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1-08-25 11:49:08
原標題:“把咱濟南的好,講給更多人聽”
來源:濟南日報
老濟南記憶館志愿服務隊。
志愿者蘇寶珍給游客講述老濟南故事。
他們是一群平均年齡超60歲,行走在濟南老城區的“藍馬甲”志愿者;他們常常穿梭在泉城的各條老街之間,用一個個故事和一段段影像留住老濟南的記憶。他們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草根志愿服務組織—老濟南記憶館志愿服務隊。
8月22日,當記者來到位于曲水亭街的“曲水愿”志愿服務驛站時,志愿者張志毅正在給游客講解“大明湖”的由來,另一邊志愿者呂廣擴正在給路過的市民講述著“抗日英雄辛銳”舍身參加革命、巾幗不讓須眉的感人故事。
當了10年“老導游”,她要把老濟南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今年70歲的蘇寶珍,在曲水亭街的青石板路上不知走了多少遍,對于百花洲的“前世今生”十分熟悉。記者采訪的2個小時中,蘇寶珍給一群又一群年輕人講述著有關老濟南的故事,一度吸引不少游客駐足。
百花洲的“洲”從何而來?趵突泉的水從哪里來?濟南72名泉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些都能從蘇寶珍這里找到答案。
從內蒙古來濟南工作的武先生,周末跟朋友一起來到百花洲“打卡”。在聽完蘇寶珍的講解后,他跟朋友開始游覽這里的美景,“在濟南工作了一年時間,我還是第一次來到百花洲。沒想到剛進來就遇到了志愿講解員,幾個精彩的小故事讓我了解了‘大明湖’牌匾上這幾個字的由來。原來濟南是這樣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讓我有了一種一探究竟的動力。”武先生向記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看到游客對自己的點贊,蘇寶珍笑著說:“市民想知道老城的故事,走過景點的游客也想更深地了解這座城,講給他們聽,在我看來這就是文化的傳播、歷史的傳承。”憑著這股勁頭,蘇寶珍一講就是10年。周末只要有時間,蘇寶珍都會來到曲水亭街參與志愿講解,一講就是一整天。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記者了解到,這支老濟南記憶館志愿服務公益講解團隊平均年齡超60歲,最大的已經82歲。
“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咱濟南的好,告訴更多的人!”蘇寶珍說。
行走在街巷間,盼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張志毅是老濟南記憶館志愿服務隊隊長,也是團隊的主心骨。“大明湖、趵突泉、五龍潭、黑虎泉……這些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在我們老濟南記憶館志愿服務隊每個隊員心中都珍貴無比。”張志毅說。
不同于其他講解隊伍,老濟南記憶館團隊更多地將故土情懷融入講解內容中,通過故事的形式講活老城文化。“我們是行走在街巷之間的文化保育者。”張志毅說。
如今,老濟南記憶館已經從一個社區公益項目,成長為一支有特色的專業化文化保育和城市導賞志愿團隊。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泉城留住文化的根脈,為這座城市的百姓留住鄉愁。
志愿講解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除了周末定期到曲水亭街,老濟
南記憶館志愿服務隊還走進學校開展公益活動,“今年我們帶著紅色故事走進學校,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歷史,我們還親手做了紅船、火炬等輔助工具,在跟孩子們分享故事的時候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一座城市的歷史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既承載著城市的過去,彰顯了城市的底蘊,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淀與源源不絕的滋養。現如今,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老濟南記憶館已經開辟了黑虎泉、百花洲、曲水亭街、大明湖、紅色黨史等多元化主題探訪路線。
“將歷史故事說給孩子們聽,就是傳承濟南的魂”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這支志愿服務隊中,呂廣擴也稱得上是一位“老資歷”了。在成為志愿講解員后,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老濟南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傳承。
平日他一有時間就會到“曲水愿”來看看,和市民游客分享老濟南的故事。“看似我們講的故事也就七八分鐘,可平日我們需要付出百倍努力。”今年66歲的呂廣擴向記者坦言自己經常面臨的挑戰。在交談中,他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了他在每一場講解的稿子。“講好濟南故事意義重大,今年又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呂廣擴給記者展示了他精心準備的“抗日英雄辛銳”的故事,這是他一點一滴搜集資料,結合個人情感反復打磨完成的。“有時候要面對不同的群體,我都會針對不同群體提前準備好不同的講解版本,這樣孩子們也愿意聽。每一次講完,我覺得對自己來說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呂廣擴走進校園給孩子們做傳統文化教育,講故事,選擇的題材和切口都是小而有趣的,“平日我們多數是給孩子們講,所以需要通過講故事帶出道理,古為今用,讓孩子受到啟發進而思考,這是我最大的幸福。”呂廣擴說,“作為土生土長的老濟南,有些故事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但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些很模糊了。老故事蘊含的文化才是泉城濟南的靈魂,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
采訪中,記者沒看到呂廣擴一絲的疲憊,透著的是講解時那飽滿的精氣神,“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只要在群里一發布消息,我一定報名去參加。我們是真的把它當作一項事業在做,每次只要有講解預約,大家都積極爭取講解機會。在身體力行的時候,就去給孩子們傳播正能量,告訴他們濟南的歷史。”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讓更多的人通過志愿者的講解得到精神上的啟迪,更加了解濟南,是張志毅和老濟南記憶館志愿服務隊的初心。在他的心中,他們不是導“游”,是導“故事”。他們雖然不是專業的,卻是生在這兒長在這兒的一代人,大家都是見證者和親歷者,他們堅信那些帶著歷史和生活氣息的故事才是濟南文化中最精彩的。(本報記者郭歌郝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