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海報新聞
2020-04-11 08:39:04
編者按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當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生產的重要時節。解決好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就要發揮好科技人才的作用。濟寧市兗州區“點單式”培訓,滿足農民需要,找準發展方向;淄博市臨淄區農民第一次遭遇小麥生長期提前問題,在農藝師的指導下做好田間管理。
兗州農民培訓缺針對性?“點單式”來了
4月9日上午,在濟寧市兗州區新驛鎮型堂村的地頭,一派紅火的農耕景象:7名工人正忙碌著清除地里的雜草,綠油油的紅花苗長勢喜人,5月底便可以采收;去年12月份種下的白術,目前的出苗率為100%。
型堂村黨支部書記劉啟棟介紹說,型堂村有1800余畝地,土質肥沃,多年來以種植“一麥一棒”和苗木為主?!敖鼛啄?,隨著人工、農資等成本上漲,大家伙都盼著能改變現有種植模式獲得更多的收益。”劉啟棟說。
去年5月,兗州區農業農村局組織人員去濱州學習杭白菊種植技術,并讓各鄉鎮選擇有這方面需求的村干部或村民參與學習。接到通知的劉啟棟非常興奮,他之前參加過不少農民培訓,但針對性差。“比如小麥玉米的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種植大戶從業多年了,很多培訓內容都知道?!眲澱f,對于杭白菊等中草藥的種植技術,他早就想學習了,卻苦于沒有渠道。
這一次,劉啟棟跟隨考察隊伍來到濱州市惠民縣的杭白菊種植基地,他邊走邊看,邊學邊記,與隨行的村“兩委”成員和村里的種植大戶算著收益,當即決定種植杭白菊,并與山東誼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下了85畝杭白菊訂單種植合同。
型堂村由學習帶來的致富之路還遠沒有結束,嘗到甜頭的劉啟棟外出學習更積極了。“通過參加區里組織的3次外出學習,每一次學習都帶來一次機遇和轉變?!眲澱f,如今村里引進的三種中草藥能給型堂村每年帶來近50萬元的增收。
變籠統學為針對學,變集中培訓為分批分類,變單純授課為實地實踐,兗州區農民培訓由“大水漫灌”轉為“精準滴灌”“點單式”培訓模式始于去年年初。
“過去的培訓傾向于‘面面俱到’,把培訓班搞得‘大而全’,幾百人集中起來學七八天,雖然講授內容廣泛,但培訓課程又多又雜;從培訓對象來看,一般都是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和產業帶頭人參加,結果容易造成培訓重復,而想參加培訓的人得不到機會,不必要參加的人卻占用了培訓資源。”兗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沖說。
為此,兗州區根據農業部門掌握的人才情況和鄉鎮推薦,選定培訓班成員,不看人數只求精準。2019年共舉辦8次外出培訓班,學習先進地區農業發展經驗,培訓人次436人。另外,還請教培訓鄉土專家36名,以種養大戶為主,培養成上臺能講課,田間能指導,技術能復制;定向培訓325名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帶動全區農民共同致富。
臨淄小麥提前返青咋辦?農藝師來了
□記 者 劉磊
通訊員 張偉 孫文 報道
4月8日一大早,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李家東村的麥田里,農藝師許苗苗跟農戶李樂強溝通后,便一頭扎進麥田,俯下身查看苗情。
今年54歲的李樂強雖說是一個在地里刨食吃、種了半輩子地的農民,但也是名副其實的“種糧大戶”。
2013年,李樂強流轉了村里部分土地,成立綠滿坡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流轉的土地超過1000畝,李樂強也積累了大田管理經驗,成為遠近聞名的“土專家”??蛇@幾天,李樂強卻犯了愁。原來,去年秋冬季的氣溫較往年偏高,小麥生長期普遍提前,部分小麥甚至出現“綠體越冬”現象,這是李樂強之前從未遇到的。
“今年小麥的返青期提前了半個月左右,雖說眼下苗情不錯,但生長期提前的情況下,怎樣做好管護,心里還真沒底。”李樂強說。
就在李樂強犯難的時候,臨淄區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心開展的“防疫情、保春耕”田間指導給他吃下了“定心丸”。農技人員和李樂強一起查看小麥長勢后,給出了“鎮壓劃鋤、水肥調控、科學防蟲、預防凍害”的十六字建議。
經過農技人員的指導,李樂強了解到,自家的小麥正處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之間,化學除草、防治病蟲害是關鍵。
臨淄區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克祿介紹說,臨淄區是農業大區,小麥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28萬畝左右。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臨淄區就根據當前小麥苗情有針對性地提出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動員農民不誤農時、春管春耕。同時安排農技員開展實地指導,及時解決農戶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疫情期間春季生產的有序進行。(呂光社 王德琬 張美榮 喬存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