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5-29 07:09:05
一橋飛架兩岸,天塹變通途。在濟南北部黃河之上,至今橫跨著的一座鐵路大橋,從1912年建成通車至今,107年來一直見證著歷史風云。它就是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它本身的歷史,以及他和孫中山、詹天佑等歷史人物的關聯,早已成為一個傳奇。
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最早的“名聲”來自于它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關系。1908年,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津浦鐵路破土動工。為跨越黃河,早在鐵路動工前7年,德國孟阿恩橋梁公司就在黃河上下180公里的范圍內勘測修橋的最佳位置,經三年的論證,最終選址濟南濼口附近。據《交通史路政編》記載,當時正在修建京張鐵路的詹天佑也曾來到濟南實地勘察,根據他的意見圖紙先后修改了五次。另外,在鐵路橋建設過程中,孫中山也曾來到現場。
1912年11月29日,濼口黃河鐵路橋竣工通車。整座鐵路橋造價為1165.8萬德國馬克,折合當時庫平銀454.56萬兩。全橋共12孔,橋長1255.20米,河道北部漫灘較寬闊,建有8孔跨度91.5米簡支鋼桁梁;河道南部漫灘較狹窄,建有1孔跨度91.5米簡支鋼桁梁;主河槽之上為3孔鋼桁梁;左右兩孔為跨度128.1米的錨臂梁,并越過橋墩各向中間一孔延伸27.45米形成伸臂,伸臂與109.8米的懸梁以擺柱式活動鉸聯結,構成跨度164.7米的孔。鋼桁梁總重8625噸。鐵路大橋的建成使得津浦鐵路全線貫通,結束了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段通行的局面。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建成通車后,成為當時濟南的新景觀,1930年代日本著色明信片上就有它的身影。但它也歷經滄桑,曾先后經歷過四次戰爭破壞:1928年北伐戰爭時張宗昌潰退炸毀第8號橋墩;1930年中原大戰時,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的軍隊隔河炮擊,損毀多處橋梁;1937年,韓復榘為阻斷進犯的日軍,炸毀鐵路橋,第9、10、11孔鋼梁墜入河中,后經日本人修復;1949年2月,國民黨又派飛機轟炸鐵路橋,炸毀懸臂梁,當時進行了焊修。因此,大橋共使用了中、德、日三國的材料。
1958年8月,黃河發生20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黃河鐵路橋受到嚴重威脅,周恩來總理親臨黃河鐵路橋視察,就如何保證鐵路大橋的安全作了重要指示。自1948年濟南解放40多年來,大橋通過的客車已突破107萬列。1991年4月21日,隨著沈陽至杭州的135次旅客列車安全通過后,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于當日零時起封閉,超期服役30年。原計劃予以拆除,后經論證,對黃河防洪無礙,經國務院批準,于1998年抬高加固,配套新建濟邯線繼續使用。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人們欣賞景色、回想歷史的好去處。
原標題:[濟南故事]濼口黃河鐵路大橋見證百年歷史風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