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
2022-04-12 09:05:04
原標題:創新突破開新局 “德州手造” 借勢突圍
來源:大眾日報
德州窯紅綠彩手工藝人劉宇在進行紅綠彩創作
梁子黑陶技藝匠人在潛心創作
近一段時間“山東手造”成為高頻熱詞、山東新名片。德州是齊魯文化、運河文化、黃河文化的匯集地,底蘊豐厚,其實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并不僅有300余年歷史的德州扒雞,更有起源于“龍山黑陶”的德州黑陶,諸如木刻、剪紙等傳統民間工藝也各有特色,形成了頗具代表性的“德州手造”。
年初山東正式啟動“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后,德州市迅速建立“德州手造”基礎信息庫,以國家、省、市、縣四級傳統手工技藝、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為主,兼顧一些老字號、名牌產品,目前已有美食消費、雕刻工藝和燒制鍛造等8大類共192項“德州手造”入庫。
“德州手造”具備一定文化特色,但從產業發展來看,普遍規模小、實力弱,《“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也要求著力培育“山東手造”的全產業鏈模式,推動手造向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專業化發展。記者采訪德州部分業內人士,探究作為“山東手造”的一部分,“德州手造”該如何借勢突圍。
唯有載體強大才能源遠流長
從“手藝”到“手造”,望之如金、叩之如磬,給人以“烏金墨玉”之感的德州黑陶遠近聞名,經多年發展已逐漸形成了梁子黑陶、齊河黑陶等行業龍頭企業,使德州成為現代黑陶的中興之地,榮獲“中國黑陶城”稱號。
位于德城區南部雙一路的梁子黑陶文化園內,小橋流水,20多棵山楂樹剛發芽。“工藝師和工人都在園區進行創作和制作,不用我操心,相比黑陶技藝,現階段我是主攻市場。”黑陶藝人、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麗霞首先把自己視為一家手工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她一邊給樹木澆水一邊說,“我有近百名員工需要養活,得把市場進一步做大。”
拉坯工作室內,38歲的曲建坤正專注地盯著剛完成的陶塑作品——黃河源頭“星宿海”,“古籍記載,星宿海形如葫蘆,腹東口西,是黃河源頭水源的第一個匯集地,作品創意來源正是如此,向黃河母親致敬。”他畢業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雕塑藝術專業,2015年來梁子黑陶,尤為擅長黑陶藝術創作。
“除了銷售,拉坯、雕刻等各工藝都需人工完成,黑陶是當之無愧的‘手造’,因此需要很多手工藝人。”梁麗霞介紹,公司很多黑陶匠人都是80后,也有一些90后,多為藝術院校畢業,在老一輩黑陶技藝大師的帶領下,他們有志于將黑陶技藝傳承下去。
齊河龍山黑陶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志水把黑陶包裝為旅游產品,與全國各旅游景區合作,將當地文化符號融入黑陶創作中。在該公司與大慶旅游企業合作的作品上,就刻有五谷雜糧、鐵人王進喜等圖案。他坦言:“產業是德州黑陶文化傳承的載體,唯有載體強大,才能源遠流長。”
去年底,德州學院與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黑陶文化產業學院,德州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王鶴擔任產業學院院長。他介紹,黑陶藝人課堂授課只是一方面,學院設立的目的不只是技藝傳承,也有上下游產業鏈的擴展和融合。他說:“學院還開設包裝、設計創意等上下游產業相關專業。如此一來,學院培養的學生就不僅僅針對黑陶,還能服務于其他文創產品。”
“歷史的彩虹”有了新爆款
劉文利有兩個身份,德州紅綠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和德州紅綠彩文化研究院院長。他認為,前者代表市場,后者代表文化傳承,二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2004年,德州古窯遺址重見天日,其出土的紅綠彩瓷器被譽為“歷史的彩虹”,德州窯也因此在故宮博物院《中國窯譜》古窯分布圖上被標注為重要窯口,紅綠彩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了文化藝術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劉文利出身文化世家,對陶瓷藝術情有獨鐘,遂投身其中,從一個工作室做起,逐漸發展至如今擁有兩千萬元產值的紅綠彩企業,產品銷往泰國、韓國等10多個國家。
“我以手藝人身份入行,在對各朝紅綠彩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后,最先做的就是‘還原’,做原汁原味的紅綠彩。下了一番功夫后卻發現,這類作品少有人問津。”經過幾年摸索后,劉文利開始鉆研市場,意識到復制“古玩”并非經營之道,紅綠彩產品要符合當代人審美,并具有一定實用性。于是他在造型、紋飾和色彩上大膽突破,創作出“當代瓷美人”等一系列新爆款,并將紅綠彩技藝應用到陶瓷衛浴和床上用品等多個領域。
“我們在紅綠彩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融入了龍紋、萬花以及祥云的傳統元素,同時將陶瓷雕塑工藝融入其中。”德州窯紅綠彩手工藝人劉宇介紹,“當代瓷美人”系列人物造型高挑纖細,手部細節刻畫得非常細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可以融入現代家居裝飾當中。
“手造產量上無法與工業化產品相較,但也正因其獨特性、創造性、藝術性才使得文創產品兼具收藏和使用價值。”王鶴也認為,唯有傳承、利用、創造,才能讓“德州手造”從傳統工藝產業走向現代手工制造產業,從供欣賞的工藝品走向生活日用品,在服務生活中創造價值。
三年前,考慮市場和創作氛圍兩個因素,劉文利在“瓷都”景德鎮建廠,紅綠彩產品制作都轉至廠區,德州的辦公場所只用于創作和展示,建起紅綠彩博物館,成為山東工筆畫學會的創作基地,眾多業內人士往來于此,共同探討紅綠彩技藝的發展與傳承。近期,德州知名黑陶藝人王憲利也將工作室搬到這里,與劉文利一起研究我國古代陶器“鬲”的制作。
“黑陶和紅綠彩相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我很期待。”劉文利說,山東大力度推進“山東手造”工程,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也已逐步展開,作為運河文化的代表,希望德州窯紅綠彩能進一步借機起勢。
德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倪靖寰表示,德州一直在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資源價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促進資源轉化和創新發展,加大對德州黑陶、紅綠彩、金絲彩貼等傳統工藝產品生產的扶持力度,培植一批工藝美術品品牌。“對文化產業領域來說,如何做好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章,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走出去請進來邁向品牌化
與梁子黑陶和德州窯紅綠彩相比,位于德州文創商鋪聚集地董子文化街的“木人堂”算是“小門小戶”,但小型工作室卻是“德州手造”的主力軍。2009年董子文化街建成后,木雕、篆刻、剪紙和金絲彩貼等一批獨具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手工藝人會聚于此。
木刻刀筆書畫作為省級非遺,其藝術造詣不輸任何一種“德州手造”。“木人堂”主人唐萬武作為非遺傳承人,整日在工作室忙碌,以木竹為紙、以刀代筆,層層疊刻、精妙入微。室內擺放的,大到木刻牌匾,小到書簽、掛件,無不出自他之手。
“工作室一直以我為主,偶爾帶學生,也在德城區黃河涯鎮租了300多平方米的廠房,只在制作大型牌匾時雇人。設計和雕刻等核心環節目前只有我能勝任。”他告訴記者,堅持手工制作,保持精湛技藝和產品獨創性,是“木人堂”維持至今的主要原因,“也曾想過規模化發展,無奈條件一直不成熟,還得等待時機。”
如今,因市場不景氣,和“木人堂”一起進駐董子文化街的文創商鋪近半數已離開,但手藝人均未放棄,而是另辟蹊徑尋求破局。德州市非遺陶瓷印章制作技藝傳承人劉欣的印章作品極富現代感和沖擊力,他的斑斕彩制作工藝獲得發明專利。目前他也選擇關閉董子文化街的工作室,搬到梁子黑陶文化園,與眾多黑陶手藝人一起進行創作。他說:“也算是抱團取暖。再說,藝術都是相通的,可以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創作氛圍。”
“近幾年市場整體萎縮,而黑陶產品魚龍混雜,沖擊著價格底線。”梁麗霞說,與10年前相比,德州黑陶企業規模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面臨人才、市場和資金等多方面的困難。但她和劉文利都認為,這是暫時的,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在“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帶動下,走特色化品牌化道路,是謀得更大發展空間的必由之路。
顯然,“德州手造”并未消沉,而是蓄勢待發。當前德州各相關部門正在起草“德州手造”推進實施方案,業內人士都在努力搭建平臺,激發產業活力,通過行業協會等組織參加國內外各類文化展會,推動優質文化產業走出德州。寧津、平原和樂陵等縣(市)的文旅融合景區也紛紛出臺優惠政策,邀請手造工匠們進行展示性創業。德州紅綠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在打算著進駐平原縣一個在建項目。“三年免房租,還能借著景區人氣進行產品宣傳和銷售。”劉文利說,“疫情期間退稅政策和各級惠民消費活動也都實實在在幫到了企業,所以我們并非孤軍奮戰。”(通訊員:岳曉蕾 馬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