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10-30 10:01:10
26日,下降甘小學教室內,來自山東師范大學的支教老師楊尚川查看學生的語文試卷。 記者謝苗苗 攝
26日,59歲的呂安亮(左)、41歲的蓋峰(右)和21歲的楊尚川到山上遛彎。 記者謝苗苗 攝
彎彎地小學、佛峪小學、道溝小學、上降甘小學、藕池小學、羅伽小學……10月26日,濟南市南部山區西營鎮下降甘小學59歲的老師張現寶寫下16個村名,字跡深淺不一,每寫一個,他都要停頓一會兒,想一想。現如今這些村子還在,但是村名后面的“小學”倆字,只能留存在這些學校曾經學生的檔案里。過去20年內,西營鎮的這16所農村小學都消失了,“可能還有我沒想起來的。”張現寶說。
這16所學校還有一個共同的稱謂:“麻雀小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老師少、學生少,但和城鎮小學一樣開全開足課程。現在,這些“麻雀小學”只能成為一種回憶。
不再招生的“麻雀小學”
藕池小學,沒了。
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時,這所小學沒再招生,原來的學生和附近的學齡兒童都去了西營小學。6個一年級學生去了鎮上,唯一的一個常駐老師(兼校長)孫繼平要退休。
時間撥回一年前,2017年9月新學期開學時,章丘黃河鎮的大張小學沒了。大張小學并入同在黃河灘區的嬌恩小學,4個來自不同自然村、不同年級的學生和唯一一個老師王盈到了嬌恩小學。
中國小學消失的速度是驚人的。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小學的數量為16.7萬所,連續第42年下降。下降了多少?通過另一份研究報告《過去40年,中國消失了91.6萬所小學》可以得知,1999年中國農村小學數量為46.9萬,2016年這個數字下降到10.6萬。張現寶列出的那16所學校為這組數據作了“貢獻”。
報告里說的40年是從1976年到2016年。1976年,張現寶剛好高中畢業,離他成為小學老師還有兩年,他說那時候“方圓三五里路就能有個小學,站在門口看著孩子們一群群就來了,也沒見家長送。”1978年12月,和改革開放紀念日同一個月份,張現寶成為一名民辦教師,1997年轉公辦教師。1978年到2018年,又是40年,張現寶先后換過6個小學,他說數不過來教過多少個班級、多少個學生,“小學生對老師的印象還差一些,可能記不住。”
“任教的6個學校中,上降甘小學離我家最近,3里路,最遠的一個學校離家18里。”張現寶說。如今最近的就是下降甘小學了,他說:“老師上班的距離有時候也是孩子們上學的距離。”
留住好老師有點難
10月26日,記者實地走訪下降甘小學。學校在半山腰上,秋日的天很藍,高高飄揚的國旗被襯托得格外鮮艷。教師辦公室南邊窗戶臺上有一束野菊花,開在暖陽里,這是山東師范大學支教的老師們中午遛彎時,從山上采的。
記者在學校問了3個老師,“麻雀小學”為什么大范圍、快速消失?沒人能給出標準答案。張現寶說可能跟計劃生育有關,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學校有一種現象,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會在同一所學校不同年級讀書,老師是一家孩子的老師。下降甘小學的校長崔殿厚說可能事關城鎮化,不光是農村小學在消失,農村也在消失;再就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趨利避害,家長都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1997年出生的支教老師楊尚川則說:“缺老師吧,教師編少。好的老師留不住,再就是條件差點兒有些人會不想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點難。”
下降甘小學目前有48個學生,一至四年級,4個固定老師、4個支教老師、3個走教老師。支教老師分別教語文、英語、美術,3個走教老師教音樂、信息、體育。4個固定老師中,其中有兩個2019年將要退休,其中一個就是張現寶。張現寶教一、二年級的數學,同時還要上傳統文化(地方課程)、道德法治、校本課程等。另外一個將要退休的老師是59歲的呂安亮。
一下走了兩個老師怎么辦?“鎮里會再安排,再就是有支教老師,實在不行還可以招代課老師。”崔殿厚說。
午飯后,59歲的固定老師呂安亮、41歲的走教老師蓋峰、21歲的支教老師楊尚川一同上山遛彎,三個男人并排走著。這就是當下農村小學的師資構成和年齡構成的真實寫照:一個民辦轉公辦;一個師范類分配;一個正在念大學,畢業后要考教師編制才能成為老師。
山風冷,但楊尚川說:“一路爬坡還是會出汗。”呂安亮指著南方的一個山頭說:“那個就是梯子山,濟南最高的山,海拔976米。”
張現寶恰好出生在梯子山腳下,40年,他每個工作日都從梯子山腳下出發前往學校。40分鐘上山、下山足夠。走到學校邊上時,楊尚川說有個學生家就挨著學校,3分鐘的路程,很近。回到學校時,幾個孩子正圍著張現寶,有一個男孩把頭埋在他的懷里。他說:“孩子少,所以顯得格外親些。”
回不去的校園
26日15:03,南部山區上降甘村開往燕山立交橋東的325公交車準時停靠在下降甘站。七八個人蜂擁狀堵到車門,不到1分鐘所有人上了車,有人手里提著柿子、核桃等山貨,回市里。
段嶺已經在車上了,他從上降甘村上車。“村里的小學,好幾年不招生了吧。”段嶺說,具體是哪一年他也說不清楚,“說不上空落落,但還是少了點什么。”
孫繼平在藕池小學任教42年,對于學校的消失他表現得相對坦然。原本退休后可以休息的他又被鎮里安排到另一個“麻雀小學”西嶺角小學教二年級語文。老師生病休假,可是那里還有一年級11個學生、二年級16個學生要讀書。
蓋峰,從西營走出去又回來的人,還當了老師。他的小學是已經撤并的羅伽小學,2015年消失。“學校還在的時候,我去走教了幾年,現在有時候還是會回去。”蓋峰說,“1986年上小學,班上有40多人,全校五個年級,兩百多人。”
對于消失的羅伽小學,蓋峰用“凄涼”二字形容。作家王夫剛寫過一首詩,詩的名字是《懷念一所消失的鄉村小學》,他的鄉愁里有他的小學。
最寂寞的堅守
為什么要做這個采訪?原因是2017年我去采訪藕池小學撤并,蓋峰老師還安慰我說:“指不定哪一年又重新招生了。”從消失的學校里,我們看到了時代大背景的變遷,看到變遷之下的無奈。從消失的學校里,我更看到了從教者最寂寞的堅守,他們沉默但堅韌地承擔著教育均衡、公平的使命,讓村莊里讀書聲不絕,讓村民在田間地頭還可以聽到下課鈴聲。就像兒時母親說的,聽見鈴聲,就知道該回家做飯。
兩年的時間,我走訪了多所“麻雀小學”,它們的名字和故事留在了我的采訪本上。有些老師說,學生越少,教學質量越上不去,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能留在村里讀書的越少,留下的又是家庭條件相對不那么好的,差距就這么拉開了。但是,農村教育不能只有老師們在堅守,農村孩子的現在和未來需要更多人的關注。
原標題:20年里西營鎮16所農村小學消失,伴隨學校撤并老師也在流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