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4-23 16:29:04
原標題:泰安“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濟南4月23日電(逄鑫珊)數字沒有形狀,但在泰安農村,人們卻有著直觀感受:鋼架大棚外觀別無二致,里頭科技范兒十足,巡檢機器人,可監測上百畝的園區;一部手機網羅各色數據,農民動動手指,就能及時獲悉作物生長、施肥等信息。借助大數據平臺,讓農民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數字鄉村”什么樣,怎么建?泰安市以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聚焦“數字鄉村”信息化建設,打造重點平臺、推行“一張圖”管理,為鄉村振興插上了“數字”科技的“翅膀”。
產業數字化:“一鍵”澆田,增效、節本、惠農
糧食安全為國之本,糧食高產離不開高效灌溉,現代農民怎么澆田?在肥城市安莊鎮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種糧大戶杜尊東打開手機,選擇澆水模式,田間地頭便會流出汩汩清流滋潤農作物。“多虧了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過去累倒全家的體力活兒,現在‘一鍵’解決。”杜尊東說。
原來,農田里分布著多個高精度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和智能墑情站,可實現墑情(旱情)自動預報、灌溉用水量智能決策、遠程自動控制灌溉,能夠節水50%、節肥50%、節電20%。
科技賦能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產業發展助推器,讓萬畝農田擁有了“大腦”。
不只在農園,在山東康頓生態農業2000余畝的生態果園內,巡檢機器人可以監測約百畝園區;水肥一體機基本實現了全程無人操作;自動分揀設備,提高分揀效率的同時,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目前,通過智能化和科技化建設,園區已形成了涵蓋進行種植、分選、物流、銷售產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每畝果園每年節省用水、肥料、農藥等投入30%以上,節省勞動力投入300元以上。智慧農業讓桃品質得到了保障,銷售價格提高30%以上,總節本增效50%以上。
近年來,肥城市以三農數字化鏈為重點打造示范項目。確定了現代農業數字化產業鏈、畜禽數字化產業鏈、農機數字化服務鏈等,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數字化全面升級。
數字改變農業,也改變了當地農民的“收入結構”。在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永樂食用菌科技產業園,園區依靠數字化環控手段,智能模擬出不同品種菌菇最適宜的環境,不但提高了菌類的產量和品質,農民收入也得到提升。
今年是李胡村村民倪西俊來園區打工的第三個年頭,“以前我們莊稼人種地,從來沒算過工錢,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不但可以把土地流轉出去,還能來這打工,一天八個小時,每月收入小4000塊錢哩。”倪西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管理數字化:“1+N”平臺,讓大數據說話
除了生產環節的數字化變革,在管理環節,同樣因為有了數字技術,農業才變得更加精細化和高效化。在岱岳區,目前已建立了包括23個蔬菜、茶葉、林果生產基地、加工企業、批發市場追溯點和30個農藥經營店追溯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以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肥城市制定“數字鄉村”建設的縣域標準和“數字鄉村”建設規劃,打造“1+N”數字化平臺,以“桃都慧農”數字平臺作為該市鄉村數字資源存儲利用的“數字底座”。
去年11月,肥城市投資2億元人民幣建立的“數字底座”,包括農業人口、資源、環境、生產、發展為核心的農業資源數據信息,融合農業資源數據庫、農業農村檔案數據庫等十二個項目。
在此基礎上,該市投資1億元人民幣建設“桃都慧農”數字平臺,確保數據安全和消除互聯互通的壁壘。目前,已建設成為融采集、監測、共享、分析、預測、預警、決策、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搭數字平臺,讓數據說話。無論是種植業數據的統計分析、畜牧業生產和資源的監測、還是制種基地和種畜禽場的資源分布……“桃都惠農”平臺不僅讓數據可視化,更為當地相關政策、決策的推行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春風吹不到的地方”“種下一粒種子不見得結出一粒糧食”這是村民對曾經九女峰山區的生動描述。
“九”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短短兩年間,九女峰已然換了天地,水泥路暢通整潔,鄉村游熱火朝天,在魯商集團打造的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研究院里,不少城里來的觀光客,仔細端詳泰山老核桃、泰山黃精茶、茶溪谷的茶葉……
鄉村旅游越火熱,越需要數字化的管理,九女峰新建立的流量監控及客流分析系統,預計今年7月份全部實現游客智能化預約制度;年底,將實現一部手機游九女峰,游客在片區內吃、住、行、游、購、娛等可全部在線上實現。
服務數字化:“一張圖”,提升鄉村治理、居民便利水平
近年來,“數字鄉村”逐步擴大了在農村社會治理、農村養老、生態保護等領域的應用,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出基礎支撐作用。
面向鄉村基層組織、政府部門、市場主體和城鄉居民等服務對象,肥城市建立業務協同模型,構建覆蓋鄉村規劃、鄉村經營、鄉村環境、鄉村服務、鄉村治理5大領域的“數字鄉村一張圖”以及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和治理決策中樞。
據悉,依托“桃都惠農”數字平臺,“農業農村一張圖”可以消除信息孤島,統一數據標準,提高數據質量,實現數據交換共享,增強數據服務能力。
以服務新型農業工人為目標,肥城市構建起集黨員管理、人才交流、職業培訓、便民服務、法律援助、信息溝通、返鄉創業等服務為一體的平臺,全面提升服務新型農民的能力。
在岱岳區,農村網絡文化發展惠及大眾,目前已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實現先進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教育資源網絡共享。
讓農民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實施鎮村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在黨群服務中心配備“泰好辦”自助終端,實現自助辦理政策查詢、待遇申報、援助申請、證明出具、社保繳費等22類、100余項業務。
逐步建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駐區金融機構網點向鎮街、園區和偏遠農村下沉,共設立營業網點71個、助農服務網點達到559個。這些舉措,極大方便了基層群眾辦事。
數字賦能,泰安的“數字鄉村”建設,無疑讓鄉村振興變得有“智”更有“質”。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