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
2022-04-20 10:08:04
原標題:山東: 非遺傳承10年走出富民興業路
來源:中國文化報
游客在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古城景區進行非遺體驗 蘇銳/攝
研究熱點素材、搭配鮮艷色彩、創新圖案設計……4月12日,山東省高密市的一處工作室內,聶家莊泥塑傳承人聶鵬正在電腦前進行文創設計。這個“90后”小伙子在12年前受家庭影響加入泥塑傳承隊伍。他告訴記者,自己入行時家里每年賣出“泥叫虎”泥塑不到2000套,2021年這一數字已變為5萬套。至于原因,聶鵬總結為“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回歸和民俗技藝的蓬勃生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非遺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10年。各級黨委、政府通過系統幫扶,進一步摸清了全省的非遺家底,還為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探索出諸多模式路徑。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許多非遺傳承人的理念正變得更為開放和創新,推動非遺項目走出作坊、回歸大眾,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讓“指尖技藝”成為“指尖經濟”
經過數百年發展,聶家莊泥塑在新時代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一件“泥叫虎”的制作完成,要經過制模、修坯、安哨等十幾道工序,因為訂單量越來越多,聶鵬開始將部分工藝外包。
“周邊很多農戶承接泥坯制作工序,后期加工由傳承人統一完成。”聶鵬說,目前農戶已深度參與聶家莊泥塑的傳承與產品銷售。一些鄉親熱情高漲,會定期參加工作室組織的“茶話會”,討論什么技藝應該升級,消費者喜歡哪些產品。
最近10年是山東非遺事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全省各級非遺保護單位堅守人民立場,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時代需求,不斷釋放項目蘊含的巨大能量,讓廣大人民共享保護成果,增強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遺的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
在非遺資源相對更加富集的濰坊市、臨沂市、煙臺市,當地挖掘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發揮傳統工藝覆蓋面廣、兼顧農工、適合家庭生產的優勢,引導返鄉下鄉人員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長,發展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產業,讓“指尖技藝”成為“指尖經濟”,走出一條“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之路。
日照市探索“非遺+扶貧”模式,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傳統技能培訓,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草編用料都是這邊常見的棕葉、蒲草,只要肯下功夫,就沒有學不會的技法。”在臨沂市平邑縣大殿汪村,曾經的貧困戶李玉蘭通過參加當地文旅部門組織的草編技藝培訓班,掌握了一門謀生新技能。她制作的草編工藝品,多次赴濟南、青島參展,年增收3萬多元。
每個項目都是旅游IP
濟南市商河縣地處黃河下游流域,厚重的黃河文化為商河留下數不盡的文化遺產,鼓子秧歌便是其中之一。
商河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欒星記得,兒時逢年過節或者秋天慶祝豐收,鄉親們會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跑秧歌,看的人里三層外三層。現在,跑秧歌在商河成了受眾最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小學校的校園、各村的文化廣場、企事業單位的文體活動室,隨處可見鼓子秧歌隊伍。
“過去10年,我們僅參與鼓子秧歌培訓的學生就有10萬多人,全縣超60所學校開設鼓子秧歌課程。”趙欒星說,鼓子秧歌已成為商河旅游的“金名片”。每年的花卉博覽會、農業博覽會、采摘節等現場,游客看不到鼓子秧歌隊伍就不甘心。
每一個非遺項目都有獨特的傳承歷史和發展特色。在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山東多地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維,促進非遺項目與景區融合發展,打造兼具本土特色與時代內涵的旅游產品。
國家5A級旅游景區濰坊市青州古城,就嘗到了保護傳承非遺項目帶來的甜頭。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州有2200多年建城史,非遺民俗資源十分豐富。國內古城景區不少,怎樣凸顯青州古城的文化特色?當地黨委、政府以“政府買單、群眾受益”的方式,成立青州非遺藝術團,將具有表演性質的體育競技、民間傳說、戲劇曲藝等非遺項目,在青州古城進行常態化表演,極大提升了景區人氣。
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健介紹,適應當下社會新消費習慣,青州古城正提升多處非遺體驗門店,以線下實景展示體驗為主,配合線上營銷,擴大青州非遺衍生品的知名度。
創新帶來發展新盼頭
非遺傳承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在于和時代接軌。2012年至今,山東文旅部門推動非遺傳承機制創新,推動非遺IP的跨界合作,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煥發新的光彩與活力。
泰安市利用本地的泰山茶制作技藝,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產業。通過流轉土地的方式,當地建起420個茶葉種植大棚,承包給村民,免費提供生產物資和技術指導,讓農戶實現每畝增收1.8萬元。
濱州市博興縣依托草柳編、老粗布項目,建立電商產業園,將殘疾人扶貧工作對接傳統草柳編產業,采用“培訓班+基地+電子商務”的運行模式,年在線銷售額達5億元,先后帶動當地200多人致富。
10年來,山東的諸多非遺業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收獲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緊盯項目的科學傳承,山東還不忘強化非遺保護意識的宣傳引導。
過去10年,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統籌策劃下,齊魯大地大力開展非遺活動進校園、非遺知識進教材、非遺傳承人上講臺,形成人人傳承發展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同時,推進職業教育與非遺傳承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建立非遺小講堂和傳習所,鼓勵高校、研究機構培養專門人才,打造專兼結合的非遺傳承師資隊伍。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今年提出,要挖掘和闡釋傳統節日蘊含的文化內涵,發展非遺傳統節日旅游。鼓勵各地對非遺文創作品進行孵化提升,打造一批非遺旅游文創精品。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說,2022年,山東將加強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促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創作出與時代審美相符的非遺產品,賦予非遺更加旺盛、更加鮮活的生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