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2-05-16 09:18:05
原標題:四川人老李在濟南理發35年
來源:齊魯晚報
老李的長江發藝理發店開在濟南黑虎泉畔,十畝園小區里的一條小巷子里。
門頭沒有炫彩的燈光,店里不放動感的音樂,但十畝園和周邊小區的人都認這家理發店,大伙甚至在店面三次搬遷后仍然“追隨”。
李德勇是四川人,從15歲就來到濟南,當學徒,開理發店,安家。30多年來,理發店經風歷雨,人來人往。它制造潮流,追隨潮流,又在潮流中“拖延”著自己本真的模樣。在城市理發店規模化“擴張”時,它于時代變遷中保持了富有人情味的煙火生活底色。
文/片 記者 李靜 李巖松
第一家理發店只存活22天
早上9時,老李打開理發店店門。
繞過黑虎泉,向東走進十畝園小區,老李的理發店就窩在巷子深處。門店上寫著“長江發藝”,普通得不會讓路人多加留意。但是附近小區的人都知道,這里有一家四川人開的大眾化理發店。
1987年,15歲的李德勇從老家四川來到濟南,投奔他開理發店的姐姐。“老家在農村,家里條件差,所以就到濟南來闖闖。”李德勇的口音里還有一股四川味兒。
那時理發店個體戶不多。李德勇就在姐姐的理發店里當學徒,并且認識了當時也在這里學理發的袁春芳,也就是他現在的妻子。“上世紀80年代,正趕上濟南搞建設,我舅舅大學畢業后分到濟南來工作。”袁春芳就和弟弟一同跟到了濟南。
當學徒的日子不好過。冬天,沒有熱水器,只能燒蜂窩煤。夏天,沒有空調,T恤被汗液浸濕。李德勇需要燒水、端水、洗頭、掃地,從早忙到晚,一個月賺150元錢。雖然求藝心切,但只能等到半年以后,李德勇才能上手學理發。
學理發的第一步先練基本功。那時候天不亮,李德勇便到黑虎泉,架起胳膊,拿著剪刀、梳子,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光是站一天就受不了,更何況還要理發,所以必須要練習。”李德勇常常臉憋得通紅。
“剛開始,顧客害怕讓我們理發,只有老人愿意。”李德勇仍然記得第一次理發的情形。刀子是在牛皮上磨好的,很鋒利。李德勇給一個老大爺刮臉,不小心就在老大爺臉上刮出一道口子。“老大爺說,沒事兒,小伙子,以后拿我練習。”后來,老人成了李德勇的常客,一直看著他手藝不斷長進。
1992年,姐姐的理發店拆遷。同年5月,李德勇就和袁春芳一起合伙“自立門戶”,在解放路一個食堂旁邊開了一家理發店。李德勇一腔熱血開的第一家理發店,因為虧本,只存活了22天時間。之后,李德勇在十畝園小區尋找好位置,重新開店,用以維持生計。2017年,因為拆違拆臨,李德勇搬到了現在的門店。
一把纏著繃帶的老推子
干理發師30多年,一把電推子跟了老李30多年。
現在,老李的理發店里有各式各樣的工具。雖然老推子幾乎不用了,但他還是放在了店里。“比起現在的推子,它比較笨,但是很順手。”對于老李來說,老推子就是老伙計。
沒有花剪刀的年代,老李就用直剪刀來打薄頭發。從輪廓裁剪,到層次銜接,再到紋理精修,這是固定模式。但老李還是會根據顧客的臉型、頭型、發質去設計,一點一點削著頭發,老李手起刀落,便能滿足人們變換發型的愿望。
對于男士來說,上世紀90年代,平頭、中分、冬菇頭成為流行。進入21世紀,“殺馬特”等男士發型更加多元化。對于女士來說,燙發、染發,各種各樣的時尚發型,應有盡有。
“流行的發型就需要現學。”老李用的最初的燙發工具是熱毛巾,后來換成燙發電熱帽,再往后又換過各種先進的機器。為了提高技藝,老李就買光盤學習,或者參加培訓班。
老李沒想到,當年燙過的大波浪,現在又流行回來。
在老李看來,理發師入行門檻不高,但是想“活得久”并不容易。就像那把老推子,纏過繃帶,用過無數次,打磨過無數次。
一幅老顧客題的字
有顧客走近理發店,老李就拉開店門,顧客一進入店里就能看到掛在墻上的一幅字,上面題著“長江發藝中心”。說起店名,老李講道,“我的四川老家在長江流域,所以當時取名就叫了長江。”
一家理發店,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幅題字呢?這和一位老人有關。二十多年前,老人住在文化東路,經朋友介紹,他就到了長江理發店。老李給老人理發有耐心,理出來的發型板正。從那以后,老人都在這里理發。出于信任,老人特意給他題了這樣一幅字。
老人生病后,腿腳不靈便,老李就跟妻子輪流到老人家里給他理發。老人年紀大了,又生病,他們給老人理發就不想收錢。但老人還是堅持給,甚至有些生氣。老李說,“老人很執著,說你服務了,就得有報酬。”去年10月份,老人去世。聽到消息,老李夫妻就像失去了一個親人。
老李偶爾還是會想起自己剛創業時的波折和艱難。剛開店的那幾年,老李沒買上房子,吃喝拉撒睡,還有工作,都在那個狹小的理發店里。“我們年齡小,很多顧客不信任,一天能來十個二十個顧客。”三五年以后,顧客看到了老李的手藝和實在,回頭客越來越多,顧客逐漸穩定下來。
當時十畝園只有老李的理發店。1998年左右生意最好的那幾年,老李經營一家店,袁春芳獨立開了一家店,袁春芳的弟弟也開著一家店,每家店都有七八個理發師和學徒。到了每年“二月二”,老李的生意火爆,他們就要從早上忙到晚。
2017年,因為拆違拆臨,李德勇就搬到了現在的門店。店面有50平方米,雖然深處巷子里,但是十畝園還有周邊小區的居民都會找來。甚至有人從十畝園搬走了,還會騎上電動車,回來找老李理發。
老李的理發店,人來人往,幾乎都是回頭客。有人小時候來這里理發,現在結婚生子帶著孩子來理發。老李眼看著,有顧客的頭發從黑到白,從茂盛到稀疏。
始終堅持不裝修不辦卡
老李的理發店,現在只有他們夫妻倆和弟弟夫妻倆在工作。
三十年來,老李帶過很多學徒,很多人干著干著就走了。大多數人轉行了,只有少數人還留在這個行業。老李說,“理發師看起來很容易干,但是很辛苦。另外,整天在這樣一個枯燥的環境里,很難留下年輕人。”
老李落下了一身職業病,但這些年忙忙碌碌,他反而沒有想過轉行。理發,讓老李在濟南娶妻、生子、安家。
從黑虎泉到理發店的路,老李走過了三十多年。從前,十畝園小區還是一片平房。現在,周邊逐漸立起了高樓大廈。在店里忙的時候,鄰居還會給老李送上熱騰騰的飯菜。這里充滿了熱鬧的市井生活,沉淀著濃濃的人情。老李喜歡上了泉城的山水,無論是飲食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都有了濟南味兒。
十畝園現在有五六家理發店,有高端的,也有平價的。“如果我們裝修了,老百姓就會問是不是要漲錢了。理發店雖然多了,但是我們做我們的長江理發店就好。”老李感受到壓力,但他不裝修,不辦卡,始終保持著現狀。“真心、實在、手藝保證,價格公道。”是老李的生意經。
“任何年代,都有自己的潮流,我們只要好好干,就不會被淘汰。”老李相信,這是一個包容的時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