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3-25 09:47:03
原標題:提出8項創新性舉措,青島加快推進一批“綠色低碳”試點示范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近日,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青島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青島市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協同控制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雙碳”目標下,“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實施嚴控溫室氣體排放、積極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加強氣候領域科技創新、開展各類試點示范等6項重點任務,加快破解能源、土地、環境、氣候等要素對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制約難題。到2025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碳達峰基礎進一步夯實。
“相比于‘十三五’時期,《規劃》的創新性和特色亮點更加突出,主要提出8項創新性舉措。”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區(市)現狀及未來發展布局,差異化設置區域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譬如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對2020年降低20.5%,而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降低22.5%。
試點實施產品碳標簽制度,重點圍繞全市二十大出口產品,聚焦鋼鐵、機電、輪胎、家電、食品等重要外貿產品,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十四五”期間計劃推進30-50家企業完成碳足跡認證。
作為山東省第一個國家低碳試點城市,青島低碳工作已經推進了9年,已躋身全國低碳城市前列。“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創新推進低碳城市試點、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和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等國家試點任務融合發展。
繼續深化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因地制宜編制并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搭建碳達峰配套政策體系,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積極申報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探索建立符合青島實際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建設管理模式。深化海綿城市試點示范,發揮李滄區海綿城市試點示范引領作用,逐步將海綿城市理念落實到全市規劃建設中。
積極推進近零碳試點示范,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近零碳城鎮、園區、社區、企業等試點。鼓勵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市)先行先試,建設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到2025年,力爭建成3個近零碳城鎮、2個近零碳園區、5-6個近零碳社區。
在推動產業綠色發展上,我市將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加速綠色低碳新興產業崛起,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十四五”期間,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力爭達到8%以上。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推進鋼鐵、石化、化工、鑄造、建材、橡膠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帶動全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重點行業余熱余壓利用率達到80%。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以上,清潔能源電量占比提升到27%以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積極推進天然氣分布式發電和“煤改氣”,到2025年,天然氣在綜合能源消費中占比達到15%。實施“氫進萬家”示范工程,推動氫能在工業、交通等領域應用,加快建成“東方氫島”。
在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上,將綠色建筑基本要求納入工程建設強制規范,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發展高品質綠色建筑。到2025年年底,全市累計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綠色)改造42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綠色)改造1000萬平方米。新建建筑中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占比超過60%,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推廣面積達120萬平方米。
構建綠色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到2025年,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年均增長7%以上,港口集疏運鐵路接入比例力爭達到75%。
鞏固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15%左右,綠色覆蓋率提升至40%,全市濕地保護率超過55%。梯次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探索“藍碳”交易等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