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11-02 10:00:11
原標題:書寫“黃河時代”的“濱州答卷”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程芃芃
10月29日,在博興縣喬莊鎮打漁張森林公園,記者欣賞到黃河落日的靜美、感受到閘群水工的雄壯、暢享了怡然田園的悠閑。
一瀉千里的黃河,擁河而居的位置,不但成就了這里的優美風景,還孕育出致富的產業。在喬莊鎮,成方連片的蝦池很是壯觀,1.2萬個養殖蝦池3.5萬畝養殖面積,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名副其實。源源不斷的優質水匯入,讓這里的對蝦產量占山東省四分之一,擁有10億元產值的蝦業鏈條、20億尾蝦苗的年淡化量。一只蝦,讓荒堿地變成了“聚寶盆”。
母親河的饋贈,不但為對蝦產業注入了勃勃生機,整個濱州市上下,都在奮力譜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濱州篇,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防汛搶險持續發力,書寫著“黃河時代”的“濱州答卷”。一方面,該市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另一方面,正在實現從新舊動能轉換到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提升,富強濱州建設加速邁入黃河時代。
濱州市小開河濕地公園是山東省首個引黃灌區類型的國家濕地公園,池鷺、白鷺、夜鷺在此棲息。20年前,小開河國家濕地公園周圍還是另外一副樣子。濱州市小開河沿線居民王希章介紹:“咱這兒有句老俗話‘山村的蟬無處落’,只有一棵樹,它飛走了,轉轉還是落不下,還是回來。既要讓群眾喝上水,又得讓鳥有處安家,小開河人想了不少辦法。”
鳥類協會想來搞觀測點、有的區縣想聯合搞旅游,都被拒絕了,這里的發展原則是只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濕地建成后,不但沒影響供水,還提高了水質。著名鳥類專家賽道建從2015年開始就追蹤觀測小開河流域鳥類變化,2018年他領銜的鳥類調查組發現,該區域有鳥類127種,比濱州原記錄增加了22種。生態環境的改善,讓“低頭見綠蔭,抬頭見鳥飛”成為這片曾經的鹽堿地上的新景觀。
守護黃河安瀾,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在鄒平市碼頭鎮,記者看到了一處集防洪、游覽為一體的花園式景觀——梯子壩。據副鎮長朱訓興介紹,碼頭鎮黃河梯子壩始建于清光緒十年,建成100多年來,對于控制下游水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黃河歷次大洪水期間,它是中流砥柱,捍衛著一方平安。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加持下,擁有高端鋁、精細化工、家紡紡織等五大千億級傳統產業集群的工業重鎮濱州,正在釋放低碳新空間。這一點,從魏橋輕量化基地首臺全鋁車身下線就能看出來。今年5月份,濱州在對鋁業未來進行勾勒時,首次提出“推動高端鋁產業向輕量化鋁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轉型”。這背后,是濱州主打產業從原鋁向新材料提升、產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輕量化制造發力的新價值鏈體系。10月19日,魏橋輕量化基地首臺全鋁車身下線,推動濱州鋁產業由“規模最大”轉向“價值最優”。
為了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濱州市以“項目實施”推進“戰略落地”。目前,全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庫共儲備項目393個,總投資6177.1億元。黃河淤背區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49項重點水利工程、403萬畝灌區農業節水工程等一大批項目圓滿收官,“水億方”魯北水庫、秦口河綜合治理工程、60萬畝高標準農田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同時,聚焦“十強”產業轉型所求,推進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規劃建設了37平方公里的渤海科創城,以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為戰略支點,加快構建“產學研金服用”科創體系和“五院十校N基地”創新格局,渤海科創城已納入全省區域發展重大布局。此外,與省會經濟圈內沿黃六市深入密切合作,參與創建全省科技創新聯盟、大數據產業聯盟、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聯盟等協作共同體,目前企業開辦“全域通辦”、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濱州分院、大高機場“環魯飛”等一大批合作事項成功落地。
在落實“黃河戰略”上,濱州市著眼于推進高質量發展,立足于現代經濟體系構建,進一步提高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作用和優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