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5-10 06:44:05
原標題:山東:請有故事的人講黨史
來源:大眾日報
“如果他活著,一定也是一名老黨員了!”平邑縣百歲老黨員孫煥德常會想起那個年輕的身影,那個在77年前和自己一起強渡泗河、被漩渦卷走的戰友。
那是在1944年,當時縣武工隊的生活賬目及盤纏全由孫煥德保管,為了讓他在狂風暴雨和日偽軍強力炮火中安全渡河,兩名身材高大的隊員貼身“護送”孫煥德。其中一名年輕隊員,被洶涌的泗河水沖走。“他都來不及留下一句話!”戰友的犧牲,在孫煥德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隨著孫煥德的講述,平邑縣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工作人員眼含熱淚,奮筆疾書,記錄著這位百歲老黨員的紅色人生。“我們將仔細整理,把孫煥德老人和戰友們的故事搬上網絡,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有信仰的黨員,聽到他們的故事,豐富黨史這堂‘必修課’的教學素材。”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今年3月開始,平邑縣老齡工作委員會、平邑縣衛生健康局聯合開展了“慶百年華誕·憶百歲人生”——平邑縣百歲老人尋訪活動。平邑縣地方鎮王崮山村的孫煥德老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就是這次尋訪的重要“成果”。
傾聽、對話、感悟、重溫……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山東各地各級利用“身邊”紅色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注入源頭活水,切實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
在課堂上,魯中職業學院思政課教研員李如燕,面對的是一群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從教學實踐中,她強烈地感到對年輕一代的黨史教育不容缺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但不少人對黨史缺乏認識。在青年人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由于任課老師閱歷、年齡、積累的差別,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能力千差萬別。
“如何突破‘滿堂灌’式的教育方式,讓青年人在課堂上有怦然心動的獲得感,是我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李如燕說。
讓英模人物走到學生身邊,請有信仰的人講述黨史。經過調研,魯中職業學院與鄒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手,將“五進”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邀請英模人物作事跡報告,努力讓黨史理論“鮮活”起來。4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參謀部直屬部隊黨委副書記、空降兵原15軍副軍長周繼光走進魯中職業學院,為師生作了題為《珍惜寶貴的人生 融入偉大的時代 鍛造大寫的“人”》的報告。
周繼光身材瘦削,一身迷彩服,往臺上一坐,就緊緊鎖住了學生們的視線。特別在互動環節,他分享了自己19次執行任務的經歷,引發了現場熱烈的掌聲,極大激發了學生們的愛黨愛國之情。“上了戰場不一定能活下來,不害怕嗎?”“是什么讓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答案只能是兩個字:信仰。”問答中,信仰兩個字深深刻在了學生們心中。
“歷史和年輕人有什么關系?這個時代年輕人能做什么?周將軍的經歷,是對‘歷史之問’和‘時代之問’的生動回應。”李如燕一方面詫異于學生們的強烈反響,一方面又覺得,這個效果在情理之中。“百年黨史是恢弘厚重的,也是具體可感的。歷史和現實被強烈聯系在一起,才有意思。相比書本上的黨史知識,年輕人更喜歡一個個活生生的血性故事。”
如春風拂面,如夏陽熱烈。如今,在山東,黨史學習教育逐漸摒棄了“一支粉筆一塊板,一份教案用幾年”的做法,各級各地創新方式方法,讓紅色黨史叩響心靈之弦。
在龍口市北馬鎮霍家村的農家小院,81歲高齡、有著45年黨齡的老黨員霍殿森講述了自己扎根基層、在鄉村教書育人的奮斗故事。村里干部群眾搬著小板凳聽完,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北馬鎮機關干部邢洵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他們邀請戰場上拋灑過熱血的老兵、投身志愿服務的老黨員、在鄉村振興中干出一番新事業的“領頭雁”,組建黨史宣講小組,把黨史課堂搬進農家小院,以第一人稱視角,把黨的歷史說給更多的老百姓聽,深受歡迎。
“這是我親叔叔,叫劉同江,從小我就是聽著他的革命故事長大的。”“這是我親大伯,叫王建喜,是個偵察兵,參加過一百多場戰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他都參與過。”……膠州市膠北街道店子新村后寨網格挖掘村里39位抗戰英雄的事跡,建成后寨村黨史館,寫成后寨英雄譜,邀請英雄后代現場講述歷史。后寨網格支部書記徐光明說,未來將依托黨史館,發展體驗式紅色鄉村游,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