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9-10 17:54:09
原標題:為什么要去山村支教?這位山東老校長68年的堅守告訴我們答案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李振華,
江蘇省南京市人,
山東省沂源縣實驗中學原校長。
1953年,響應國家號召,
從南京師范大學來到革命老區沂源縣支教,
那時的他年僅17歲。
當時省教育廳原本安排
李振華去條件較好的昌濰地區(今濰坊市),
李振華卻選擇了,
沂蒙山最偏僻的沂源縣韓旺村,
扎根山區教學,這一干就是68年。
沒有燈,自造煤油燈
沒有表,看太陽記時
李振華回憶,
當時晚上上課用的都是煤油燈,
燈還是自己用藥瓶子造的。
學校沒有表,就看太陽。
看到老區百姓用畫杠的形式記工分,
李振華很是難過,
覺得自己是個文化人,是個老師,
應該知識傳授給他們。
李振華的到來,
讓已經停課半年的農村學校重新開學,
條件的艱苦,也曾讓他想過放棄。
但當地人的熱情,
以及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
讓他決定扎根于此,
播撒知識的種子。
任教第三年
學生全部考入初中在當地引起轟動
1955年,
全縣初級中學的升學率為10∶1,
而他教的班,
全部升入了初中,引起轟動。
也是這一年,
山東省教育廳
對前來“支教”的45名外省市的青年教師追蹤調查,
37人不適應這里的生活和工作而返回原籍,
其他人則回到縣以上城市。
唯有李振華,留在了山村小學繼續支教。
國家恢復高考后,
李振華的許多學生榜上有名。
為了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學,
李振華使出渾身解數。
他住進學生宿舍,隨時輔導功課,
夜里給他們蓋被子、驅趕蚊蟲。
在地區的高考成績榜上,
李振華所教的學科成績名列前茅。
地區教育局先后兩次在這里召開現場會,
推廣他的教學和管理經驗。
父親病重
李振華讓兒子放棄高考回去伺候爺爺
自己再也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
1980年,
一封“父病重,速歸”的電報,
從李振華的家鄉南京發來,
但當時200多個孩子馬上高考,
李振華決定讓兒子回去伺候爺爺。
他說農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
爬山越嶺,冬來暑去,
背著窩窩頭、背著地瓜蛋上學。
但當時高考只能考一次,
兒子也因此錯過了高考,
他覺得很對不起孩子。
最終因為自己留守教學,
李振華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
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遺憾。
在采訪期間,
李振華潸然淚下
他說,
“我對不起父親,在他病重期間,
沒給他端過一杯水,沒拿一片藥。”
而對孩子也一直有愧疚之心。
68年資助2300多名孩子
為了資助孩子讀書,
自參加工作起,
李振華每月固定捐出工資的四分之一。
李振華說,
從支教開始到現在68年,
自己累計個人捐款有136萬元,
資助了2300名孩子。
受資助學生張文強回憶,
當時家里供不起他上學了,
李老師聽到后,
就到家里去了,告訴他父親,
以后學費都由他來承擔。
受資助學生徐睿智
告訴記者,
在最關鍵的時候,
李爺爺幫了他,
他才得以上得了大學。
2001年,
以李振華名字命名的韓旺中學“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建立了,
用來獎勵優秀老師和學生。
在李振華的帶動下,
捐資助學的金額高達數百萬元。
基金會20多年里,
資助了7800多個貧困孩子,
獎勵了優秀教師和學生5800多人。
李振華甚至在退休后,
還外出打了8年工,
把掙來的50萬元,全部捐了出去。
30年來只穿布鞋
錢能省就省
而對自己和家人,
李振華卻能省則省,
家里的沙發爛了舍不得換,
襯衣、布鞋一穿就是十多年。
一雙布鞋,
鞋底已經斷掉,
李振華還要把它打上“掌子”。
也曾有人質疑他“何苦呢”,
但他解釋,雖然清貧,
但看到資助的學生都成才了,為國家做貢獻
內心卻很富有。
“老區人民像支前一樣關愛我,我感謝他們”
從1953年開始一直堅守山區,
退休后還堅持資助學生,
是什么支撐他這樣一直走下去,
李振華這樣說:
“我才來到(山東)的時候,
碰到很多困難。
但是沂蒙老區的人民,
像當年支援前線一樣關愛著我。
我和沂蒙老區的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所以我一直堅持要做下去。”
“獻了青春,獻終身”
半個多世紀的支教生涯
李振華甘為人梯
傳遞愛的希望,播撒夢想的種子
送一個個孩子走出大山
給無數個家庭帶來脫貧的希望
如今,桃李滿天下
他卻依然堅守在夢想開始的地方
初心不改,孜孜不倦
把永恒的愛獻給老區的教育事業
為什么要去山村支教
李振華用68年的堅守告訴我們答案
9月8日,李振華做客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大視野》欄目
教師節臨近,
請允許山東人民給李振華老師說一聲:
節日快樂!
綜合整理自《閃電大視野》欄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