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12-18 16:22:12
魯網12月18日訊 40年崢嶸歲月,40年筑夢前行,40年砥礪奮進,40年鳳凰涅槃。40年,梁山的成績有目共睹;40年,梁山的變化耳熟能詳。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物質奇缺、定量憑票供應到大街小巷商品琳瑯滿目,人民生活從貧窮落后轉向小康幸福。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梁山這樣一個昔日偏遠落后的小縣城,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座正在快速崛起的城市綜合體。
為全面展現梁山縣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展示水泊梁山獨特的自然風光,推動梁山各項事業快速發展,12月5日至19日,梁山縣“新時代 新梁山”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圖片展在梁山國際會展中心展覽一周,又分別在梁山縣一中和鳳凰公園和水泊梁山風景區巡展,展覽由梁山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縣文聯共同主辦。此次圖片展廣泛征集2萬余幅圖片,展覽分9個部分,共展出80個展板400幅圖片,全面展現四十年來全縣各條戰線取得的偉大成就,全方位反映梁山人民干事創業的精神面貌。
建設篇
“梁山的變化之大、發展速度之快,出乎我們的意料……”在鳳凰廣場,80歲的張孝堂老人不無感慨地說。
張孝堂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攝影長達30多年的他用鏡頭記錄梁山的發展,記錄梁山之美。在一組黃河灘區村居遷建前后的照片前,張孝堂激動地講述起村落搬遷前后的變化。
賈莊村緊鄰黃河防洪堤,每當汛期來臨,村民們如臨大敵。2016年,山東省政府決定在梁山縣開展第二批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先期把小路口鎮東雷莊村和趙堌堆鄉賈莊村、郭蔡村整體搬遷出黃河灘區,在鄉鎮駐地規劃建設安置社區,共涉及608戶1713人。賈莊村和郭蔡村的村民遷到新建的賈莊郭蔡社區,東雷莊村民將遷到小路口鎮新建的東雷莊社區。當年10月27日,兩社區同時奠基開始施工。
趙堌堆鄉黃河灘區遷建試點工程涉及到賈莊、郭蔡兩個村,共有居民368戶、1035人,新建社區在梁趙路南側,西臨黃河社區,東臨翠屏家園。社區建設總投資近億元,總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48860.82平方米,儲藏室面積10643.6平方米,服務中心面積2711.6平方米。
“這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一座大橋,施工的時候,當時我專門爬上去拍的這幅照片。我覺得這幅照片的構圖和意義能反映新梁山的發展面貌……”張孝堂說,“我想借助圖片展的機會,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照片,用美勾起市民內心的記憶,以及梁山這幾十年的變遷,呼喚大家一起愛護、保護梁山的環境。”
“現在這里叫鳳凰公園,從前這里叫‘小洛洼’。我還在這里摸過魚……”75歲的老攝影家李廣亮指著腳下的這片土地說,以前這里是一叢叢的蘆葦蕩,連接成片,水面雖淺卻寬闊,水里有魚有蝦。后來,梁山縣為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持續改善城市民生,將這片低洼地大力打造成以游園綠道、親子樂園和休閑健身為主體的開放型公園。
民生篇
66歲的縣老年大學銀齡志愿者李士俊感觸良多,從前,最盼望過年的是孩子,因為只有過年,家里才會給做身新衣服,平時穿的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穿過的舊衣服,有的還補丁摞補丁。現在想買就買,想穿就穿,根本不用再為穿衣發愁,再不用等到過春節才能做一件新衣服。
“梁山發展到今天這樣,十分不易。”83歲的銀行退休干部苑文正激動地說,直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由于物資緊缺,買東西仍要憑票供應,買糧食要有糧票,買肉要有肉票,買油要有油票,買布要有布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供應的豐富,票證也逐漸被取消,現在我們國家生活物質十分豐富,可以說要啥有啥。
民以住為安。談起住的變化,苑文正笑得瞇起眼。40多年前,他們一家6口人擠在幾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現在我們都住樓了,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孩子買了汽車。”苑文正身邊的變化,也是梁山每個人身邊的變化。
生活富足了的梁山縣農民,也不斷在追求物質等方面的享受,40年前,農民連見都沒見過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現在已成為農民家中的尋常擺設。“現在農村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差不多有50%的農民都買了汽車……”苑文正說,美麗鄉村建設、村莊整治工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逐步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
文化篇
“40年前哪有文化生活?能吃飽飯是每個人的最大愿望。”63歲的丁慶山說,他記憶中小時候的文化生活除了念童謠,能收聽半導體收音機、看一場露天電影便是當時文化生活的奢望。
“當時家里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燈、手電筒,那時候煤油稀罕,誰舍得點燈熬夜?吃完晚飯就睡覺!”丁慶山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他現在的文化生活也很豐富,除了跳舞、唱歌、攝影,為了和孫子有交流話題,他專門學習彈電子琴。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一聊起攝影,丁慶山眉宇間神采飛揚。他說,攝影之所以讓他癡迷,是因為他以熾熱的情感、獨特的視角,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了“梁山新變化”,用攝影展現生態之和、生活之樂,文化之韻,環境之美,為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梁山不再是以前的窮山惡水,我們只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丁慶山擲地有聲地說。
一片片破敗的村落,變成了一排排林立的高樓;一條條羊腸土路,變成了寬敞而整潔的環城大道。站在梁山上,極目四望,半城青山半城樓,河水如帶繞城流。勤勞淳樸的梁山人民,堅忍不拔,淳樸無華;高瞻遠矚的領導者,集思廣益,奇思妙想,圍繞梁山“山、水、文化”的總體發展格局,濃墨重彩描繪梁山發展藍圖。
時光流轉,舊貌新顏。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偉大變革始于足下,人民幸福源于奮斗。梁山,砥礪奮進正當時!(賈洪梅 李繼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