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0-01-20 06:49:01
魯網1月20日訊 昨天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15位委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型企業成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發展工業大數據、現代養殖業升級、打造平臺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發展、中醫藥強省、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發展等建言獻策。
和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會發言的文風更加接地氣,委員們通過講故事、談感受、設置場景的方式,不僅讓傾聽者沉浸其中,更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文字更溫情,建議更有力。
省政協常委李旭茂:
抓科創板機遇 促科技型企業成長
去年7月,科創板開市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截至去年12月底,科創板共有上市企業70家,我省4家;處于申請受理狀態的109家,我省也是4家;接受輔導備案的企業只有11家,我省科創板后備企業數量明顯不足。”省政協常委、民建山東省委專職副主委李旭茂,代表民建山東省委員會發言。
這說明我省產業在結構、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為此,他建議,我省應實施科技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統籌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統計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庫、專精特新企業庫、“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庫,加強數據共享及運用。分行業分層次建立完善科創企業動態評價指標體系,聚焦“四新”經濟及節能環保、技術服務等產業領域,突出研發費用投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研發體系和研發團隊實力等硬科技指標,發掘培育更多的科創板上市后備企業。
同時,他建議為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提供更多“陽光雨露”。統籌梳理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扶持政策清單,加強對科技創新生態鏈的動態和全面支持。推廣青島市領導干部為“雙招雙引”站臺的做法,只要科技創新型企業有需要,領導干部就要出面站臺,需要哪一級出面就哪一級出面,做到既“親”又“清”。
此外,還需暢通科創企業、科創人才、科創成果生態大循環。加快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生態。用好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吸引市場化私募基金。
省政協委員周寧: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用專業“磁場效應”引來金鳳凰
省政協委員、威海市統計局局長周寧,昨天講了3個故事,一下子把全場委員引入深思。
一個是德國馬夸特公司的故事、一個是美國惠普公司的故事、一個是日本軟銀公司的故事。這三家公司一開始并未看好威海,但威海市用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專業精神、用心服務,一一征服了這些世界知名企業。
過去的一年,我省將“雙招雙引”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創新舉措,加油鼓勁,促成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其中不少項目的落地,就像周寧所說,“優勢并非天定”,最終“事在人為”。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周寧說,只有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用專業精神贏得信任,用真誠之心感動對方,用貼心服務溫暖企業,“一對一”為投資者或者人才、團隊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務,才能引來金鳳凰。
在今后的“雙招雙引”工作中,周寧建議,實施專業化招商,構建“新磁場”。主動轉變理念,以專業化的人才、專業化的服務、專業化的環境來形成“磁場效應”。同時還要聚焦產業鏈招商,打造新引擎。堅持“招產業鏈”與“產業鏈招”相結合,以企招商、以商引資,形成集群優勢,實現“一點突破、多點對接”。
省政協委員由仲:
深化魯港文化交流 讓香港同胞多來山東看看
“進入新時代,魯港交流還面臨一些問題:人文交流比經濟合作少,‘請進來’比‘走出去’少,鄉情聯絡比公眾展示少。”昨天,省政協委員、山東海聯會公益事業委員會主任由仲,代表特邀界發言時說道。
為推進新時代魯港深度交流合作,他建議組織開展“千名港人山東行”活動,即邀請不同階層、不同界別、不同年齡的香港人士,分期分批來山東觀光、研學、考察,體驗底蘊深厚的齊風魯韻,感知開放活力的現代山東,聆聽重情重義的“山東故事”。
由仲建議以山東籍港人為先導,讓他們多“回家”走一走、看一看,增進對家鄉的感情認同,分享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建議邀請香港青少年研學,感知齊魯文化。邀請社會服務界人士和媒體來訪,密切人文交流。
省政協委員高玲:
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 對制造業賦能
“數據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是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要素。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在于工業大數據。”昨天,省政協委員、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會長高玲表示,最近幾年是山東傳統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窗口期,應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對制造業賦能。
她建議必須由黨委政府牽頭,加強頂層設計,作出戰略部署,讓政策成為工業大數據加快發展的催化劑。同時探索發展路徑。支持海爾、浪潮與華為、阿里等強強聯手,吸收省內各企業和行業協會參加,共同研發打造國際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基礎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并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設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大數據中心,探索形成可復制的應用模式,逐步在其他行業推廣,盡快建成具有山東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
省政協委員龍君江:
大力培育優秀地方畜禽品種 助力我省現代養殖業升級
去年,比房價、股價更牽動人心的,是豬價。受“非洲豬瘟”沖擊、“豬周期”下行、地方環保限養等因素疊加影響,我國生豬生產鏈條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裂。
“‘二師兄’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大發神威,從平時每斤不足15元,一路飆升到11月份的每斤40多元。近期雖有回落,但很多老百姓還是望豬興嘆,坦言吃不起。”省政協委員、山東龍盛農牧集團董事長龍君江的開場語,詼諧幽默。
龍君江說,圍繞保障豬肉供應,我省多部門提出系統解決方案。他覺得應在恢復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著眼長遠,通過轉型升級來實現我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是打造地方畜禽良種繁育的“升級版”。他建議認真落實《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三年行動方案》,依托良種工程等農業科技基金項目,對久負盛名的魯西黃牛、里岔黑豬、沂蒙雞、萊蕪黑山羊等優秀地方畜禽品種,加大保護培育力度,通過補貼、獎勵等優惠政策,讓基因純正、營養美味、附加值高的畜禽產品走進萬家廚房。
其次是打造生態環保養殖的“升級版”。未來養豬業,應是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合作社為骨干,帶動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建議在全省市、縣以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時,除3.61萬平方公里禁養區外,統籌做好以山區、非基本農田養殖為主的用地規劃。
此外,還需打造全產業鏈發展的“升級版”。建議省里借鑒江蘇等省做法,在政策、資金、用地等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為山東畜牧業再展雄風助力賦能。
省政協委員張茂玲:
基層農技人員傳承斷層 建議省級層面建網絡培訓平臺
省政協委員、蒙陰縣果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茂玲,昨天通過自己的故事——《一名基層農技人員的酸與甜》,講述了基層農技人員的不容易以及傳承斷層的問題,建議省里建網絡培訓平臺,及時滿足農民服務需求。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許多農民還不識字,對新知識接受能力低。每次舉辦學習班,他們聽得心里熱乎乎的,但鮮少有跟隨的。”而一旦有人“嘗鮮”成功,農民朋友便會跟著干。
“現在是農民嘗到科技的甜頭,而我們的農技推廣卻有點跟不上趟。” 張茂玲說,首先是農技人員出現斷層。老的快退了,年輕的補不上來,“主要是因為在下面評職稱難,上升空間小,留不住人。
運用信息網絡搞推廣做得還不夠。“我們縣有40萬果農,縣里通過黨建可視化平臺邀請專家進行網絡培訓,最多的一次1.2萬農民參加,非常受歡迎。如果省里有這樣一個平臺,對全省農民和農技人員來說就太好了!”
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農技推廣體系中的新興主體,在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新科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還需要加大扶持引導。
省政協委員白玉:
創建未來城市 讓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先行先試
未來城市是什么樣?還是像現在這樣“千城一面”或者“略帶土味兒”?省政協委員、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白玉說,近年來,日本、新加坡、紐約等地提出“超智能5.0社會”等未來城市理念,浙江、深圳、雄安等也提出未來社區、超級總部基地等規劃設想。我們山東能不能讓城市更有“未來范兒”?
要讓城市更有“未來范兒”,白玉建議應突出智慧賦能、共治共享。5G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深入融合,將促進人類交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升級。“要以智慧智能激發城市管理動力,加快信息網絡布局,建設城市級數據中臺,形成服務政府決策、城市治理、用戶需求的‘城市大腦’。”
他建議,可在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進行智慧生活的集成示范,創建無人駕駛的交通系統、遠程診斷的醫療系統、無人值守的零售系統等,讓先行區成為未來智慧生活技術集成與標準探索的示范區。
未來城市還應突出文脈傳承、生態綠色,讓城市更具“幸福感”。白玉說,未來城市不是什么都是新的才好,而是更應注重保留建筑遺址、歷史街區和集體記憶。街區和建筑風格應注重發掘城市個性基因,打造具有美學價值的地標,形成鮮明的城市記號。城市生態應力求“天人合一”。尊重城市原始地基,保留好城市天際線、水岸線、山脊線,打造公共綠色空間和城市客廳。
未來城市還應突出場景打造、全域規劃,讓城市更具“舒適度”。白玉表示,在抓好宏觀規劃和基礎設施配套的基礎上,應聚焦城市微觀單元,打造高品質生活場景。從街道社區入手,梳理健康、養老、教育、鄰里等場景需求清單,統籌各部門協同開展場景精細化設計。
“比如可在社區周邊增加暢通無阻的慢行系統、綠草如茵的公園系統、庭院深深的游憩系統等,打造宜居宜游場景;可以增加社區文化和教育平臺,因地制宜創設共享公共閱讀空間,打造“書香泉城”的文化教育場景;建設鼓勵創新、創意設計的孵化空間,打造有科技感、時尚感、未來感的創業場景。”總之,通過各類高品質場景建設,推動教育、文化、康養等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品質優異、風格各異的特色城市群,讓游客有新意、居民感愜意、游子存回憶、人民更滿意。
省政協委員王成利:
對職業教育重視 不能僅停留在文件上
“以父母之心辦學,讓職業教育成為‘香餑餑’。”省政協委員、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王成利昨天在開始發言之前,首先讓大家思考了3個問題:如果孩子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剛剛達到普通高等院校分數線,遠遠超過最好高等職業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您會建議孩子如何選擇?如果孩子研究生畢業,可以選擇在普通高校做老師,也可以在職業院校做老師,您會建議孩子如何選擇?如果您是一名單位負責人,同樣條件下,您會招聘普通高校畢業生還是高職畢業生?
“不用回答,我相信,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這也是我今天為什么要談職業教育的原因了。”王成利表示,雖然國家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實際上歧視仍然存在。職業教育內涵質量管理不到位,在育人標準、課程設置、綜合素質培養上有差距。
“目前,職業教育分別由教育、人社部門主管,在招生、撥款特別是畢業生待遇上有明顯差異。教育部門管的高職院校能取得本科、專科等學歷證書;人社部門管的技工院校只能取得相關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社會認可度大相徑庭。”王成利表示,這些瓶頸不解決,職業教育永遠是“二等公民”。“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而要落到實處,特別是結合省情加強制度創新,對過時的政策勇于改革。”
省政協委員張逸君:
未來已來 人工智能產業需從三個層面發力
未來已來。省政協委員、洪泰基金合伙人張逸君昨天從三個層面建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在基礎層,支持山大、海大、山科大等高校院所配強人工智能專業力量,大力引進國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和高端人才團隊,加強基礎研究和人才培育,發展人工智能計算,創建人工智能計算共享平臺,力求取得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在技術層,設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作為資本平臺,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帶動更多創投基金參與,通過專業機構市場化運作,支持浪潮、海爾、歌爾、山大地緯、神思電子、中創軟件等重點企業加快關鍵技術創新,做強產業鏈。
在應用層,發揮我省制造業發達、大數據資源與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加快人工智能與制造業、醫療、家居、軌道交通深度融合應用“1+4”方案實施,加快智慧城市、公共服務云平臺、數據等公共基礎設施布建,擴大人工智能生態圈,推動產業智慧化,以應用帶產業,以產業促創新。(據山東商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