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01-12 08:15:01
在濰坊市昌邑市、高密市與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交界之處,有一個歸屬昌邑市的韓家高陽村,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了,還有一部分搬出了村子,如今剩下大部分老人住在那里。
有村民向記者反映說,如今留在村里的人大都60多歲,他們沒有車,去鎮上辦戶口本,開證明等事項,只能騎電動車去,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2018年12月26日,記者經高密高鐵站來到韓家高陽村,行車距離34公里。而這個村距離當地鎮政府有20多公里,距離昌邑市城區接近70公里。
在村民帶領下,記者實地查看后發現,村南、村北分別有濰膠路等交通干道,村內的主路已經完成了硬化,但其他方向的道路還是原來的土路。
村委會主任韓同澤表示,該村以前屬于塔耳堡鎮,后來歸屬于丈嶺鎮,現在屬于北孟鎮。在當地“村村通”建設中,接通了后街出村道路,但中街、往南出村的道路都沒有硬化。
他說:“我們村是經濟薄弱村,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如今,當地鎮政府實施‘兩聯雙增’幫扶經濟薄弱村,但還是沒有充足的修路的資金?!?/p>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看到,有通往高密市的客車???但是,卻沒有通往北孟鎮鎮政府、昌邑市的。
年近70歲的村民老彭告訴記者,原來有一班私人開的小客車,會經過韓家高陽村到鎮上。但現在這趟車沒有了,村民外出需要向東走3里多地,在路邊等高密到昌邑的長途汽車。
為此,韓同澤曾經主動聯系過公交公司。他說:“我們村北面的村子,已經通了公共汽車,我們就想讓車多繞一下,經過本村,還能多拉客人?,F在,事情還在協商中。”
據了解,目前韓家高陽村有1052口人,除了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在村里常住的有500多口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350多人,45歲到60歲的有150人左右。出行自然成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去年,由于身份證到期,老彭到當地派出所換證,一個事就跑了三四趟。他說:“當時,全鎮的人都集中在一塊辦(證),排不上號,就只能第二天再去一趟。”
村民進城辦事靠“拼車”。老彭說,一般的電動車充一次電能跑50里路,到鎮上來回就是80里地,騎電動車肯定不行了。最后,我們三四個人一起雇車去,當時坐一趟車7塊錢,現在已經漲到10來塊錢了。
還有一個麻煩就是開介紹信。一位村民說,從村里開出介紹信,要先找村委會主任簽字,然后再找社區書記簽字,然后再到社區蓋章,村委會公章現在都由鎮政府代管。
不少居住在村里的村民,無論是去鎮上還是去昌邑市里辦事,不僅要花時間,還要花精力。于是,群眾辦事便捷、少跑路的呼聲越來越高。
韓同澤表示,現在,除了村民個人的事情外,涉及大部分村民的事情都能在村里解決了。一個月前,村民們的基本醫療保險,村集體代收統一上交,不到兩天就收齊了。
韓同澤表示,村民感覺辦事不方便,主要是因為高陽社區(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設施還不完善。建成后,社區就可以提供辦公了,村民也不用多跑了。
據了解,北孟鎮92個村劃為了15個社區,除了涉及身份證、稅務、國土等事需要到相關部門辦理外,其他服務事項基本上在社區就能就近辦理。
高陽社區負責附近的6個村莊,最遠的不超過3公里。北孟鎮黨委委員、高陽社區書記楊法光說,從社區服務中心到韓家高陽村,最多有2公里。社區有10個人,全天候值班,基本上能夠滿足附近群眾的需求。
在“一次辦好”改革中,我省提出著力構建覆蓋省、市、縣(市、區)、鄉(鎮)、村五級的政務服務網絡,讓各種類型的服務站點接近企業和群眾家門口。
去年8月,楊法光剛剛從凰瑞埠社區調任高陽社區,有著多年社區服務經驗。他說:“(在凰瑞埠社區)我們會發放聯系卡,村民有需要就會打電話?!?/p>
在凰瑞埠社區,村民托辦的事務,有辦理個人工商登記的,有辦理房屋(宅基地)審批的,還有辦理殘疾證的。因為外出務工人員多,每項業務每年也只需要辦理幾次。
楊法光說:“我們接到村民的情況(申請),回鎮上時就到相關部門拿著表格,帶回去讓村民填好,然后再幫著把材料送到鎮上,有的需要送到昌邑市有關部門。這樣,村民們就不用來回跑了。”
村莊的自然分布,往往帶來諸多不便,對當地政府服務帶來難題,類似情況,并不少見。如何在現有條件下讓農民少跑路、辦成事,享受到“一次辦好”的政務服務,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最起碼,不要再讓這里農民“拼車”進城辦事了。
(大眾日報記者 王紅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