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2019-09-16 07:45:09
一只搪瓷碗,36年守塔人
航標工張景民中秋假期值守崗位,講述海島變遷
□本報記者 薄克國
“1983年2月,我剛參加工作,主動要求去離青島市區最遠的島嶼——千里巖。上島前,單位給每個人配備了生活必需品,其中就包括這只伴隨我至今的搪瓷碗。”9月13日中秋節,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島航標處監控中心值班室,今年53歲的航標工張景民,捧著一只黃色搪瓷碗,向記者講述他與這只碗的故事。
千里巖,位于黃海中部,是一座無居民、無淡水孤島。每隔一兩個月,會有補給船給島上送水送菜及其他生活用品。受天氣影響,運送給養的登陸艇常常比預定日期要拖后一兩周才能到達。
“那個時侯沒有冰箱,無法儲存更多的食品。”張景民回憶說,光禿禿的巖石上沒有土壤,不能種蔬菜。有那么幾次,每個人的搪瓷碗里,都是一碗開水沖醬油,如果再能漂幾片蔥花,已屬奢侈。
有一年三月,春寒料峭,補給船又好久沒來了。饑腸轆轆的張景民決定下到海邊挖海貨。
常去的地方已沒有東西可采挖,只能冒險到平時無法夠及的地方。張景民小心踩著光溜溜的石頭慢慢向遠處一片生長著海蠣子的陡峭巖石靠近。“突然一個浪頭撲了過來,海水瞬間淹沒了我站立的礁石,又唰的一下,把我吸進海里,復又重重推向遠處,一排浪頭劈頭蓋臉把我悶在水里,另一波涌浪再將我推向岸邊。”
恰在這時,張景民的同事及時出現,將他拖到岸上。經過兩三天的持續高燒,張景民慢慢清醒過來。師傅高興地給他端來一搪瓷碗熱氣騰騰的面條,面條上鋪著一只油光發亮的荷包蛋。
捧著這碗面條,張景民五味雜陳,感動、不安、自責,一股腦兒涌了上來。“師傅說,這個雞蛋是駐島部隊首長讓司務長專門送過來的,這是島上僅存的一個雞蛋了,大家都沒舍得吃,留給了我。”張景民手捧搪瓷碗,淚水噴涌而出。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從千里巖到小青島、團島的燈塔,再到如今的青島航標處監控中心,那只搪瓷碗,陪伴張景民走過每一段歲月。
“無論是燈塔值守,還是海上航標監控,都是全天候,離不開人。”張景民說,在他的印象里,工作36年,有一半的中秋節都是在值班中度過的。“我都習慣了,家人也習慣了,我也沒有特別的想法,總覺得這是應該的,畢竟,工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家庭。大家與小家,首先要選擇大家。”
每當夜幕降臨,燈塔上都燈光閃爍,為海上船舶點燃一盞指路明燈。海上明燈的背后,是一名名航標工人的堅守與奉獻。
“從乳山口到嵐山港的海岸線上,有700多個航標,我們監控中心通過AIS、GPRS、北斗,對航標進行24小時監控,力求做到保障及時,助航準確。”張景民說。
張景民說,現今的千里巖島,建起了密閉良好的房間,裝上了大功率空調,冰箱、衛星電視、電腦、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一應俱全,航標監控工作也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大棚里,長著綠油油的蔬菜。“捧著搪瓷碗喝醬油湯啃咸菜疙瘩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