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0-21 09:45:10
新華社濟南10月20日電(記者陳灝)“我們學生流失的勢頭明顯扭轉,今年新入學學生比去年多了13人。”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新星小學大榮校區,校長彭飛對記者說,“互聯網+”讓農村學校學生享受到了城里的優質教育資源,流失的生源又回來了。
記者來到新星小學大榮校區時,一場“同步課堂”正在進行中:學校五年級的27名學生正在上美術課,授課教師亓倩卻遠在30公里之外的新星小學,同時給新星小學和大榮校區的孩子們講授京劇臉譜的藝術特征。
“生、旦、凈、丑,哪個最能被稱為臉譜”“臉譜和我們的照片相比,多了些什么”……黑板中央的大電視,讓老師和課件近在眼前;教室前方的攝像頭和天花板上的麥克風,也讓亓倩能即時了解孩子們的課堂表現。這些穿越城鄉距離的一問一答,幾乎沒有延時或卡頓,宛如老師就在現場;孩子們積極投入互動,記者擔心的冷場情景并沒有出現。
“很好玩!不僅可以學知識,還可以和新星小學的同學們比著學呢。”上完課,學生榮佩琪告訴記者,這個學期她已經上了好幾次“同步課堂”的課程,不僅跟得上城里老師的教學,她還能跟著畫。榮佩琪自信地說,如今她和城里的學生表現差不多。
大榮校區曾是東昌府區農村薄弱學校之一,在當地“名校帶動”措施的推動下,2016年成為新星小學分校。2017年,“同步課堂”上線,每周四授課四節,在兩所學校間架起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橋梁。在新星小學“同步課堂”的課程表里,記者看到,語文、音樂、美術、英語、安全教育等課程是重點。校長張傳敬說,課程安排是學期之初根據結對學校的需要制定的。
新星小學音樂教師賀彥茹自從“同步課堂”開通就參與授課。她說,由于老師不在教學現場,大榮校區的孩子們最初確實有過不習慣。但三四次課程下來,孩子們的活躍度、參與度明顯提高了。“我們非常注重互動問題的設計和時機的選擇,目標是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課堂。”在她看來,兩年多時間過去,大榮校區的學生有了巨大進步,與城市學生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
東昌府區教育局局長于丙凱介紹,目前東昌府區“同步課堂”共建設了35處主課堂、73處分課堂,為3萬多名農村學生送去了800余節城市學校的優質課程。依托“同步課堂”的專用網絡,城鄉學校之間還結對實現了培訓、教研的“隔空共享”,推動著當地城鄉教育走向基本均衡。
“這幾年政府對農村教育投入力度非常大,硬件短板補齊了。和城里相比,我們最大的差距是沒有高水平教師。”在東昌府區梁水鎮鎮拐里王小學,校長魏廣秀說,如今“互聯網+”將區里的名師資源“送”到農村學校,“同步課堂”、同步備課、同步教研不僅讓孩子們享受到了優質課程,也讓學校的年輕教師們在模仿、學習和交流中不斷成長。
硬件條件的改善、教學水平的提升,加上招生管理的規范化,讓拐里王小學迎來了和大榮校區同樣的喜人變化:今年,學校一年級新入學30人,比去年多14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