兒肝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直徑均較成人細,這無疑加大了對血管吻合技術的要求。一般來說,成人的血管吻合使用普通2.5倍放大鏡即可,而對于天天,不僅用上了平日里很少會用到的9-0血管縫線,還需要在電子顯微鏡下完成血管吻合。
“到下午2點鐘,肝動脈重建完成后,B超顯示心肝血流狀況良好,這時候才感覺能稍微松一口氣了。”李自強說,手術歷時7個小時,好在總體順利。
手術后的母子倆恢復良好。記者 王鑫 攝
孩子白了胖了,是生命的奇跡
那天下午2點鐘,邱女士逐漸從麻醉中清醒過來。盡管傷口很疼、身上沒有力氣,但聽護士說手術很成功,她虛弱的嘴角還是綻放出最美的弧度。
術后天天被送到了心外科監護室,邱女士則回到了肝膽外科病房。
“護士長每天都來給我看孩子的照片,手術后第二天,孩子的膽紅素一下子降到了接近正常的水平,我特別高興。”邱女士說,在監護室呆了5天后,天天回到了普通病房,她終于可以抱一抱這親愛的小孩。
“當時,我就發現,孩子白白胖胖的,不再是那個小黃人了,簡直和之前判若兩人!”邱女士說,看著眼前的孩子,她簡直不敢相信那是之前一直黃黃的天天,這應該就是生命的奇跡。
邱女士再三表示,要感謝肝移植團隊的悉心治療和護理,而她和天天,也一度成為千醫肝膽外科的“大熊貓”和“小熊貓”。
滕木儉告訴記者,小兒肝移植術后的管理比成人要復雜,就連液體管理也要精確到毫升,術后五六天才能吃飯,前期只能依靠腸道營養。這期間,一直餓著肚子的小家伙肯定會有不滿和鬧騰,護理方面更是抽出了6個人來負責這對母子的術后監護。
“說實話,自己家的孩子,我都沒這么上心過。”李自強說,孩子不會表達,第一天氣管插管拔管后比較煩躁,他從半夜一直守到天快亮。每天要去復查很多遍,兒科的醫生調整藥物用量也跑了好多趟,直到三天后,情況趨于穩定,醫護人員才些許放松。
據悉,此次手術得到了省千佛山醫院、北京天使媽媽基金會及山東天使健康救助聯盟的大力支持,減免了一半的費用。手術后的天天恢復良好,預計本周就能出院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