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6-07 09:23:06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溫憲】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向來都是說一套、做一套,近來尤其動作頻頻——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日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時,未將臺灣納入其中;然而6月1日,華盛頓卻宣布和臺灣啟動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拜登最近訪問日本時稱,如果臺灣受到攻擊,美國將會軍事介入、“保衛”臺灣;但在5月26日的對華政策演講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其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這一切,均印證了前輩所言,“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圖我臺灣”。美國一直將臺灣作為“棋子”實施“以臺制華”戰略,挑動兩岸對立對抗,通過消耗臺灣來遏制中國大陸的發展,阻止中國的統一。
1982年,海峽對岸的蔣經國在悼念其父的文章中寫道:“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他還表示自己“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于國家”。是年7月24日,廖承志向蔣經國發出公開信。在這封以“經國吾弟”開頭的信中,廖公首先慨嘆“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并憶及“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載。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隨后直言“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圖我臺灣,此世人所共知者”。
黃鐘大呂,擲地有聲;警世忠言,不幸言中。時至21世紀第三個十年,在臺灣問題上“巧言令色”的“外人”非美國莫屬!華盛頓人前說官話,背后“捅刀子”,不斷虛化掏空一個中國政策。臺灣蔡英文當局則與祖國統一大業離心離德,以一副奴顏甘做美國的提線木偶。此情此景,廖公九泉之下定將扼腕,經國先生必會一聲長嘆!
美國利用朝鮮戰爭制造臺灣問題
上世紀50年代初,正是美國這個“外人”利用朝鮮戰爭的爆發制造了臺灣問題,使得中國大陸與臺灣“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1950年6月,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命令第十三航空隊進駐臺灣。為證明其出兵臺灣的“正當性”,杜魯門政府無視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政府已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的事實,無視《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拋出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此舉意在通過以關島和日本的軍事基地為軸的島嶼鏈條,對中國和蘇聯實施圍堵。1954年12月,美國與臺灣當局簽訂了所謂《共同防御條約》,將中國的臺灣省置于美國的“保護”之下,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
艱難談判后發表三個聯合公報
為緩和臺灣海峽地區的緊張局勢,探尋解決中美兩國之間爭端的途徑,中國政府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起,開始與美國對話。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和新中國的壯大,美國開始調整其對華政策,中美關系逐步出現解凍的勢頭。在經過艱難的談判后,兩國先后發表“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為兩國關系奠定基礎,明確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
今年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經過艱苦談判的“上海公報”申明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的活動。美方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重申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 美國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美國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2013年2月14日下午,我在對基辛格專訪時提及這段往事。基辛格說:“當美中關系開始時,雙方都有著最為關注的策略考慮。毛澤東極為關注蘇聯日益增長的威脅,我們對于冷戰局勢非常關切,也非常關切在東南亞局勢中的介入。因此,美中雙方都存在著最低限度的策略自由空間。我們進而討論對于世界的看法,雙方立場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反映在后來發表的‘上海公報’中。”
“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報’的獨特之處在于,公報明確列入雙方的分歧之處。一般的外交公報從未如此。與此同時,‘上海公報’又具體列入雙方的共同立場。因此,考慮到整個歷史背景,雙方的共同立場變得更加富有意義。在此后的時期內,美中雙方根據‘上海公報’政策協調行動,特別是在亞洲。”
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在其任內推動完成中美建交。2013年11月10日,卡特在接受我采訪時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那一天正是我的生日。當我成為(美國)總統時,我被美中兩國之間沒有外交關系所困擾。我認為是改變這一情況的時候了。如果美國和中國能夠合作,將使西太平洋及亞洲國家的未來受益。當時做出與中國建交的決定在美國是很不受歡迎的,因為美國已與臺灣形成同盟關系。我與鄧小平進行了秘密談判。我們開始取得進展,因為我可以感到在地球另一端的鄧小平決定改變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而不僅僅是改變與美國的關系。”
“戰略模糊”的兩面性伏筆
就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美國于當年便出臺所謂“與臺灣關系法”,以法律形式“規范”美臺關系,其中提及美國向臺灣“提供使其保持足夠自衛能力所需數量的防御物資和防御服務”。1979年7月,卡特宣布第一筆對臺軍售,總值高達1.6億美元。
經過10個月的談判后,1982年8月17日問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即“八一七公報”),就分步驟直到最后徹底解決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達成協議。在公報中,中國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美國重申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然而暗地里,美方又向臺灣當局做出所謂“六項保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系曲折變化成為常態。“9·11”事件后,美國很是忌諱關于其衰落與否的議論,對中國的不斷發展愈發敏感。雖然中國在很長時期內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美國仍有巨大差距;雖然中國屢屢強調,寬廣的太平洋足以容納中國和美國,但在美國的全球版圖上,霸主地位有著“一山不容二虎”的絕對排他性。從奧巴馬的“不當世界第二”,再到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是美國全球戰略焦慮的聚焦點。素有設立假想敵習慣的美國逐漸視中國為戰略對手。在磕磕碰碰中,全球化在發展,中國在發展,美國的戰略焦慮隨之上升。在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局中,美國愈加重視臺灣這顆“棋子”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將一切視為交易,臺灣亦不例外。2016年12月,當時剛剛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這打破了美國幾十年來的外交慣例: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總統或當選總統此前還從未與臺灣地區領導人公開通話。事后,特朗普辯稱,如果與中國沒有在貿易等方面達成一些交易,不知道美國是否有必要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2020年8月,美國時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阿扎搭乘專機抵達臺北。雖然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一職在美國政府內排名僅在第12位,但這是自1979年美臺“斷交”后涉足臺灣級別最高的美國政府官員。
對于慣于出爾反爾的特朗普政府而言,其將臺灣問題作為與中國做交易籌碼的劣行明顯上了一個等級。在其任期4年間,特朗普政府累計對臺軍售11次,這一數字遠超奧巴馬執政8年總和。在金額上,特朗普任內累計對臺軍售近200億美元。這也讓他成為一個任期內,對臺軍售總額最高的美國總統。
在特朗普政府內,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全面毒化中美關系。本想在任內竄訪臺灣的他,于2020年1月宣布改由美國時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隨即宣布“取消我們自己施加的對美國行政機構與來自臺灣的同行之間進行交往的所有限制。”下臺后的蓬佩奧最終于2022年3月竄訪臺灣,極盡為“臺獨”分子撐腰打氣之所能。
在戰略焦慮中小動作不斷
拜登政府上臺后,對中美關系重新進行了研判。2021年7月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在參加亞洲協會視頻對話會時表示,美國與中國可以和平共存,但挑戰很大。華盛頓支持發展與臺北的強有力非官方關系,但不支持“臺灣獨立”,“我們完全意識到并理解這一問題的敏感性”。這是拜登政府高官首次公開表態不支持“臺獨”。2021年9月21日,拜登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講話中表示,美國“不尋求新冷戰”。2022年3月18日,拜登重申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美方愿同中方坦誠對話,加強合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有效管控好競爭和分歧,推動美中關系穩定發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也在不同場合做出類似表態。
美國現政府表態一個接一個,小動作也是一個接一個,而俄烏軍事沖突的爆發更是刺激諸多美國政客“花式”反華表演。從2021年3名美國聯邦參議員乘坐C-17軍用運輸機抵臺灣臺北松山機場,到今年5月30日到6月1日,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斯竄訪臺灣,諸多美國政客爭相現身臺灣,在美國新政治周期即將到來之際顯示“政治正確”。從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蕭美琴受邀參加拜登就職典禮,到2021年10月13日,美國國務院有關官方推特賬號發布副國務卿費爾南德斯、亞太事務助卿康達會見蕭美琴的照片及推文,妄稱美對臺承諾“堅如磐石”,期待進一步深化美臺關系,美國官方不斷發出錯誤和不負責任的信號。
從2021年8月宣布首批對臺軍售以來,拜登政府迄今已三度對臺軍售,且軍火內容愈發超出所謂“防御”范疇。撲朔迷離中,又傳言一支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和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一直秘密在臺灣訓練當地的軍隊。去年10月,蔡英文首次證實,有美軍在臺灣協助臺軍訓練。今年5月23日,拜登被問及“如果中國(大陸)攻擊臺灣,美國是否會防衛臺灣”的問題時回答稱“會”。這一表態被解讀為背離了美國政府此前在臺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
不變的是“以臺制華”
美方之所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對中方實施全方位打壓與遏制,其背后是對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抱有愈發強烈的戰略焦慮。“高處不勝寒”的惶恐使得美方一些人極力渲染“珍珠港時刻”或“斯普特尼克時刻”再來,將中國渲染為二戰時的日本和冷戰時的蘇聯。為擊敗中國這個“假想敵”,意識形態色彩極為濃厚的價值觀和“家法幫規”般的所謂國際規則等都被美國悉數使用。雖然宣稱“不尋求新冷戰”,但拜登政府仍將中國視為威脅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敵手,臺灣便成為其戰略棋局中“以臺制華”的棋子。既是“棋子”,便有被棄可能。特朗普被爆此前曾直言,臺灣在他的全球思慮中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筆尖”。
與其前任一樣,面臨中期選舉的拜登逃不過華盛頓政治潛規則的制約,勢必保持對華強硬姿態。與此同時,與特朗普政府中有人想將臺灣變為美國反華“十字軍東征”盟友的極端做法不同,拜登政府清楚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的底線,與此同時也不放棄“溫水煮青蛙”式挑戰中國底線的小動作,最終表現出貌似矛盾的兩面派做法。
面對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切香腸”戰略,中國發出嚴厲警告。針對美國政治人士不斷竄訪臺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31日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經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強調,我們堅決反對美國與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勾連,美國會一些議員在臺灣問題上屢屢采取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錯誤行為,縱容支持“臺獨”分裂活動,十分危險!在達克沃斯抵達臺灣當天,解放軍軍機30架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直言:“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向敢于出手,敢打必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