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1-12-13 09:02:12
原標題:濟南提前一個月完成海綿城市年度建設任務
來源:濟南日報
透水地面有效解決了道路硬化不“吸水”問題。(谷青攝)
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在濟南,不少廣場綠地、公建項目和住宅小區,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得到了有效應用。記者從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所屬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底,濟南市已新增海綿城市建成面積20.1平方公里,提前1個月完成了全年任務目標,海綿城市建成面積已累計達200.1平方公里。
28%建成區面積已達“海綿”標準
“這里是下沉式綠地,這里我們做了一個‘雨水花園’,這條路改造成了透水鋪裝,這邊的路基開了孔。”在同圓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景觀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凱的介紹下,南郊賓館的一個個海綿元素呈現在記者眼前。曾經被下雨積水、綠植成活率低所困擾的這座園林式賓館,如今草木更加茂盛,“這都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功勞。”
“通過在路基上開孔改變雨水流動的路徑,引導它們進綠地,再通過下沉式蓄水設備儲水,多余的部分流進人工湖,既解決了道路積水問題,也滿足了園區內植物生長需要,還補給了人工湖,一舉多得。”劉凱告訴記者,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在南郊賓館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但這僅是濟南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充分發揮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積存作用,利用自然下墊面和生態本底對雨水的滲透作用,充分發揮植被、土壤、濕地等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能夠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自2015年成功申報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至今,濟南已累計建成面積200.1平方公里,占建成區面積的28%。“這里面既有住宅小區也有公共建筑,既有公園綠地也有城市水系,既有改造項目也有新建工程,都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貢獻了力量,也為韌性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要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系統方案要求,對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中項目分年度投入專項資金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達到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的目的。
“海綿”理念融入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
海綿城市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雨水集蓄回用,也不是水利防洪或排水防澇,從整體來看,它以低影響開發為核心指導思想,以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為戰略目標,通過灰色與綠色基礎設施相結合,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后期改造相比,長效管控機制的建立更為關鍵,要在地塊開發建設之初就加強頂層設計、高標準規劃,把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建設之中。這方面,濟南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據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市從2017年起在全域范圍內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具體要求為,在建區域或項目立即調整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納入項目驗收內容;新建區域或項目,從規劃策劃起全面統籌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與要求;舊城更新區域或項目因地制宜全力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濟南市較早出臺了《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管控辦法》等政策制度,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納入到了土地供應、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全過程,實現‘全生命周期’管控。自2017年7月以來,已對785個建筑與小區項目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審查,發放《工程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告知承諾書》1235份,對512個建筑與小區項目進行了現場檢查。”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7月以來,房建項目竣工驗收改為由建設單位自行組織,中心也及時轉變思路、因勢利導,印發了相關文件,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力度。“通過嚴格落實告知承諾制度,落實驗收主體責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等措施,確保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嚴格按照規劃要求設計施工。8月以來已對30個房建項目開展檢查工作,全年共查驗了140余個完工項目。”
到2025年海綿城市建成面積將達40%
事實上,海綿城市不僅能緩解城市內澇等問題,還對城市實現“雙碳”目標有顯著作用。
在位于國際金融城片區的華潤昆侖御項目,蓄水池、中水站、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設施的建設,不僅為業主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景觀效果,還讓珍貴的水資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節約和利用。
“很多新建小區把通過‘海綿’模塊收集來的雨水用于綠化、沖洗,基本上能夠滿足物業日常需求,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住宅小區本身就有綠化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加入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海綿”元素,還能順便實現源頭減排、節約優質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功效,一舉多得。據測算,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可以吸收32克二氧化碳,每節約1噸自來水就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0.91千克。
“大雨不內澇,小雨不濕鞋”“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小行見園”。在“建設海綿城市”的大考上,濟南成績亮眼。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將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棚戶區改造和城市更新相結合,與地下管廊建設相結合,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新區建設優先保護自然生態本底,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老城區通過海綿城市改造,重點解決城市內澇、生態環境提升等問題。按照計劃,2022年,建成海綿城市面積22平方公里;2025年前,城市建成區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要求,新建及改擴建的建筑、小區與公共區域雨水資源利用率不小于6%。(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