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05-12 15:05:05
原標題:一天半跑了11個點!成都之行,青島收獲滿滿!
來源:青島日報
緊鑼密鼓,馬不停蹄。5月9日-11日,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成都考察,在短短一天半里,零距離接觸了成都11個考察點。
時間緊,11處考察點必然要優中選優,都是“成都之變”最具代表性的“窗口”。
任務重,是要透過“窗口”看門道。考察團成員邊走邊看,邊聽邊想,結合青島實際,和所屬領域專業,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思路,來探尋成都的發展邏輯。
考察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思考和應用:
看對外開放,中國-歐洲中心能為青島帶來哪些啟示?
看城市更新,望平坊、下澗槽社區、中車·共享城、成都TOD展示中心的做法,是否能為青島打開新思路?
看產業發展,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兩家龍頭企業,對青島有何借鑒價值?
有限的時間,匆忙的步履,透過11處考察點為青島取得發展“真經”。
01
對外開放,成都懂得借勢
成都已經從昔日的內陸腹地變身名副其實的開放前沿。中國-歐洲中心無疑是觀察這一巨變的最佳切口之一。
5月10日,青島市黨政考察團成都之行的第一站,選擇了地處成都市經濟外向度最高、城市形態最現代的中國—歐洲中心。這座高達192米,共46層的“人”字形建筑,正以高聳入云的身姿屹立在城市中軸線上。
近年來,成都對外開放的成績有目共睹,考察團要看的是成績背后的發展思路。
成都是一座懂得借勢的城市。
地處西南內陸、不靠海、不沿邊的成都也有屬于自己的地理優勢,她是中國距離歐洲大陸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充分發揮了這一優勢,通過發達的“中歐班列”運力,將開放的觸角伸向至歐洲腹地和中亞各國。
如今,成都已憑借四面八方延伸的鐵路網,成為國際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在空中,成都則編織了一張綿密的全球網絡,成為成都乃至西部企業運用國際市場的主要依托。
揚長避短的成都更善于借國家戰略的大勢。
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密集部署中,成都抓住重大機遇,開放勢能不斷蓄積。
中國-歐洲中心被稱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新旗幟,甫一誕生就被賦予了國之重任:它是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新平臺,主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
借助國家級對歐開放合作平臺,成都鏈接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大大提升。自2017年5月啟用至今,已吸引挪威Opera中國區總部、英國緯圖全球亞太總部等170余家國際知名機構和企業入駐。
一直以來,青島最突出的優勢是開放。
青島因港而生、向海而興,依托區位和港口優勢,站在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成為城市崛起的契機。
時至今日,區位和港口依然是青島城市發展的最大優勢。只是面對當下新的發展格局,青島必須將原有優勢融入到新發展格局中,除了搭建“國際客廳”等合作交流平臺,更要借助國家戰略的大勢,搶抓RCEP等重大戰略機遇,高起點、全局性謀劃,將開放勢能轉換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的青島,再度站上了新一輪開放發展的潮頭,而成都借勢國家戰略的實踐路徑,或為青島進一步探索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維度。
02
城市更新,成都智慧營城
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發展遭遇到越來越多的成長煩惱。破解之道,在于城市更新。
成都是一座有著4500年城市文明史的古都,同時又是洋溢著年輕時尚氣質的網紅之都。考察團通過走訪望平坊、下澗槽社區、中車·共享城以及TOD展示中心,可以直觀感受到,在成都這座城,新舊元素正交迭融合,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有機重塑。
城市更新的關鍵是定位,這關系著舊空間要引入什么產業,保留哪些資源,最終向什么方向改造。
今天的望平坊詮釋了城市新型產業業態與老式空間布局的完美融合。改造前,望平坊曾是老舊的工業和住宅區,亦是老成都記憶里“蜀地煙火人間”的真實縮影,經年累月,留下了工業文明、市井文化等寶貴資源。
這些資源恰恰是成都營造網紅氣質的重要元素。
為了盤活既有的資源,望平坊在保留場所原有記憶的前提下進行空間改造,引入融合跨界書店、文創新零售、產業孵化、國際青年社區、特色民宿等新型產業模塊,搖身一變“最成都?文創美食合集”的功能復合體驗空間,成為年輕人眼中頗有成都特色的網紅集散地。
還有始建于1952年下澗槽社區,通過整合新舊資源,實現了老舊生活區向特色文化街區的轉型,同時對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展開了有益探索。
青島的核心城區也亟需有效的更新方案。
市南區一直在為復興中山路而努力;市北區拉開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大幕;李滄區圍繞李村商圈及周邊展開城市更新的調研……
城市更新既關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城市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更新”的必由之路。當前,青島面臨產業用地不足、老城區活力缺乏等問題,啟動城市更新、促進高質量發展刻不容緩。
透過望平坊、下澗槽社區的改造案例,我們要看到成都經營治理城市的智慧和定力,尤其在老城更新上,需要實現傳承與更新的完美結合,城市功能與空間品質并行不悖,注重產業與生活的銜接。
在“存量更新”的過程中,城市還需要直面城市化進程中的擁擠效應。成都作為一個常駐人口超1600萬的特大城市,已經率先探路破解之道。從中車·共享城到TOD展示中心,TOD成為實現社區綜合性開發、促進城市有機更新的綜合治理新范式。
3年多時間里,14個TOD綜合開發示范項目在成都次第呈現,這也為青島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破解“大城市病”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03
產業發展,成都構建“圈”時代
一個產業帶動一座城。要看清一座城市的發展邏輯,必須透視她的主導產業。
此次考察的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成都京東方”)屬于電子信息產業,正是成都首破萬億級的主導產業。
6年前,成都京東方布局了國內第一條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讓世界驚嘆的Mate X折疊屏,就來自成都京東方這座“超級工廠”。
對成都來說,項目投產的這幾年里,不僅產品賣得好,更大的收益來自龍頭企業對產業鏈企業的招引。成都京東方落戶以來,迅速聚集了一批產業鏈的“朋友”。
“6年前,我們工廠周邊還是油菜花田,如今已經工廠林立。”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秦向東注意到,這些林立的工廠,其中20家左右是成都京東方的配套工廠,“這6年,我們的配套企業發展很快,包括中光電等供應商就在附近。”
目前,成都京東方所在的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已經聚集了京東方、極米科技、路維光電、LG化學、深天馬、中光電、TCL等一批新型顯示企業,形成了從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到下游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從龍頭招引,到發展產業鏈,再到形成產業生態圈,成都優勢產業的發展路徑已然清晰。
早從2017年,成都提出以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錯位協同發展,就劃定了這一發展路徑。在成都產業生態圈的建設中,頭部企業扮演了磁石作用,起到吸引上下游產業鏈的作用。而產業功能區扮演了產業生態圈承載體的角色,集合每一個企業的力量,聚點成鏈,最終形成行業競爭優勢。
這一發展思路,與青島不謀而合。
汽車制造業作為青島的第一大產業,在短短數年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強的爆發式增長,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成功落戶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功不可沒。在這兩大整車生產的龍頭企業帶動下,僅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的落戶企業就達到400余家,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帶動青島汽車產業迅速崛起。
目前,圍繞涵蓋優勢產業和未來趨勢的13條產業鏈,青島成立產業專班,建立了一套嚴密、有效的推進機制,以產業鏈招商,不斷豐盈產業生態。 具體打造產業生態圈的做法上,成都有一點頗值得青島借鑒。
在招引龍頭的同時,成都更加注重對本土產業鏈企業的培育。“成都非常注重梯度培育本土企業,以鏈圈思維聚焦前沿細分行業,既深度服務了頭部企業,又有望在差距最小的領域占領先機。”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本土培育更有利于城市掌握產業的話語權。”
此次考察團走訪的成都11處考察點,更像是一扇扇透視成都發展路徑的窗口。通過看成都對外開放、城市更新和產業發展的諸多亮點,在開拓視野的同時,青島應從中抓取內在的發展邏輯,結合青島的特點,形成屬于青島的路數和打法。如此一來,便不虛此行。
作者 | 王婷 沈默 梁超 衣濤 攝影 | 丘欣敏 編輯 | 疾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