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8-11-16 13:48:11
中國山東網11月16日訊(記者 徐從芬)前些年,每年從夏收到秋收,秸稈禁燒問題總會引起廣泛關注。而隨著國家秸稈禁燒政策的實施,出現的大量農田作物秸稈連年進行還田現象,不僅影響土地墑情,還降低作物出苗率引發病蟲害。怎樣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新的“出口”?這一切在琦泉集團找到了答案。16日,“新動能 新成果——全媒體采訪活動” 記者一行走進山東琦泉集團,親身了解了什么是生物質發電,感受了廢棄秸稈搖身一“變”成為電的神奇。
16日,在琦泉集團公司廠房內,機器轟鳴,一片忙碌。秸稈正從進料口涌進傳送帶,通過合理的配摻入爐燃燒,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熱能轉化為動能,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生產”出電送入電網。記者一行全程采訪了農林垃圾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琦泉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當前既要“氣質”又要“顏值”、發展壓力空前加大的嚴峻形勢面前,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成為各地各企業無法回避的課題。如何做、怎么走,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琦泉集團,幾年來一直走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從傳統煤電轉型到生物質發電領域,琦泉集團心系三農,助力脫貧,振興鄉村,歷經30載風華歲月,在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開發利用生物質能,致力于為人類提供最佳能源解決方案。作為山東第一,中國第三的生物質發電集團,琦泉首創高溫超高壓中間再熱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引領行業發展進入第三代,旗下20家生物質電廠,業務分部中國六省十四地市,每年消耗秸稈5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0萬噸,相當于植樹4億棵,為持續助推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琦泉集團立足農業、著眼農村、心系農民,積極謀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形成了秸稈“收集-儲存-運輸-利用”的產業鏈。公司積極聯系各鎮(街)設立秸稈收購站點,形成了“公司+鎮(街)+行政村+秸稈存放點”的收儲模式。與運送秸稈的農戶簽訂收購協議,發展經紀人隊伍,加深與當地農民的合作與聯系,鼓勵更多的農民把秸稈交售到公司來,切實增加農民的額外收入。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發展,產業鏈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業人口參與到秸稈“收-儲-運”產業鏈中并直接受益。琦泉集團每年收購各類秸稈等農林廢棄物530多萬噸,收購范圍覆蓋各項目所在地及周邊地區,年可提高每畝耕地收益200余元,顯著帶動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
公司送料客戶絕大多數為農民,為更好地增加與農民的聯系,公司從每一處細節做起,全面提高服務質量:為燃料客戶辦理“一卡通”快速過磅和結算,確保三天內將燃料款打入客戶銀行卡內;為農民客戶開通綠色通道,保證所有秸稈優先收購;設置客戶休息區,免費提供冷熱水;開通總經理信箱和舉報平臺,接受客戶監督;定期進行客戶回訪和服務問卷調查,虛心接受客戶建議,積極改進工作。“卸車快、結算快、服務好,感謝這個企業,讓我們老百姓額外多了一份收入。”企業好口碑贏得燃料客戶及業界內一致好評。
據介紹,琦泉集團還發揮生物質能源綠色扶貧、可持續扶貧、精準扶貧的特點,依托農林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建設,建成了“黨支部、合作社與貧困戶”一體化的扶貧模式,實現入社即脫貧,2020年,琦泉將實現扶貧惠農一萬戶的總體目標。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五位一體農村分布式新能源解決方案,秸稈、樹皮等農林垃圾和畜禽糞便等生活垃圾通過熱電聯產、熱解氣化等方式能源化利用,輔以風、光、互聯網,實現村內電、熱、氣清潔供給,解決了農村生態環境、能源供給和能源消費等問題,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主義新能源村。”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琦泉集團所承擔的就是要為國家“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增添一抹亮麗的綠色科技之光。(攝影 畢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