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1-10-21 11:48:10
原標題:濟南牢記囑托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來源:濟南日報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2萬元臺階;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2.61;2020年榮獲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一等”等次;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總產邁上29億公斤高位臺階;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秋糧豐收在望……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折射出的是濟南市全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與擔當。
近年來,濟南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關鍵,樹牢現代農業發展“三個導向”,強化省會責任擔當,加快推進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積極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奮力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桿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產業“立”起來“三變”改革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
近年來,濟南市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創新農業發展路徑,突出優勢特色,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格局,培育發展農村新型業態,不斷壯大農業品牌體系,蹚出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村增收、農民致富的鄉村產業振興路。
其中,章丘區探索實施“三變”改革試點,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轄區內文祖街道石子口村這個小山村,今年6月首次分紅竟達10萬元,年內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00萬元。這是該村把村落景區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村民自愿將自有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資金、技術入股到旅游股份合作社,實施“三變”改革的碩果。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是農村“三變”改革的主要內容。文祖街道做優做強“五色產業”,扶持做強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設立康養、文旅、都市農業、工業園區和倉儲物流五大經濟板塊,通過閑置資產盤活型、共建合作互補型、資源梳理利用型等多種形式塑造產業。
“三變”改革,是實現鄉村產業升級的重要創新舉措,同時也是實現富民強村的強力抓手。章丘的鄉村產業發展,只是我市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濟南市全力實施十大農業特色產業振興工程,聚力打造平陰玫瑰、章丘大蔥、萊蕪生姜等泉城農業“十朵金花”,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強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國字號”“省字號”平臺載體70個,發展核心種養基地70萬畝,產值超過200億元。
同時,濟南市著力做好建鏈補鏈文章,深度拓展農業產業功能,培育省級以上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點)、齊魯美麗田園等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300余家,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萬余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310家,8家企業入選國家級龍頭企業,8家合作社入選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鄉村“靚”
起來全面提升農民幸福感
累計投入資金近100億元,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高標準完成105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20條示范線路,以及284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任務,規劃建設章丘區三澗溪等16個齊魯樣板示范區,2021年啟動建設新一輪129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全面完成村內弱電線纜整治工作,累計創建清潔村莊3128個,覆蓋面達到60%以上;累計改造農村戶廁68.18萬戶,建設農村公廁1585座,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0%以上……
富有泉韻農味的美麗鄉村建設已在泉城大地全面鋪開。漫步鄉村,農村人居環境的點滴變化,無一不體現著濟南讓鄉村“靚”起來的決心和信心。
“這樣一搞,村里還真是大變樣了!街道和村里鼓勵大伙兒把房前屋后小塊的閑散地種上花草樹木或者蔬菜,樹苗、菜種都是村集體提供的。這不,我領了10棵桃樹苗種在家門口這塊小空地上了,開的桃花好看,結的桃子好吃,村里環境也變好了,真是一舉多得呀!”家住濟陽區回河街道東藥王廟村的王大爺欣喜地說。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提升了村子的顏值,更提升了內在氣質:街道變寬敞了,村容村貌變干凈了,騰出來的大大小小的空間,正被村民栽上樹木、種上花草或打造成健身娛樂小廣場。
為了解決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的難題,回河街道創新推行以“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為主體的“三小園”建設模式,由街道給予資金支持,村集體統一提供建設所需生產資料,鼓勵村民合理規劃,利用宅前院后、邊邊角角的閑置土地打造“三小園”,基本杜絕了村內小塊閑散空地“四大堆”遍布的現象,保持優質人居環境的長效機制構建起來,大大節省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成本,并且“三小園”產出歸村集體所有,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來源。腰包“鼓”
起來“黨建引領”帶動群眾奔小康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2018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對以黨建為統領、推動鄉村振興等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位于章丘區東部的繡惠街道施家崖村,過去是一個僅有120戶村民、21名黨員的空殼村,村小、村莊位置偏、無資源,年輕人大多在附近的企業打零工,老人、婦女則守著“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由于村集體沒有一分錢收入,群眾有事指望不上村里,干部威望不高,黨組織軟弱渙散。
2012年6月,搞蔬菜經營小有名氣的張恒起,被群眾推選為“當家人”。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按照“1+3”的思路,由村黨支部牽頭領辦專業合作社,建設特色產業種植基地,帶動農戶發展特色白蓮藕種植和果園立體種植、養殖產業,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模式。
僅用幾年時間,村民畝均增收6000多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00元,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實現年收入50余萬元,這個曾經“經濟空殼、人員空心”的純農業村,走上了一條盤活鄉村土地資源、農產品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產業振興好路子。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耕在施家崖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枝繁葉茂、雞鴨蟬鳴的果林里,15座現代化冬暖大棚里種植著草莓、西紅柿、菜花、萵苣等天然無公害的瓜果蔬菜。不僅如此,去年施家崖村投資150余萬元修建20畝水池發展錦鯉高端養殖觀賞產業,讓村集體收入增加到120余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萬余元。
章丘區施家崖村的變化,在我市廣大鄉村中并不是個例。近年來,濟南市高質量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明確支持領辦合作社等經營主體“15條”政策,建起1000余人的黨建指導員隊伍,累計培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2100余家,帶動7萬農戶致富增收,全市年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5%以上。
同時,創新構建片區化聯動式發展格局,選取890個地域相鄰、產業相關的村,打造138個強村帶動、產業聚合等不同功能的“鄉村振興黨建聯合體”,著力構建片區化聯動式發展機制;試點探索行政村建制調整工作,有序撤并850個村,進一步拓寬鄉村發展空間;各級累計投入1.9億元,扶持382個村打造166個區域性產業項目,實現連片發展、整體提升。(本報記者錢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