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6-03 08:36:06
當前,濟南面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全市上下奮力拼搏,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5月30日啟幕的2019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論壇上,有專家建言:人工智能可以應用于千行百業,濟南應該把人工智能打磨成一把“利器”,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開創實體經濟輝煌的明天。
聚焦核心領域 建設全省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被譽為信息科技產業“超級風口”。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一萬億元。
今年4月份,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到高新區專題調研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時提出:做好“謀、聚、創、引、用、優”六篇文章,加快形成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打造人工智能發展新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目前,濟南市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取得長足進步。以齊魯軟件園為載體,聚集起浪潮集團、神思電子、華天軟件、魯能智能、華翼微電子等近百家企業,形成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為響應國家“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號召,以及山東省“聚焦聚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和濟南市“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城市”的要求,濟南高新區規劃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按照“雙孵化器+雙加速器”的建設思路,聚焦人工智能基礎應用、關鍵共性技術等核心領域,打造集創新孵化、資源聚合、產學研轉化功能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環境,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實體經濟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人工智能的產業聚集和規模化發展。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500億元產值規模,建設成為全省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和人工智能技術引領區。
發揮與北京“同城優勢” 吸引企業和人才向濟南轉移
從2014年參加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發展論壇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韓力群到訪濟南的次數逐年增加。
“現在,每年11月舉辦的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發展論壇已經成為國際性的論壇,成為濟南產業發展領域的城市名片。這次的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論壇,其實是從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發展論壇衍生出來的。”韓力群認為,濟南企業信息化的基礎不錯,本地企業可以以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撐,解決復雜問題,為實體經濟廣泛賦能。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現有人才多聚集在一線城市。韓力群認為,濟南有著優越的區位優勢,乘坐高鐵到北京的時間不足1個半小時,而北京有很多上班族的通勤時間要超過這個時長。對他們來說,濟南和北京有著類似“同城”的優勢。另外,北京正在調整和弱化不適宜首都的功能,很多企業要外遷,濟南是很好的承接地。相關部門應該制定政策,積極搭建平臺,吸納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和人才向濟南集聚。
讓普通人理解人工智能 讓企業通過解決方案真正受益
雖然人工智能的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就已出現,但時至今日,人工智能的發展依舊很不充分。
北京郵電大學原副校長鐘義信教授認為,現有人工智能理論本身面臨顛覆,更高明、更開放的人工智能系統會出現,未來十年,還會產生更多的實用性產品。也正因為發展很不充分,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闡述經常給人“云遮霧繞”之感。公眾對人工智能的直觀感受,更多的來自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等家電,智能家居遠未“進入尋常百姓家“”,不同企業開發的智能家電、家居產品往往操作系統各不相同,無法形成聯動。國內企業開發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多通過政府平臺率先示范的方式進行推廣,還沒有和社會方方面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賦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云遮霧繞’的情況確實存在。”機械工業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認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正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大到產業振興,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繞不開人工智能。一方面,有必要用平實的語言去普及人工智能知識,把適合當代人生活的典型應用場景梳理出來。第一代掃地機器人遇到家具時經常卡殼,給人“很傻”的印象,如今,新一代掃地機器人因為計算能力大幅提升,已經非常“聰明”,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家居用品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在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要找到幫企業提質增效的結合點,當人工智能不斷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時候,企業就會敞開懷抱,熱烈擁抱人工智能,到那時,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推廣也就水到渠成。(本報記者 韓霄鵬)
原標題:我市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等產業深度融合 用人工智能賦能濟南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