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2-05-10 14:33:05
原標題:搶占"藍色經濟"制高點,煙臺高新區創新驅動海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陽光明媚,遠眺金山灣海域碧波蕩漾,兩座海上自升式多功能平臺巍然佇立,平臺周圍,一條條海參捕撈船繁忙作業,好一幅牧海耕漁的美麗畫卷。
蔚藍大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和經濟價值;向海圖強,孕育著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
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依海而立、因海而興的煙臺,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決心,深入推進經略海洋,全方位打造海洋經濟強市。對于坐擁煙臺東部濱海38.8公里優質海岸線的高新區而言,深耕“藍色經濟”,恰逢其時。
搶占制高點,描繪新未來。煙臺高新區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和產業資源優勢,加快建立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海洋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培植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不斷推動“藍色經濟”取得新突破。
深耕碧海 牧漁未來
現代化海洋牧場屯起“藍色糧倉”
在長島南隍城海域,“經海001號” “經海002號”“經海004號”智能網箱巍然聳立,宛如一座座“海上城堡”,屯起巨大的“藍色糧倉”。
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劉富祥介紹,“經海系列”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亞洲單體最大的深遠海智能化網箱。網箱長寬各60米,有效養殖容積達7萬立方米,單體網箱年產漁獲600-700噸。網箱上搭載了5G通信、海洋數據監測、網衣自動清洗、水下監控等多種系統,可以讓魚群在一個類野生的環境下生長。令人驚訝的是,如此巨大的一個網箱平臺,只需4名工作人員,數十萬尾黑鲪便可實現自動化、智能化、類野生養殖。
在深遠海“養魚”,不再遙不可及。2018年,中集來福士在煙臺高新區成立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邁出了“油轉漁”的堅實步伐。中集藍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嫁接到漁業領域,累計交付24座海洋牧場平臺,自主研發國內首座坐底式智能網箱“長鯨一號”、首座休閑漁業綜合體“耕海一號”、首座海珍品網箱“國鮑一號”、“百箱計劃”首座網箱“經海001號”等高端裝備,推動漁業養殖不斷走向深遠海。
海洋牧場,是煙臺“海洋強市”、山東“海洋強省”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海洋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高新區充分發揮海洋牧場對海洋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高標準制定了《高新區海洋牧場發展規劃》,集中連片打造金山灣海洋牧場示范區,進一步擴大海洋牧場建設規模,全區省級及以上海洋牧場達到4處。在此基礎上,依托優勢院所和龍頭企業,積極探索“海工+牧場+旅游”特色化發展模式,助力煙臺海洋牧場示范之城建設。
“我們立足資源稟賦優勢,通過創新驅動、項目示范、政策引領等方式,加強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升海洋核心技術及關鍵裝備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大力推進傳統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煙臺高新區經濟發展部高級主辦楊國華介紹,高新區已引進培育50多家涉海企業,包括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山東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等企業總部,形成了以海工裝備、海洋牧場、海洋生物醫藥等為特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格局,全區海洋經濟產值增速位居煙臺前列。
聚焦海洋種業“芯片”
描繪“一條魚”全產業鏈藍圖
走進占地30畝的經海漁業高新區科研中試基地,在全自動化魚苗養殖生產車間里,放眼望去,是一片連綿的水池。成群的鱸魚幼苗在水池中歡快地游弋,技術人員時不時撈起魚苗,觀察生長情況。
“這是我們自主繁育的花鱸種苗,去年嘗試孵化了20多萬尾,隨著技術路線逐漸成熟,今年孵化規模擴大到100萬尾。”基地負責人鄭龍華介紹,從一粒小小的受精卵長成10公分左右的商品苗,基地培育的花鱸魚苗實現定向選育、全程追溯。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海洋種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種業振興行動,正在全國多地打響。在煙臺高新區管委的支持下,經海漁業在金山灣建設了8個工廠化養殖生產車間,去年獲批省級許氏平鲉良種場,儲備有不同地理種群親魚3000尾以上,主要進行北方原產地魚類品種許氏平鲉(黑鲪)、花鱸和刺參的種業研發、科研中試、增殖放流及深海網箱養殖苗種配套工作。
鄭龍華介紹,基地分別與中國海洋大學溫海深教授團隊和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姜海濱研究員團隊聯合攻關,突破了多項魚類品系培育與苗種養殖關鍵技術難題。以許氏平鲉為例,通過良種選育之后,人工苗種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耐低溫等優勢。數據顯示,經過人工選育的苗種成活率比未經選育的苗種提高30%,生長速度提高20%,抗病能力明顯提高。
不僅是經海漁業,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布局苗種繁育和海水養殖業務領域,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20多個海水魚類的人工繁育和產業化生產,年產斑石鯛、東星斑等海水魚類苗種2000萬尾,獲批國家級水產原種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一條魚,一個產業鏈。在加強海洋種質資源保護、高效育種的同時,高新區還推動育繁推一體化工作,鼓勵企業加快種業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眼下,經海漁業首批花鱸、黑鲪種苗已經投放深遠海智能化網箱實現量產。公司輔以海面規模化養殖、海底生物底播等立體化養殖模式,通過“陸-海-島”一體化發展,帶動海洋工程技術、生物技術、水產養殖、加工處理、冷鏈運輸等整個產業鏈集聚發展。
瞄準前沿 創新引領
加速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創新驅動,是謀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高新區擁有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山東智慧海洋研究院、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研究院等多家涉海科研院所,培育了3家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凝聚起海洋創新磅礴動能。近年來,圍繞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上風電、海洋服務等新興產業,高新區不斷匯聚海洋領域科技人才和創新要素,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依托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加快建設海洋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打造海洋生物醫藥技術孵化轉化平臺,涌現出醫用級魚膠原原料、基于海藻多糖開發的Ⅱ類、Ⅲ類海藻酸鹽無菌敷料等系列新型海洋生物醫用材料創新成果。
由煙臺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進的新創制抗植物病毒生物制劑D19項目,迎來突破性進展:該產品是我國第一個海洋微生物來源的抗植物病毒生防產品,也是建國以來第2個、90年代以來第1個新型抗病毒生物農藥,填補國內關于微生物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質發現近三十年的空白。D19抗植物病毒制劑來源于一株對植物病毒具有顯著抑制活性的海洋放線菌D19,從其代謝產物中分離并鑒定出一個全新結構的活性單體化合物Actetrophenone A,該化合物為世界范圍內首次發現,公司即將以該化合物登記并面市的新創制抗植物病毒生物農藥。
挖掘海洋清潔能源,加速奔向“碳達峰”“碳中和”,海上風電產業在高新區蓬勃興起。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積極推動傳統海工平臺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利用,率先推出浮式和固定式海上風機融合牧場網箱解決方案,已經完成3座海工平臺的海上風電部署利用。新浩陽高端精密軸承項目投入試生產,致力于打造高端風電主軸軸承研發生產基地。全面投產后,項目可年產高端軸承2000余臺套,助力煙臺打造“北方海上風電母港”,擦亮煙臺智能制造“新名片”。
依托山東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加快發展現代海洋服務業,建設完善的海洋經濟要素交易市場。海交中心作為全國首家省級海洋產權交易機構,重點開展海洋資源要素交易、海洋經濟金融服務及海洋技術咨詢服務三大業務,在全國首創海域“進場交易”模式,制定國內首個海洋產權交易服務標準,海域資源交易規模位居全國第一,為海洋產權市場建設提供了“山東模式”。
2017年以來,海交中心完成了煙臺、威海、東營、濱州等多個沿海地市600余宗、總面積170多萬畝的海域使用權市場化出讓項目。經過五年的市場化出讓推動工作,我省新增確權海域市場化出讓比例已超80%,在全國沿海省份位居第一。未來,海交中心還將創建海洋金融創新試驗區,健全完善涉海類物權抵押登記和評估體系,依托海洋產權綜合服務平臺,形成規范化、標準化的涉海融資服務模式,為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海洋強省建設不斷貢獻產權力量。
深耕碧海,向更深更藍處進發,煙臺高新區正乘風破浪,全速遠航!
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 通訊員 郭健 于淼 房欣第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