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1-07-01 08:34:07
原標題:濟南大氣魄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來源:齊魯晚報
說起濟南近年來的變化,直觀地看城市格局的變化或許是最大的。多年之前,濟南城區沿著經十路往兩側延伸,不僅讓城市交通不堪重負,而且讓省城發展空間“緊緊巴巴”,難以施展拳腳。近年來,從省會經濟圈到起步區,再到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格局越來越大,影響力不再局限于省城周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建成區面積增加4倍
城市框架逐漸被打開
以經十東路的長度為例,2002年,經十東路拓寬改造全長13公里,西起燕山立交橋,東至邢村立交橋。目前經十東路從燕山立交已經延伸至圣井立交,東段長約40公里,18年間增長了3倍。
2020年,濟南把2003年制定的“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發展方針變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新十字發展方針由原來的側重城市空間布局,向更加注重城市品質、能級的戰略方向轉移。
從2003年到2020年這17年的時間,濟南不管是城區面積、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有的城市格局已經無法支撐城市的發展,以及民眾對城市的期待。
濟南年鑒(2004年)顯示,2003年底濟南市人口為5825612人,其中市轄區人口為3348025人,市轄縣(市)人口為2477587人。2003年末,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為1367.8億元,比2002年增長14.5%。
就在不久前發布的《濟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告》顯示,到2020年11月1日零時,濟南市常住人口達到了920.24萬人。濟南行政區劃面積1024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39.7平方公里,比2019年增加79.1平方公里。2020年,濟南市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為10140.91億元,同比增長4.9%。
衡量城市發展的主要指標為常住人口、建成區面積以及地區生產總值,17年間,濟南常住人口增長了1.58倍,行政區劃面積增加了1.25倍,建成區面積增加了4.2倍,地區生產總值猛增7.41倍。
“黃河北”與“南山南”
共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原來覺得黃河北和黃河南差別太大了,每年洪峰和凌汛的時候,浮橋都要拆,平時過浮橋回家僅需十多分鐘,如果拆了浮橋就要繞行一個多小時?!笔〕鞘忻裢跸壬睦霞以邳S河北的鵲山附近,東側就是在建的穿黃隧道,等通車后他往返將更加方便。
濟南黃河隧道的建設被稱為“千年第一穿”,而它的背后,肩負著濟南到黃河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這“千年第一跨”。這“一穿”“一跨”,則意味著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北跨”是動態,目的是要實現“北起”。按照新的十字方針,北起要推動北部建設全面起勢,抓住實施黃河國家戰略重大契機,強力推動“攜河北跨”和起步區建設,實現“產城河”三位一體發展,加快建設黃河北岸主城區。加快濟陽、商河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動濟陽加快融入主城區,把商河建設成為現代化新城市組團。
黃河北建設的是一座新城,也是濟南的希望之城。而隨著濟萊行政區劃調整,位于南部的萊蕪區和鋼城區則成了濟南“東強”和“南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要求,兩區將加快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業,打造黃河流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同時突出生態功能,整合提升休閑旅游資源,與泰安攜手打造“大美泰山”生態共同體。
這兩個區不同于起步區,他們承擔著加快濟南建設“南美”和“東強”的重任,對濟南城市框架的打開意義重大?!包S河北”與“南山南”,如同車之雙輪,共同拓展城市發展的空間。
濟南輻射范圍擴大
引領帶動作用更強
從2006年省政府首次提出“濟南城市圈”的概念,到2017年出臺《濟南都市圈規劃》,省會濟南的改革與發展便和德州、泰安、聊城、萊蕪、淄博、濱州等6個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隨著省會經濟圈一體化出爐,黃河入海處的東營市首次被納入到經濟圈內。
過去,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城市首位度不高,城市發展框架也沒有拉開,各城市之間對一體化發展的認識參差不齊,核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缺乏明確的一體化機制安排,而且各個城市對濟南的歸屬感也沒有那么強烈。
2020年是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開局之年,7月2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部署會暨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今年2月6日下午,山東省兩會剛剛閉幕,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共建共享”推進會議暨第二次聯席會隨即在京滬會客廳拉開帷幕,審議通過了《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369”行動方案》。
從去年開始,省會經濟圈內各城市之間交流與合作尤為密切,各城市多次舉行對接會,并簽署一系列協議。不僅涉及企業開辦“全域通辦”、交通設施建設、文旅產業合作等多個方面,更具體到交通、旅游、公積金、社保等市民“可感”的領域。
作為省會經濟圈的核心,濟南強則圈層強。《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七項具體措施,幾乎每一條措施都涉及省會濟南,尤其強調濟南對周邊城市的引領帶動與協同發展。
新十字發展方針中的東西南北四至范圍都比原來的十字方針有了變化,不僅僅是市區的方位,更加注重與周邊城市的協調。比如“東強”不僅涉及章丘區、萊蕪區,還涉及了淄博市,“西興”提到了德州市齊河縣,“南美”則提到與泰安市打造生態共同體。
主動承接“黃河戰略”
影響力不再局限于省內
6月26日,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發展目標。
《意見》提出,聚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樣板,建設優美自然的綠色生態廊道,構筑長久穩固的黃河安瀾防線;全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
這兩年,起步區、黃河戰略、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乃至國家中心城市,成了濟南市黨政機關制定政策的關鍵詞,與以往聚焦于省內不同,濟南的視野漸漸打開,信心和底氣也越來越足。
不管是建設強省會,還是加強半島城市圈的聯系,濟南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本省范圍,放眼整個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特別是加強與鄭州、西安等沿黃城市的溝通與聯系。2020年6月7日至10日,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鄭州、西安“取經”,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提供濟南思路。
在今年初出臺的《關于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意見》中特別提到,濟南將推動上下游城市間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溝通合作,探索建立沿黃省會合作機制,推進與鄭州、西安、太原、蘭州等省會城市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
“濟南不光是山東的濟南,更是整個中國華北地區的濟南。尤其是黃河戰略提出來之后,我們解讀為,更加強調以流域的意識解決問題。華北的很多問題不是一個省的問題,不是一個市的問題,它是一個地區的問題,濟南在城市定位方面要充分體現流域意識。”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德祿建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