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山東大山里的"布鞋校長":68年捐上百萬元資助2300多名學生,退休后更忙了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作者:

2021-09-03 16:23:09

原標題:山東大山里的"布鞋校長":68年捐上百萬元資助2300多名學生,退休后更忙了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一件領子有破洞的灰藍色襯衫、一條反復縫補過的深色褲子、一雙斷了底的白底黑面千層布鞋、一個裝有白開水的大塑料水杯……這份“簡樸”的背后,是“布鞋校長”李振華對沂蒙山區學子長達68年的捐助。鄉親們說,你心里總裝著別人,沒了自己。

1953年,年僅17歲的李振華毅然告別故鄉南京,走出南京師范大學校園,來到山東沂源支教,下決心用知識改變山區孩子的命運。因為這個“城里人”的到來,已經停課半年的農村學校重新開學。

自參加工作起,李振華每月固定捐出工資的1/4,這一捐就是47年。

1997年退休后,他先后有過30多份兼職,只保留退休金的500元用于生活開支,其余收入幾乎全額捐出。截至去年,李振華累計捐款136萬元,資助了2300多個學生。

在沂源縣韓旺中學校園內,聳立著一座漢白玉石像,這是沂源縣的父老鄉親們自發為李振華捐款建造的。從教至今68年來,他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2015年中國教育年度人物、2015年中國好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人民教師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103項,先后8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日前,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公布“2021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結果的通知》。李振華同志(原沂源縣城關二中校長)被授予“2021年度齊魯最美教師”特別獎。

退了休,他選擇“打工”

初見李振華,很難想象他已85歲高齡。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灰白發配上黝黑皮膚,讓他顯得精神矍鑠。退休后,他非但沒在家頤養天年,反而比從教時更忙了。

由于一直資助貧困生,退休那年,李振華把僅有的15000元積蓄,加上國務院特殊津貼總共20000元,分別捐給了曾經任教過的韓旺小學、張家坡中學、沂源縣實驗中學。捐錢之后,當地政府設立了“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通過這個基金會,前后陸續有近萬名貧困生得到資助。

了解到基金會范圍外還有貧困生,李振華決定繼續資助。可退休金畢竟有限,為資助更多困難孩子,他選擇外出“打工”。在淄博萬杰朝陽學校,李振華擔任初中部校長,八年掙來50萬元,資助了基金會以外的23個貧困學生。“給五個大學生每年5000元,給五個高中生和中專生每年3000元,給13個初中生每年1100元。”

最困難的時候,李振華帶著曾經資助過、現已中專畢業的張文強在校園撿拾垃圾,8年總共賣了1.6萬元,這些錢全用來資助貧困生和孤寡老人。

領到退休金的第一個月,李振華嘗試過只留200元,但因為實在不夠用,他就每月改留500元生活費,剩下的全部捐出。68年來,他個人捐款136萬元,資助2300多名貧困孩子圓了上學夢。

退休后的李振華(左一)走遍山東省沂源縣300多個村莊,排查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在經濟上和心理上幫助他們。(受訪者供圖)

李振華雖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生活卻很清貧。拿一日三餐來說,他早晚喝掛面、吃蘿卜條,中午一般吃南瓜、蘿卜和饅頭。他一輩子不會喝酒抽煙,茶葉都舍不得喝,平時只提個塑料杯裝白開水。

李振華的穿著不能再樸素了:一件衣服能穿六七年,常常是縫了再補、補了再穿。布鞋穿兩三年斷了底,就到大街上讓修鞋匠打個車帶繼續穿。一輩子沒穿過高檔皮鞋和西裝,不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而是他把錢都用在貧困孩子身上了。

“雖然生活清貧,但我內心很富有,整天都樂滋滋的。”

最讓李振華高興的是,學生們慢慢長大成材了,他們也在回報社會。

李振華最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李振華曾經資助過的23個貧困生中,任紀蘭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患癌去世,母親精神不好、生活不能自理,任紀蘭家窘迫得不得了。2013年,任紀蘭讀高三時,父親癌癥到了最危險的時期,醫院下了病危通知。這一年,任紀蘭基本沒回校上學,只能在家復習。因為她既要給爸爸喂藥、照顧媽媽,還要下地勞動,忙得不可開交。任紀蘭很爭氣,最后高考考了576分,被曲阜師范大學錄取。但因學費沒著落,她看不到求學的希望。這時,時任沂源縣實驗中學校長李振華用一雙溫暖的大手把學費送到女孩手中。之后四年的每個暑假,他都會送來學費。

從那時起,任紀蘭便暗下決心:將來要成為和李爺爺一樣的人。大學畢業后,任紀蘭回到老家沂源,通過教師招考,來到李振華曾經工作過的福祿坪小學。受李爺爺影響,從她走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年起,就從工資里擠出錢,資助兩名家庭貧困的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初的諾言。

李振華在為學生們輔導功課。(受訪者供圖)

從城里走進沂源深山支教

1953年,南京與沂源,在物質生活上差別較大。上大學期間,李振華經常聽到老師們講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革命故事,那時他就暗下決心,自己也要為黨和人民做貢獻。

當時國家號召青年“到革命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偉大的地方去”。受沂蒙老區精神感染,年僅17歲的李振華響應號召,走出南京師范大學校門,走進偏遠貧窮的沂蒙老區支教。

在進入沂源前,有過一段插曲。因為他是從城里長大,年紀又小,當時主管部門怕李振華不適應地方艱苦,就把他分配到了濰坊。但“年少輕狂”,李振華指著地圖,提出要到山最多、最艱苦的沂源深山韓旺小學任教。李振華告訴記者:

“等真正到了韓旺村,他發現當地太窮了,找不出一個紅瓦房,連一平方米的水泥地都沒有。”

在縣城住了一天,李振華第二天就帶著行李向110華里外的韓旺村出發。那時沒有公路,不通汽車,他爬山越嶺,整整走了一天山路,直到累得再也走不動。正月十六,當李振華趕來韓旺時,村里老書記領著全村人在村頭迎接。

走進破廟改造成的教室時,李振華驚呆了。只見窗戶上沒有玻璃,門也掉落一半,四壁透風撒氣,地面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塊。“村里窮,大石頭是課桌,小石頭是板凳。”老書記嘆了口氣說道,請不來老師,學生們已經半年沒上課了。

因為大半年沒有老師,等他第二天上課,學生們都愿意來。太陽剛爬上山頂,教室里一下子就坐滿了38個學生,最大的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只有7歲,教室窗戶外圍滿了村民。

前來支教前,李振華的母親特意給兒子做了件中山裝,村民沒見過機器織成的布,李振華剛一進來就被說是個洋人。在忐忑不安中,他鼓起勇氣講課,但一張嘴,一口南方話就引來陣陣歡笑和議論。講課失敗后,李振華心里很難受。到了夜里,他住在門不嚴實的教室里,聽著嗷嗷的狼叫聲,嚇得想家,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第一次遠離家鄉的他,有時候打個盹兒,就能高興地夢到老母親來了。睜眼一看,卻發現自己孤零零一人。

“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當時怎么度過的。”

沉浸在心酸中的李振華,被送飯來的村民叫醒。那是樹葉和糠混合成的地瓜面煎餅,外層顏色很像牛皮紙。他邊詫異村民的“講究”邊拆開來看,把煎餅全敞開里面啥也沒有,又一摸溫乎乎的,才知道這就是飯。

李振華一塊塊撕下來,咽也咽不下去,咬也咬不動,最后在苦澀的豆沫子湯里蘸一下,才勉強吃完了一個。“吃完一個我說飽了,但其實心里在想,我真不想吃了。”那時李振華的心似針扎,他不知該如何應付接下來的教學,更不知怎樣去咽那從未見過的黑乎乎的地瓜面煎餅、糠窩頭。

李振華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再也邁不開返城的腿

理想和現實就像一對孿生姊妹,要實現理想就必須經過無數次考驗。如果找不到精神支撐,理想再好也不可能實現。

面對語言和生活難關,憑借滿腔熱情來到窮山溝的李振華內心動搖了:“這個地方我不能待,我一天都不能待。”

剛來沂蒙山區時,李振華沒有考慮過待一輩子。當時想三五年就回去。一旦回去,別人問起時該怎么回答,李振華很難受。“當時就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能待五天就不待三天,多待一天,回去被笑話的程度就輕一點。”

此后半年,40余名到沂源支教的同校大學生陸續回去37名,李振華卻漸漸地離不開沂蒙山區了。進村時,在歡迎的人群中,有一位大娘摸了摸他單薄的衣服,看在眼里,想在心頭。回去后大娘帶著老花鏡,用紡紗車把棉花紡成線,再用木頭織布機織成布,縫制了棉襖、棉褲,還做了長筒襪子,將茅草和蘆花裹在鞋里暖和腳。

“當大娘把衣服抱過來時,我掉淚了。我感覺見到了老母親。”

李振華回憶,得知自己咬不動煎餅,村民們吃糠咽菜,也要把好飯送給他吃。誰家的老母雞生了雞蛋,原本要換火柴和鹽,鄉親卻揣懷里送給他。

“每當接到帶著體溫的雞蛋,我心里有說不出來的感動。”

“我是來支教送文化的,我不能走啊。”

李振華回憶,孟良崮戰役中,全村派出72名青年抬傷員,家里剩下的人攤煎餅、納布鞋送到前線,全力以赴為了革命。“人家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我怕這點困難嗎?”沂蒙精神和鄉親們的淳樸感化了李振華,他再也邁不開回家的腿,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了。

灑向學生全是愛

李振華下定決心,要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的面貌。因此,他68年來堅定了一件事情:要刻苦努力教學。從那時起,他白天上課,晚上走五六里路給學生補課。為改善辦學條件,他用籃球膽、舊報紙做地球儀,畫上經線、緯線,講地理時展示給學生,哪里是大西洋、太平洋,哪里是歐洲、亞洲;他用大皮球、小皮球、乒乓球制作三球儀,講日食和月食。

韓旺小學設在山上,有時學生突然生病,李振華就背學生下山去治病;河里發大水,他就早早等在河邊,把全班學生一個個背過來,再在放學后挨個背到對岸。

全身心的投入,學生的成績扶搖直上。1955年,沂源縣其他學校的升學率是10:1,而他所帶的8名應屆畢業生全部升入了初中,轟動全縣。

1982年,李振華被調往沂源縣城工作。那是一所新設立的特殊學校,生源都是全縣考初中的落榜生。在這種背景下,李振華提出一個口號——“灑向學生全是愛”,老師為了學生都很賣力氣。首批學生中,劉洋(化名)非常調皮,派出所的民警也都習慣了他惹是生非。一次課上,李振華發現劉洋患了重感冒,便立刻回家煮了碗雞蛋面,學生感動得直掉淚,以后再也不調皮了,最終考上了大學。

誰都不會想到,平均成績28.6分的108名學生,三年后能有78人升入重點高中,26人升入高一年級,這一成績轟動社會。縣里當即將城關二中改名為沂源縣實驗中學。此后,實驗中學一直是沂源最好的學校。

那時候只能填三個志愿,受李振華影響,六七成學生選擇師范院校,并最終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李振華在參加少年隊活動。(受訪者供圖)

父親病危也沒能回去

一個人要堅信理想,就必須經受精神上的考驗。李振華告訴記者:自己盡了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丈夫和父親。

曾有一名學生給李振華寫信:“尊敬的李老師,你忍受了很大的悲痛,把我們送進了大學校門,我永遠忘不了您。”

一份份大學通知書的到來,讓李振華內心悲喜交集。“喜的是同學們要上大學了,悲的是我的孩子落榜了,父親故去了。”他當時有種說不上來的心情。

每當想到父親故去和兒子落榜,李振華都心如刀絞。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時,一封“父病重,速歸”的電報從南京飛來。電報牽動著李振華的心,也牽動著師生和鄉親們的心,大家紛紛勸他回去。望著眼前這些高考在即的農家子弟,李振華只好安排正上高三的兒子回家伺候老人。兒子當時也面臨高考,一開始并不情愿在關鍵時刻中斷復習。

“正因為是關鍵時刻才這么做,我是班主任,我走了會影響全班同學的高考沖刺,想來想去只有犧牲你了。”

李振華對兒子說,

“那些農民的孩子苦讀多年,就指著高考改變命運了,你考不上還可以就業啊。你爺爺會諒解我的。”

兒子代父回了南京。但隨后“父親病危”的電報,卻讓李振華慌了神,不長時間后父親便撒手人寰。李振華眼前一黑癱倒在地,醒來后抓起桌上一沓白紙,走上學校后山,點著白紙,他跪向家的方向號啕大哭。

“當時父母在南京相依為命,父親走了,母親不久也患了腦溢血。教育局領導同意把我調回去,不然老母親沒法生活了。得知消息后,鄉親們抱來家里的老母雞、雞蛋、大棗和花生送給我,我一想到和鄉親們的感情,又走不了了。”

就在李振華左右為難時,沂蒙老區先后派出八名女孩,十年間輪流照顧他的母親。為不再拖累鄉親們,李振華苦苦勸說,把不肯離開故土的83歲老母親接到了沂源。但由于老人水土不服,一場病接著一場病,一年多就病逝了。聞訊趕來的鄉親和學生哭倒了一片,有人哭喊道:“老人家別怪李老師,是我們對不起您!”

為了學生的事,李振華說個人利益都可以放棄,痛苦要深埋在心底。跟隨他的學生張文強說,退休后的20年,李老師一天也沒停歇過,總是那么忙。“他總在想,不能上講臺了,還能用別的方式繼續回報鄉親們。他走遍全縣300多個村莊,排查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在經濟上和心理上幫助他們。”張文強回憶,根據調查情況,李老師專門設立了“振華青少年思想疏導熱線”,十幾年來與省內外260多名后進青少年保持聯系,孩子們都有了可喜的變化。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受李振華的影響,一個又一個孩子脫離貧困,上千人毫不猶豫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

歷經半個世紀的滄桑,李振華最早在韓旺小學、張家坡中學教過的學生當中,健在的也已頭發花白,記憶越來越模糊。但一提及年少時的這位老師,他們又仿佛被一下子拉回到過去。說起過往,學生耿玉生說,李振華的師生之愛大于父愛,他的到來改變了很多學生的一生。

74歲退休老教師耿玉生。

74歲退休老教師:“老師都很好,李老師更好一點”

初秋時節的沂源縣韓旺村,豐收的果園、玉米地和花生地正讓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高大的石砌房屋前是一條條結實的水泥路,路一側的廣場上不時傳來陣陣歡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揮動著蒲扇圍坐聊天。就在這里,李振華曾支教過16年。

“我上學的時候是困難時期,村里很多同學都是早起要一圈飯、吃個半飽再去上學。那時李老師的待遇是24斤糧食,他把絕大部分用在了學生身上,很多孩子都是李老師摟著長大的。”74歲的耿玉生是李振華的學生,受李老師影響,他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現已退休13年。

1963年,李振華冒著生命危險給全班取試卷的場景,在發已灰白的耿玉生腦海中閃過一遍又一遍。

“那時我剛上完六年級,要想小學升初中,就必須到東里村參加考試。”耿玉生回憶,考試前下了一天一夜暴雨,李老師第二天就帶領全班趕去考試了。

去東里村須途徑院峪莊,莊里有條紅水河。這條季節性河流平時干涸,一遇暴雨就會波浪滔天,水急且渾濁。在當地人看來,這樣的河流往往是最可怕的,因為人一旦被水中的木頭、石頭打到,幾無生還可能。

這天,同學們隨李振華來到紅水河邊,發現水已沒過兩岸,十二三歲的學生們根本過不去。即便如此,考試必須按時進行,否則一誤就是一年。

耿玉生回憶,在這種情況下,李老師冒著生命危險游到了河對岸。但在游的過程中,他幾次被打到河底。看不到人,同學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都哇哇大哭起來。但憑借頑強的意志,李老師又爬了起來,游了一兩里地才從對面冒出來,然后踉踉蹌蹌地跑去沂源一中。

“在和領導反映情況后,李老師拿著試卷護送一位老師來到院峪村,臨時設個考場舉行了小升初考試。考試成績出來后,班里20個人考上了18個,這在當時非常了不起。”耿玉生告訴記者,升學考試歷來就比較嚴格,如果當年李老師不游到對岸交代情況,他和同學就不可能參加考試。“我后來選擇當老師,這件事有著絕對的影響。”

1963年左右,耿玉生班上的20多個同學里,貧困生占一半以上。“那時沒有鋼筆、圓珠筆,大家都用石筆在石板上寫字。五塊石筆1分錢,但有的同學連仍買不起,都是李老師買了發給學生。”耿玉生說,困難時期,“李老師把飯給學生吃了,還要耗費大半工資給貧困生買本子、交學費。”

“學習不好只能在家里扒一輩子土窩窩。”在耿玉生看來,李振華的師生之愛大于父愛,他的到來改變了學生的一生。“說實話,不少老師教過我,而且都對我很好,但李老師好像更好一點。”

在沂源縣韓旺村,圍坐在一起聊天的老人中,有不少(右二、右四)是李振華老師的學生。

一家兩代人回憶:“他像個老母雞,讓人很溫暖”

一雙白底黑面的千層底布鞋、一個平和善良、和藹可親的老師,這是66歲趙平忠和女兒趙金霞對李振華的第一印象。前后20年間,父女倆先后成為李老師的學生,并在不同學校經其資助完成學業,最終也成長為一名教師。

時間回到1973年,在張家坡中學讀高一的趙平忠,因家里困難、爸爸生病,不得已選擇輟學。了解情況后,李振華前來家訪,并勸告趙平忠父母:“窮人家的孩子不上學很難成為國家人才,家里有困難是暫時的,有什么困難我來解決。”

有一年下大雪,趙平忠穿了一雙破舊單鞋,等趕到學校,腳后跟都凍破了。“李老師見我沒穿襪子,鞋子還擋不住腳,就趕緊讓我去宿舍暖和,第二天就買來一雙膠鞋。上學期間,穿著老師給買的膠鞋,我心里特別溫暖感動。”

還有一次,趙平忠發燒沒去上課,李振華不僅買來感冒藥,還在下課后打了食堂的飯菜送去,“那時我就想,我的李老師就是天下最好的老師。”

學生犯了錯,李振華不打也不罵,而是和學生談心。他關心學生,因此同學們都愿意接近他。“那時候我們都十七八歲了,下課都愿意圍在他身邊。他就像個老母雞一樣,讓人感覺很溫暖。”

畢業后,趙平忠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當老師,一是當工人。受李振華影響,他選擇成了一名人民教師。“當老師之后,我努力向李老師看齊。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得做到。”

不久之后,趙平忠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他一次次將李老師的故事講給女兒們聽,受李老師和父親影響,兩個女兒陸續走上了教師崗。因為家庭貧困,在沂源縣實驗中學,大女兒趙金霞也成為李振華資助的學生之一。

“我那年16歲,李老師知道我家不寬裕,就送來2000元錢交學費。他每年過年都給我買衣服,一直到我從淄博第二師范學校畢業。”受李振華和父親影響,趙金霞成為了振興路小學的語文老師,巧合的是,這里曾是沂源縣實驗中學舊址。

因為李振華展覽館設在校內,趙金霞經常能見到李老師。“上班期間哪怕能遠遠看他一眼,見到他身體硬朗,我就放心了。”趙金霞說。

被資助生陪伴做公益:“他從沒中斷過付出,一直在做”

作為李振華曾經資助過的學生,20年來,張文強一直跟著“李爸爸”做公益,陪伴他走遍了沂源各個鄉鎮。要問張文強和“李爸爸”之間的故事,還得從1993年說起。

那時,剛上張家坡中學的張文強,因父母常年臥病在床,面臨輟學。了解情況后,時任沂源縣實驗中學的李振華,資助他上學直到中專畢業。張文強的父親患肺癌去世后,李振華又托人給他介紹了對象,替他拿了見面禮,張羅著辦了婚事。后來,張文強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張恩銘”,寓意永遠銘記李振華的恩情。

因為畢業后找不到合適工作,李振華就帶著張文強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文秘、微機操作等各種專業知識。那時候,李振華已經退休了,但還有很多貧困孩子尋求資助。

錢怎么來?只能打工!

2001年,李振華來到萬杰朝陽學校任初中部校長,最困難的時候,手里已經沒有剩余錢去資助學生了。實在沒辦法,李振華帶著張文強去垃圾池撿起了垃圾。

“有一年冬天下雪,地上很滑。當我們撿完垃圾往回返的時候,李老師抱著紙殼摔倒了,還把腳給崴了。那時我就跟李老師說,你是一個校長,路很滑就不要出來撿了,我一個人就可以。”張文強認為李老師撿垃圾不符合校長身份。

“你不要感覺很害羞,雖然撿的垃圾是臟的,但掙得錢是干凈的,我們是在幫助別人。”李振華認真地說。

張文強事后回憶,那時候他還年輕,感覺出來撿垃圾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但李老師從不會這樣想。

“當時旁邊有個收垃圾的,學校西門平時不開放,李老師就要來一把鑰匙,把垃圾放在門衛處。讓收廢品的人自己稱量,最后把錢給我們。”張文強回憶,撿垃圾八年,兩個人賣廢品掙了1.6萬元,都用來資助困難學生了。

退休后,李振華從不會讓自己閑下來,他幾乎走遍了沂源縣的每個鄉鎮,一有時間就去農村走訪孤困兒童、留守兒童,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不僅如此,李振華幫過的孤寡老人也有56戶了。

“為了沂蒙山的孩子們,李老師付出了自己一生。”張文強感慨道,為了讓孩子們走出大山,李老師一直在堅守。

“他從沒中斷過自己的付出,一直在做,一直在做。”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周國芳 荊新年 張朝陽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青島國信海天男籃拉練忙 主帥吳慶龍:迎難而上,全力以赴!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3日訊今天,正在廣州拉練的青島國信海天男籃將與廣東隊進行最后一場熱身賽。對于球隊的備戰情況,主教練吳慶龍表示...[詳細]
青島日報 2021-09-03

濟南一租房中介爆雷跑路 大學畢業生交了半年房租只住了26天

近日,市民姜女士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反映稱,她與一家名為濟南昊翔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的租房中介簽訂了租房合同,但近期該公司卻疑似“跑...[詳細]
大眾網 2021-09-03

這場關于節糧減損的國際盛會緣何花落山東?

8月中旬,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市籌備工作小組召開會議。會議透露,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山東省政府主辦,農...[詳細]
大眾網 2021-09-03

東營市河口區破解資金難題助力“四好農村路”建設

為進一步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東營市河口區交通運輸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多方籌措資金,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讓服務...[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9-03

山東55個上榜!首批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擬命名名單公示

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近日發布公示,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關于開展2021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經...[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9-03

工業互聯網如何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卡奧斯代表行業亮相2021服貿會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3日訊昨晚,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開幕。本屆服貿會以“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詳細]
青島日報 2021-09-03

圖個明白丨聽說,山東省中醫藥優勢專科建了“群”?

2021年,我省啟動了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建設行動。集群由省級頂尖專科牽頭,輻射帶動市、縣級中醫院以及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9-03

“山水藍”“人文綠”,第二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形象設計出爐

第二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將于9月16日-20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記者從博覽會執行專班辦公室獲悉,近日,第二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形象設計出爐...[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9-03

山東確保年內實現村(居)社會救助服務站(點)全覆蓋

近日,全省民政局長座談會在濟南召開。接下來,將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上下銜接互通的社會救助工作網絡,確保年內村社會救助服務站(點)實現全...[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9-03

14小時超長直播秀!你想看的煙臺,這里全都有!

尋仙問道的仙緣古城、八仙生活的人間境成,仙居慢游的鮮活景象、人與天調的天地美生,這就是煙臺!9月4日,2021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盛會煙...[詳細]
中國網?東海資訊 2021-09-03

三市入圍“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國家級試點城市 山東這項“全國第一”讓便利生活成常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日訊權威數據顯示,城市居民30%-40%的消費支出,集中在社區周邊1公里范圍之內,且這一比例仍在上升。近年來,山東積極...[詳細]
國際在線 2021-09-03

濟寧高新區:騎手幫您跑足不出戶辦結業務

近日,濟寧維美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李先生想要辦理營業執照,由于不熟悉電子化線上企業開辦辦理流程,并且因工作原因無法到為民服務...[詳細]
魯網 2021-09-03

約93.1億,山東路橋各子公司簽署這個項目施工合同

山東高速路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路橋.000498.SZ)3日午間發布重大合同公告。公告顯示,山東路橋子公司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高...[詳細]
魯網 2021-09-0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