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海報新聞
2020-05-14 17:07:05
瀏覽5月14日各市黨報,各市努力打造水清、天藍、景美的生態環境,切實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煙臺建設21條美麗示范河湖;濟寧水清·岸綠·景美;泰安努力向“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邁進……
煙臺:建設21條美麗示范河湖
濟寧:水清·岸綠·景美
泰安:努力向“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邁進
日照:再現綠水清流
臨沂:河東開出“良方” 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煙臺:建設21條美麗示范河湖
煙臺市緊緊圍繞“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目標,大力開展美麗示范河湖建設工作。為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同時為后續創建做好項目儲備,煙臺市將在全市范圍內建設21條(段)涉及市、縣、鄉、村四級河道的省、市兩級美麗示范河湖,其中12條申報省級美麗示范河湖,結合前期河道治理、河道清淤等項目,工程建設擬總投資額約為8.61億元。目前,實施方案已全部通過專家論證評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11月底前將全部完成并報請省水利廳評定驗收。
嚴格按照縣級推薦、市級遴選、客觀公正的原則,煙臺市對照省河長制辦公室《關于加強美麗示范河湖建設的指導意見(試行)》規定的7項建設要素和省有關標準,組織美麗示范河湖建設方案編制,逐項對標制定工作措施,細化分解具體任務,明確部門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指導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濟寧:水清·岸綠·景美
泗河流域是濟寧市的經濟中心,是濟寧市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區域內擁有歷史古城、文化名城和重要的交通樞紐。泗河綜合開發是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流域生態建設和推進都市區空間發展的需要,打造文化旅游長廊的創新之舉,也是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固堤防提高抗災應變能力的需要,更是沿線百萬人民群眾多年來的強烈愿望。
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有一個與之相協調的自然環境。通過河道景觀改造、生態濕地和植物配置建設,可使河道水清岸綠。興建攔蓄工程,加大攔蓄水量,營造水環境,增加水域面積,可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使人與水和諧共處,有效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該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據了解,泗河綜合開發工程先后實施完成了堤防防洪工程建設、水資源調配工程、堤頂道路工程建設和部分綠化示范段工程建設,整體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
泰安:努力向“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邁進
泰安市把“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作為一項亙古未有、造福后人的戰略工程、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將工程實施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新舊動能轉換、城鄉空間一體化布局、省市“十三五”規劃等大事要事深度融合,全面推進,讓這項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偉大工程逐漸成為以多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工程,優化供給、煥發生機。
截至目前,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安排各類項目67個,涉及子項目326個,已開工項目66個、子項目320個,分別占總計劃的98.5%和98.2%,已完工項目18個、子項目222個。其中,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面積6858.6公頃,占總計劃的75.5%;礦山生態修復面積819.9公頃,占總計劃的76.2%;土地整治面積26841.6公頃,占總計劃的103.7%;新增耕地面積4360.5公頃,占總計劃的164.0%;新增濕地面積490.3公頃,占總計劃的77.8%;城市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大汶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東平湖Ⅲ類水質達標穩定性顯著提高。
日照:再現綠水清流
“自從把村前的這條河清淤,又在北面做了石砌護坡,村民也自覺改變了往河里倒垃圾的習慣。”日照市臥龍山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牟善昌開心地說。5月9日,在臥龍山街道東山村,村前的沙溝河從原來的雜草叢生、散發臭氣,變成現在河闊水清、流水潺潺。
自4月16日起,根據安排,臥龍山街道下大力氣集中開展河道整治。在臥龍山街道,此次河道治理采用三種方式。對水質達標,污染輕微的河道,先進行清淤,拓寬河道,并建設生態汪塘,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對污水排放量大的村莊,鋪設污水管道,安裝中水處理站,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達標排放;對沿海民俗旅游村,已經有污水處理設備的,提前對設施清淤、調試,并將處理過的中水接入附近污水處理廠,提高污水處理標準。
目前,該街道已經安裝了6臺日處理能力50噸的中水站,還要繼續再安裝5臺;開挖汪塘600平方米,栽種水生植物5000余株;已對2000余米河道進行清淤。
臨沂:河東開出“良方” 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藍天保衛戰“怎么“打”?臨沂市河東區理清思路、把脈問診,開出既治標又治本的“中醫+西醫”良方,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西醫方”包括移動監測與固定監測雙管齊下。臨沂市生態環境局河東分局使用可移動監測設備、出動走航車,對區域揚塵、空氣質量進行即時監測,全面監測轄區內PM2.5、PM10、CO等數據。另一方面,河東區已落實小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建設工作,每個鎮街建設1座固定空氣質量監測站,并在重點區域加建6個移動微型監測站,實現24小時全天候記錄數據。目前已基本完成大氣熱點監測網格部署工作。
污染源發現了,下一步怎么做呢?別急,河東區還有“中醫”良方:數據立更新、揚塵早防治、執法+服務“幫辦”。該區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即時性特點,微信工作群內及時更新工作內容。該區通過開展聯合執法等手段加強對建筑工地的管控和渣土運輸車輛的管理。臨沂市生態環境分局河東分局成立5個幫扶組,對環保管理仍然不到位,但違法行為輕微的企業施行“一企一方案”,規定整改時限并保證每周到整改現場督促指導一次,通過執法+服務“幫辦”就位,提升企業的環保“精細化”管理。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春德 整理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