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1-06 18:06:01
□ 本報記者 趙琳 張依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
“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山東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文化建設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對山東提出明確要求。
“十三五”時期,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自覺承擔起“興文化”的使命任務,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齊魯大地落地生根,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注入山東力量,書寫“以文化人、以文鑄魂”的山東答卷。
回應時代,傳承創新——
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發來“云”祝賀,十余位海外專家學者通過視頻方式發言,全球華人首次參加“云”祭孔大典……2020年9月,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曲阜尼山圣境舉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尼山論壇的“老朋友”未能來到現場,但通過線上,海內外學者的學術對話和交流之密切頻繁,更勝從前。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共同的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獲得廣泛認同,文明交流互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都重要。面對時代的求索和期盼,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扛起了應有的擔當——
以連續舉辦六屆、在國際上形成廣泛影響力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為代表,包括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等在內,山東近年來構建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傳播交流的高端平臺“矩陣”;成功舉辦世界哲學大會、國際儒學論壇、中國—希臘古典文明高峰論壇,在世界各地連續開展“山東文化年”“孔子文化周”等交流活動,尼山書屋遍布世界五大洲……“朋友圈”不斷擴大,同心圓越畫越好,為各種文明之間增信釋疑、溝通心靈、凝聚共識提供了中國智慧。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山東大學牽頭開展的全球漢籍合璧工程,致力于系統調查海外漢籍,并借助縮微、掃描復制等方式實現珍本漢籍再生性回歸。截至目前,已與境外220個漢籍存藏機構達成合作意向,回歸珍稀漢籍598種,為全面闡發中華文化奠定了扎實的文獻基礎。
全球漢籍合璧工程是山東整合文化研究闡發力量的一個縮影。山東近年來全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大力推動“儒學大家”計劃和齊魯文化人才工程,與教育部聯合共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儒家經典數字化工程收集儒家經典古籍文獻2億頁,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根基牢牢夯實。
文物是歷史的“活化石”,生動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山東規劃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孔子博物館落成運行,齊都文化城、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一批文化設施正在規劃建設;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省入選35處,國保單位總計達到226處;章丘焦家遺址考古項目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省入選累計達到19次、項目22項……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山東聚焦道德品行、家國情懷、干部政德等時代命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創新成果,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率先在基礎教育階段,實現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國學小名士”“論語大會”滋養青少年心靈;“善行義舉四德榜”、家風家訓教育活動遍布城鄉,“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全國五連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涵養黨員干部浩然之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山東經驗享譽全國,齊魯大地呈現“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氣象。
山東通過提能升級工程,讓優秀傳統文化“興”起來。2018年,把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設立規模10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母基金,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組建山東文化旅游集團,籌備設立兩只規模分別為50億元的精品旅游產業母基金,“詩和遠方走在一起”,不斷放大“1+1>2”的疊加效果。
齊魯大地上,源源不斷的文化探索實踐,正激發出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自信和自豪,化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精神力量。
尋根問本,不忘初心——
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非常關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把挖掘、詮釋、弘揚沂蒙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2017年,出臺《關于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意見》,從深化研究闡發、創新宣傳普及、推進教育傳承、融入黨的建設、加強組織保障等方面作出系統部署。
依托沂蒙根據地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打造了沂蒙黨性教育基地,建設了沂蒙根據地群眾工作展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蒙革命紀念館等現場教學點,編寫了30多部特色教材,開發了現場教學、紅色故事會、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種形式,讓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到這里學習傳統、錘煉黨性。
“要想田里不長野草,就得種上莊稼。”在青少年的心里植下紅色歷史和記憶,是黨的事業血脈永續、薪火相傳的關鍵。
走進臨沂市北城小學辦公室,老師們辦公桌上放著的三本《紅色繪本》十分醒目。“這是專門組織骨干教師編寫的,老師不僅要常讀常看,還要創造教學情境熟練地為學生講解。”校長張淑琴說,除了每周的紅色必修課,他們還經常舉辦紅色社團活動、紅色經典讀書會等豐富多樣的紅色教育活動。
山東還依托全省240多個省級和900多個市、縣級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巡回宣講,直接聽眾近40萬人次。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講好紅色故事。山東著力運用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等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出了反映沂蒙精神的民族歌劇《沂蒙山》、反映膠東乳娘無私哺育革命后代的紅色舞劇《乳娘》、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一系列精品佳作通過進京演出、全國全省巡演,反響熱烈。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深挖文化精髓。省委主辦“水乳交融 生死與共”沂蒙精神與新時代黨群關系高層次理論研討會,深入研究闡發沂蒙精神;省社科規劃項目專門設立“沂蒙精神研究”項目,每年列出一批重點選題;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和載體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和傳播,沂蒙精神網上VR全景黨性教育平臺、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上線運行。截至目前,全省18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都實現了網上訂票、網上瀏覽。
一處處遺址、一件件實物可感可信,是弘揚紅色精神的生動教科書。山東持續開展革命遺址普查工作,編制實施《山東省紅色旅游總體規劃》,出臺紅色文化研學旅游實施方案,從全省層面整合重組紅色資源,推出豐富、管用的紅色旅游產品體系,沂南縣紅嫂家鄉常山莊村、臺兒莊大戰遺址、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等一批紅色景點備受追捧。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紅色經典景區項目建設總投資達24億元。
“80年來,大眾日報不懈踐行‘黨的立場,群眾的報紙’辦報宗旨,是一份有著光榮傳統、廣泛影響的黨報。希望大眾日報始終把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揚沂蒙精神,加強改革創新,為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作出新的貢獻。”大眾日報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弘揚沂蒙精神、錘煉“四力”,鍛造新時代的新聞鐵軍。在“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重訪山東抗日根據地蹲點調研活動中,12路記者累計行程2400余公里,推出的全媒體報道全網總閱讀量超過1.2億人次。2020年,大眾報業集團857位記者投身抗疫報道,7位記者奔赴湖北前線,用一篇篇扎實有力的新聞作品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山東抗疫故事。
上升為法律,是最穩固的傳承。去年11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全面規范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今年1月1日起施行。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姚潛迅說,《條例》突破已有立法對紅色文化單一的物質層面保護,增加精神層面傳承的法律規定,有重大意義。
以文化人,價值引領——
基層陣地實起來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對于新的時代條件下的“以文化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
2018年以來,山東依托全省各級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傳播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深入開展志愿服務、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爺爺,孔老夫子是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呢?”“‘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曾教育兒子,做人首先要學好文化知識和文明禮儀。”在曲阜,孔子76代后裔孔令紹和12歲的孫子孔齊維續一起加入曲阜市文明實踐家風傳承志愿服務隊,利用節假日講述孔家故事和儒學智慧,累計開展宣講活動350場次,受到大家歡迎。2018年4月曲阜市入選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著力在文明實踐活動中挖掘儒家文化內涵、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龍口市東江街道董家洼村有一棵千年大槐樹,村民喜歡在樹下休憩、議事。每當“習語潤心”百姓宣講志愿服務隊到來,村民就搬出小馬扎、小黑板,坐下聽課。龍口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醫師、山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呂慧,也是宣講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她和同事在武漢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無私忘我抗疫的故事,打動了很多村民。
“村民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服務延伸到哪里。”董家洼村黨支部書記林吉祚說,百姓宣講跟著村民作息走,大槐樹下,“有人聚、有人講”成為常態。
如同大槐樹下的百姓宣講一般,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我省“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黨群服務中心、村史民俗館、廣場禮堂、書屋大院等“沉睡”的場所、資源,由此被盤活喚醒,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活躍陣地。
文明實踐活動緊貼群眾需求,在服務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吸引著群眾從“圍觀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北坪村的“守望相助”志愿服務隊、濟南市萊蕪區和莊鎮張家臺村的“生活幫”文明服務站等,通過走訪、幫扶困難群眾,傳遞黨和政府關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充分利用村民農閑時節、茶余飯后、拉呱聊天的機會,開展文明實踐服務,一方面在與群眾交心、交流中梳理問題,另一方面針對問題提升了服務精準度。”省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包括29個全國試點、50個省級試點縣(市、區)在內,全省已建設縣級文明實踐中心173個,建成率100%;建設鎮級文明實踐所1849個,建成率98.1%;建設村級文明實踐站56786個,建成率79.6%。
以點帶面,星火燎原,遍布全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為民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齊魯大地激發出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巨大活力。
繼往開來謀新篇,接續奮斗新征程。步入“十四五”,山東將堅決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之以恒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不斷凝聚起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