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1-05-23 00:28:05
原標題:尋找外事中的紅色印跡|丁肇中——心系祖國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5月23日訊 (記者 張元元)一提起家國情懷,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豪言壯語,好像少了語言的陪襯不足以表達愛國之情,事實上,有時候愛國無需豪言。特別是對于很多海外華人來說,他們表達愛國自己拳拳之子之心的方式更多地是表現在行動里。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的家國情結就是這樣烙在骨子里的。2021年5月20日,記者跟隨“云話山東”系列活動之“獻禮建黨百年——尋找外事中的紅色印跡”活動走進日照市科技館、丁肇中祖居,探訪丁肇中在日照這片故土上留下的足跡。
“獻禮建黨百年——尋找外事中的紅色印跡”活動走進日照市科技館
丁肇中是美籍物理學家、美國國學院院士、當代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出生在美國,丁肇中的國籍為美國籍,但他深深知道真正的家在中國。他的家國情懷是從血脈中傳承而來的。
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是一位有著強烈正義感的愛國人士,早年受共產黨人的影響,是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少年日照學會”五位成員之一,隨后又在山東大學學習中文,上海交大和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在丁肇中的成長中,父親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格物致知的科學探知,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丁肇中在《懷念》一文中寫到“父親對我的最大影響是:在我少年時代就引導我認識了偉大的科學家們的工作和成就,對我所做的一切總是給予很大的支持,因而,應該說,他是我的啟蒙老師”。
如果說在父親引導下丁肇中走上了科學的道路,而母親則在丁肇中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愛國”的種子并培育其茁壯成長。
丁肇中的外祖父王以成早年追隨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犧牲。為紀念父親,王雋英為三個孩子取名丁肇中、丁肇華、丁肇民,為教其永遠記住并報效自己的祖國。1960年,王雋英因病逝世,臨終給丁肇中留下遺囑“愛祖國,愛科學,雙愛雙榮”。丁肇中經常說:“在我的一生中,影響最大的是母親。”在以后的歲月里,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母親的遺言。對丁肇中來說,愛國最直接的表達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日照市科技館館內科學展覽
多年來,丁肇中一直關注中國高能物理的發展。從1975年開始,他遠涉重洋,多次來大陸從事學術交流和參觀訪問,介紹國際高能物理的發展,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努力促進國際物理學界同中國物理學家合作,40年來從未間斷。
2017年5月,日照市科技館開建。日照市科技館館長李志毅告訴記者,“聽聞日照要建科技館,丁肇中不僅親自參加科技館的開工奠基儀式,并且把全球唯一一個全尺寸‘黑洞上的磁譜儀’模型贈送給科技館,同時他領導開展的‘測量電子半徑實驗’‘發現J粒子實驗’等著名實驗也在實驗展廳展示。”丁肇中的大量科學報告資料也保存在科技館,日照市科技館也成為全球最豐富、最全面、最權威的收藏丁肇中教授科研成果資料的科技館,而他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讓年輕的日照人了解科學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做科學,以及科學對以后社會的發展意義,慢慢把日照變成一個先進的科學城市”,他要給家鄉播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日照市科技館館長李志毅
“丁肇中先生是一個心系祖國的科學家。當年,他不顧美國駐瑞典大使反對,堅持在諾貝爾頒獎典禮用中文演講,讓漢語第一次響徹諾貝爾獎頒獎大廳,成為第一位用中文發表演說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段鐫刻進了世界諾貝爾獎論文集的中文演講,表達了丁肇中對祖國和發展中國家青年的一片深情,同時也用故鄉的語言、故鄉的文字表達了對祖國的愛,也表達了對祖國年輕人的期望,他希望喚起祖國學生們對于實驗工作的興趣,并認識它的重要性。” 提起丁肇中時感慨萬分李志毅仍感慨萬分。
丁肇中回日照訪問資料照片
樹高千尺,葉落歸根。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第三次回故鄉日照。這次,他偕夫人蘇珊和19歲的兒子克里斯托弗.丁一起同行,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丁肇中牽著夫人蘇姍的手,凝視著兒子,緩緩地用英語說:“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這兒)。
丁肇中回日照訪問資料照片
家國情懷如同強大涌流永不衰竭,不斷澆灌著我們的心靈。在丁肇中的心里,始終有一份執念,叫家國情懷。對于丁肇中來說,家國情懷不僅是割不斷的血脈親情,也是一種家族歸屬感和榮耀感,更是一種小家大國的責任感、使命感,他要把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這種家國情懷是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德,與時代同向同行,努力在新時代的追夢中建功立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