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2-13 09:47:02
原標題:山東:傳承百年的“牛斗虎”舞出時代精氣神
來源:大眾日報
“牛斗虎”表演者精心排練,為牛年“云展演”錄制作準備。(賀瑩瑩 劉振興 報道)
“牛斗虎,鬧新春咯!”
大年三十一大早,在山東省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還沒到村口,遠遠便聽見敲鑼打鼓和喝彩聲。走近一看,原來是“牛斗虎”表演在排練,為縣里牛年“云展演”錄制作準備。
“虎想吃牛,牛要頂虎。要把這個過程表現出來,動作不能軟綿綿的。”說這話的是81歲的王篤行,“牛斗虎”第五代傳人,練習“牛斗虎”60余載。
鑼鼓咚咚鏘,牛虎爭亮相。“牛”剛勁有力、粗獷剽悍,“虎”輕盈矯健、翻滾騰挪。聞聲而來的村民不時鼓掌,響徹廣場。
傳承百年的“牛斗虎”民俗表演,是當地春節、元宵節、廟會等表演的重頭戲,迎接辛丑牛年,“牛斗虎”更是不能缺席。今年這項市級非遺首次安排網絡展演,按照平原縣文旅部門“云展演”統一安排,正月初三全縣進行展播。
“錄制馬上開始了,得打起精神來!”話剛落下,王篤行就自己頭拱地打起滾示范動作。
“牛斗虎”由武術牛虎拳發展演變而來,流傳在平原縣腰站鎮一帶,至今已有150余年歷史,既是一項民間體育娛樂項目,也融入了濃濃的年味之中。表演通常需要7個青壯年,三人表演牛,四人表演老虎。牛頭重40斤,需要極強的體力。逢年過節,演員們就會走鄉串村表演。春節吃過餃子之后,人們就習慣走出家門,尋找“牛斗虎”。
“前兩年可不是你們今天見到的這么熱鬧。”王篤行頗為感慨。曾幾何時,“牛疲虎乏”成為表演中的“尷尬一幕”——表演人員平均年齡超過70歲,這項非遺項目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表演的沒有精氣神,觀眾看得也不帶勁。分析原因,他直言:“日子不富裕,年輕人忙著外出打工掙錢,集體也沒有收入,誰還有心情有精力搞這些!”
鍋培口村有1100多口人、耕地1700畝,土地少而散,種植結構單一,村民收入低,村集體經濟空殼,各項事業發展受限。2019年初,王篤春上任鍋培口村黨支部書記,第一件大事就是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結合鎮上打造“魯西北中藥材種植小鎮”的規劃,合作社種植中草藥牛膝,每畝收入達4000元。去年投資200余萬元蓋起了4個康乃馨大棚,并修建了700平方米的冷庫用于鮮花儲存,預計畝均年收益達到9萬元。據介紹,去年該村集體收入已“牛氣沖天”,達到42萬元。
“村里產業興旺,集體經濟增收,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在外發展謀生的年輕人回來了。有了新鮮血液,‘牛斗虎’重新煥發了活力。”王篤春說。
看準家鄉發展前景的“歸雁”,包括38歲的王云棚。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去年回鄉干起了流動餐車,專門給周邊工地供餐,每月收入近兩萬元。如今他已經接過“接力棒”,跟著前輩們學習“牛斗虎”技藝。春節前他又購置了一批表演所用的衣服。“我要多召集些年輕人一起學習,把祖輩傳下來的‘牛斗虎’演下去。”王云棚表示,目前村內已聚集起30余人的表演團隊。
“牛斗虎”表演的廣場,是去年村集體投入10萬元和村民一起籌資重新修建的,廣場上有兩個醒目的雕塑,分別是“牛斗虎”和一口重達1噸的大鐵鍋。鍋培口村原名“堤下村”,相傳明朝末年,河堤決了口,洶涌的河水躥出,村民們把家里做飯的大鍋都拿出來堵住決口,這才保住了村落。
“把這些立在廣場上,就是提醒我們時刻不要忘記來時的路,團結一致攻堅克難,攜手共同奔向更美好的生活。”王篤春說,“牛斗虎”表演的是動物間的斗爭,表達的卻是人們弱不懼強、勇于搏斗、戰而能勝的精氣神,“新的一年,我們要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讓日子越來越紅火”。(賀瑩瑩 曹偉 辛凱)(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