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文齊魯
2018-10-04 19:11:10
在我國民間,神的信仰多種多樣: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海有海神……而每種神又常有多個。比如海神,歷史上就有禺虢、禺疆、不廷胡余、龍王、媽祖、佛爺、陽主等。山東省沿海漁民信仰的海神主要是龍王和媽祖。相比較而言,人們對媽祖的信仰更為具體,更為廣泛,媽祖的影響也更大一些。
文|戴永夏
在山東沿海地區,雖然龍王和媽祖都是海神,但他們的職能卻有分工,用長島的諺語來說就是:“打魚禱告海龍王,遇難日子望海神娘娘。”媽祖更側重于在大海里救助落難的人。
媽祖海上救人的故事很多。
上世紀80年代,著名民俗專家山曼先生曾在廟島采訪到這樣一個傳說故事:
老早前有年秋天,砣磯島有條貨船到蓬萊去,剛過了珍珠門,天突然刮起了大風,海面上浪大流急,貨船左搖右晃,船主的兒子一下不小心被纜繩打進海里,打了幾個旋兒就不見了。眼瞅著這個人就沒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嚇壞了,一齊跪下來燒香磕頭求娘娘救命。你說神吧,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一下子就開了天,靜了海,貨船順風順浪地進了廟島。全船人一齊上岸,準備到廟里謝娘娘的救船之恩。走到廟門口,大伙全驚呆了:船主的兒子正躺在廟根底下睡覺呢!船主上前推醒兒子,問他怎么到了這兒。兒子說:“我掉進水里以后,恍恍惚惚地看見一個白發老婆婆搖著船到我跟前,把我拉上船,又把我送到她家。到了她家,我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大伙聽了一尋思,白發老婆婆的家不就是娘娘廟嗎!抬頭一看,廟里墻上掛的小船還滴水呢,原來船主兒子的命也是娘娘救的。
除了海上救難外,媽祖在我省沿海地區還有兼職。
長島廟島村民姜秀英老人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她生了病,渾身無力,行路都很困難。她到廟里去求神時,連廟前臺階都無力登。她跪著向上挪,終于挪到了海神娘娘面前,求她消災除病。回家后不久,她的病就好了,而且康復如初。因此她堅信,“海神娘娘”治病很靈驗……
媽祖給人們帶來“幸福平安”,人們自然對她感恩戴德,利用各種方式祭祀供奉她。
在我省沿海許多地方,都修有“天后宮”或“海神娘娘廟”,專門祭祀海神媽祖。這些廟宇一般都分前后兩殿,前殿為祭祀場所,后殿為娘娘的寢宮。
在眾多的宮廟中,長島縣廟島的天后宮最大也最有名。這座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的天后宮,最早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明清兩代又經幾次重修重建,遂成為現在這樣的包括戲樓、山門、前殿、大殿、后宮等在內的宏大建筑群。廟內一年四季香火不斷,接待從四面八方趕來求神許愿的善男信女。
來廟里祭娘娘,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向娘娘敬獻“愿船”:將自家所用的船只作成逼真的船模,獻到娘娘面前,就會得到娘娘的特別呵護,確保航海平安。這種風俗興起很早。廟島天后宮從前有愿船數百只,最早的是元代的作品。愿船來自五湖四海,有福州的閩船、寧波的烏船、天津的改橇、安東(今丹東)的燕飛、南方各地的沙船、樓船、家船、江船,更多的是山東各地的栝簍與榷子。
除了平時供奉祭祀外,各地還定期舉辦廟會。過去廟島的娘娘廟會定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屆時南方的潮州、福州、寧波等地的船只,多裝載南貨到廟島舉辦盂蘭盆會,請戲班唱戲;大連、營口、安東(今丹東)等地的客商,也來趕會、看戲、買南貨。南北各地來的船只,都自愿出資,唱戲酬神。廟會期間天天大戲連臺,日以繼夜;看戲的人一半在陸上,一半在海中。廟會常延續至七八天甚至十幾天。
廟島的娘娘廟會也有在其它時間舉辦的。上世紀80年代,天后宮看廟人的后代在接受采訪時,曾談到以下情況:娘娘生日為農歷三月二十三,成仙日為九月九日……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九日皆有廟會,會期各一天,只燒香燒紙。農歷七月七日廟會最盛。此時為漁閑期,而且歷代沿襲,商船都在這時到廟島集結。傳說最盛時,廟前光是三桅船就有三千只。
廟會的演戲費用由許愿的船家提供。許愿的船主,先到廟上寫“緣簿”,寫明出資數目。當天演戲即為出資人“跳加官”(開場儀式),演戲之后持“緣簿”到船上收錢。上世紀20-30年代常到廟會演出的戲班有煙臺的“花紅果子”班、黃縣(今龍口市)的福道戲班等。
廟會時,來人極多,碼頭岸邊,停船五層。戲臺左右有各種飲食攤、玩具攤、游藝場子,會期可長達一個月。
(壹點號 人文齊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