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9-12-13 06:46:12
魯網12月13日訊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里,冬季是傳統“農閑”季節。而如今,隨著山東大地鄉村振興號角的吹起,各地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舉措不斷實施,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告別了曾經的“冬閑”傳統,基層農村出現了嶄新的“冬忙”場景,新農村書寫著新的鄉村致富經。
無棣縣水灣鎮侯家村村民在倉庫忙碌
無棣:小蓋墊實現大增收
在無棣縣棣豐街道,每逢付家村大集,長2公里的集市上到處都是蓋墊兒。據了解,這里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蓋墊兒生產銷售集散地。
蓋墊加工,是將高粱挺稈兒制成手工藝品的技藝,屬當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棣縣群眾素有加工蓋墊的傳統,蓋墊的直徑有40—100厘米等多種。拿70厘米的來說,一個家庭婦女或老人,一天能加工20個左右,一個蓋墊純收入5-7元。
“加工蓋墊人人能干且自由,有時出去轉兩圈,回來接著干,每天就可輕松收入百余元,啥也不耽誤。”海豐街道小劉家村63歲的崔義修大爺高興地說。
如今,隨著蓋墊交易市場和產業鏈不斷壯大,小劉家村一個500口人的小村,每天可出售各種蓋墊2000余個,產品遠銷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全國各地。目前,在無棣縣,加工、營銷蓋墊的專業村達20余個、4000余戶,每戶年均增收萬元以上。
蓋墊加工技藝是我國傳統手工技藝的代表之一,產品不但結實耐用,還美觀漂亮,承載了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技藝在無棣縣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主要制作方法是用高梁挺稈縫制,起頭用長一點的稈兒釘出個十字花,再一根根地往上納結實就行。之前多在農村婦女之間傳播,加工工具也較簡單,主要有針、線、剪刀等,針是普通的大號鋼針,線是1毫米粗細的棉線,剪刀或菜刀是用來剪切挺稈以加工成各種造型用的。縫制手法有單針回字形手法、四針卍字形手法、十字形手法、田字形手法等。做法有連針做法和隔針做法。
無棣縣地處華北平原,鹽堿地較多,夏季高溫多雨,適宜高粱種植和生長,挺稈資源豐富。高粱有很多品種,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用于制作高粱挺稈穿制技藝的是一種俗稱“長挺秀”的帚用高粱品種,所產出的挺稈修長、堅實,表皮呈黃白色,色澤光亮,無雜色,產品美觀耐用。隨著現在人們追求自然和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蓋墊以其產品環保節能、無污染的特點,受到市場歡迎。
郯城:草編成鄉村致富重要支柱
寒冬時節,在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小馬頭社區王店子村,王均正、張維英夫婦倆正熱火朝天地忙著用稻草編織鳥窩。
今年78歲的王均正、張維英夫婦,已經結婚六十余年。前幾年,在老伴張維英的指導幫助下,王均正也學會了稻草的編織手藝。農閑之余,兩位老人坐在一起曬太陽,一起聊天,一起交流編織技術,共享天倫之樂。每天編織鳥窩也能賺回三四十元的收入,不僅解決了生活所需的花銷,也豐富了晚年的精神生活,陶冶了生活情操。
在郯城縣花園鄉,草編等傳統手工藝品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據悉,花園鄉水稻種植面積約5萬畝,是農業大鄉,素有“稻米之鄉”“魯南糧倉”之美譽。近年來,該鄉積極倡導農作物秸稈的再利用,不僅提升農業附加值,而且增加當地農民群眾的收入。李村社區率先垂范,成立鄉情草編合作社,并以合作社為龍頭帶動,組織草編能手,免費對農村婦女、老年人及貧困戶進行編織技術培訓,指導農民利用當地稻草、茅草、玉米皮等為原材料,編出形式多樣的城堡貓窩、隧道兔子窩,鴿子窩等寵物用品,產品全部實行上門回收,讓當地婦女、老人在農閑時節又多了一份收入。據了解,稻草草編產品原料基本無成本,根據手工藝的難易程度,手工費從1.8元-18元不等,熟練的手工藝人,每日可編鴿子窩15-20個,日可實現收入80-200元不等。
盛榮工藝品廠是當地有名的一家草帽廠,草帽編織的原料除了傳統的黃草、玉米皮之外,還有進口的拉菲草,目前產品主要是訂單式生產,出口外銷,年產值2000萬元,帶動全鄉有1000余人實現就業,可實現農民人均年增收3000-8000元。
目前,花園鄉“小草編”已初步形成寵物用品、裝飾用品等五大系列產品,近百個花樣品種,產品全部實現線上線下銷售,并遠銷歐洲、日韓等多個國家。小草編,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傳統絕活,現已經發展成為當地帶動群眾致富、實現村集體增收的支柱產業。
臨沭:柳編工業總產值逾25億元
在臨沭縣廣大農村,流傳著“闖東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編花籃”“學會柳編這一行,三年五年蓋樓房”的口頭禪,小小柳編已成為臨沭農民就業、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
臨沭,這個依傍臨沭河而生的小城,就是一座“柳編之都”,當地柳編產品出口占全國的四分之一。臨沭柳編經過千年的積淀、60年的產業化、十多年的集群化,而今正走在創新化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上。
“世界柳編看中國,中國柳編看山東,山東柳編看臨沭”。據悉,山東省的柳編工藝品出口量占全國的80%,而臨沂市的出口量又占到了全省的80%,其中臨沭縣的柳編規模和產值均為最大,占臨沂全市柳編出口額的4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柳編之鄉”。
據了解,目前臨沭全縣擁有柳編加工企業130多家,杞柳種植面積10萬余畝,柳編從業人員20萬人,柳編專業戶5萬余戶,產品有20000多個品種,國內銷售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的省、市、自治區,國際銷售網絡覆蓋歐、亞、非、北美等120個國家和地區,年柳編工業總產值逾25億元,被評為“中國柳編之都”。
“柳編是祖傳下來的一門技藝,1976年我參加工作,當時也沒多想,就想著把這個工作做好,多設計,多去創作。”與柳編打了40多年交道的楊進邦告訴記者,1976年他進入臨沭縣工藝美術公司從事草柳編織工藝品出口設計創新。在四十多年里,楊進邦設計創作了數以萬計的草柳編織工藝品。
在柳編領域,楊進邦不斷探索新材料、新編法、新工藝、新造型、新用途,以藝術為創作追求,精心創作出了一系列的新產品。從事柳編設計40多年,楊進邦獲獎無數。但最讓他得意的還是1990年設計的水果系列造型,“水果造型系列,通過制成水果樣式,染成了水果對應的顏色,突破了柳編以前染白色的一個界限。”楊進邦介紹道。
“只傳承、沒有效益也不行,我編的大一點的葫蘆每對220元,小的每對40元,兩個配在一起就是一對,吉祥如意。”楊進邦告訴記者,他教會了很多婦女和老太太編葫蘆,“盡管技藝不那么完美,但是這些老人和婦女12分鐘內就可以編織成一個葫蘆,每個可以賣到5元錢”。
隨著柳編產業的不斷發展,行業中的各種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只有創新才能有出路有市場,公司今年推出了‘柳+布’的新型產品,把柳編與布藝產品巧妙結合,非常受歡迎。”當地一柳編企業負責人張東軍表示,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讓柳編產品更加吸引眼球,我們聘請了國外的設計師,在產品花樣上下功夫,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使產品有了新創意和藝術靈性。(據山東商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