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2-06-10 10:36:06
原標題:文化瑰寶綻放“淄博光彩”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徐光瑩
自然神奇造化,文化薪火相傳。6月11日,我們將迎來全國第十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為宣傳展示文物保護利用、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提高民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淄博市人民政府主辦,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博山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2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場活動暨山東非遺購物節,將于6月11日在博山區顏神古鎮舉辦,讓廣大市民和游客近距離感受淄博文化遺產之美。
如此意義非凡的文化盛事緣何落戶我市?
文化盛宴全民共享
文化遺產連接歷史與未來,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齊長城(淄博段)保護等文博事業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始終把文化遺產的保護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不我待的緊迫、行之有效的舉措,擦亮文化瑰寶,賦能“五好”淄博,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202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文物保護:時代共進,人民共享;非遺保護: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此次山東主場活動暨山東非遺購物節將在顏神古鎮組織啟動儀式、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展示、齊長城保護利用媒體采訪行、齊長城保護利用講座、齊長城文化和旅游推廣聯盟座談會、齊長城保護工作座談會等,用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點亮“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文物保護成就,展現非遺獨特韻味,豐富公眾文化生活。
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歷史長河,在淄博大地留下星羅棋布的文化遺存,質樸獨特的風土人文。與時代共進,與人民共享,這是時代課題,也是文物事業發展根本。
作為齊文化發祥地,淄博境內博山區、淄川區、沂源縣有110.8公里、共39段保存較為完好的齊長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抓住建設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戰略機遇,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納入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十大攻堅行動,主動融入“山東文脈”,打造“尼山淄水”交相輝映格局,更好釋放齊文化的時代價值。
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我市加強頂層設計,以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核心,高標準編制出臺《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淄博市齊長城文化生態旅游帶開發建設規劃》和《淄博市精品旅游發展專項規劃》,明確了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齊長城文化生態旅游帶等重點建設內容,以高品質規劃引領高質量建設。
為全面排查整治齊長城安全隱患和存在問題,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齊長城安全隱患大排查行動領導小組,對齊長城按照“三個保護”的原則,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排查,確保全線排查不遺漏。充分發揮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的作用,印發了《關于加強齊長城保護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強齊長城的保護管理,壓實文物保護責任,加大齊長城研究闡釋和展示利用力度,切實保護好、管理好齊長城珍貴文化遺產。
開展齊長城本體保護行動,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將齊長城(淄博段)劃分為“紅段”“黃段”“綠段”3個類型組織實施保護管理,設立市區兩級監控平臺。設置文物保護標志碑41塊,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牌39塊。創新開發“淄博齊長城”APP軟件,更好地落實巡查看護員的職責,定期上報保護狀況和工作情況,確保齊長城的安全。將齊長城的保護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的“文物長制”密切結合,落實保護責任,全面建立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文物保護員五級文物保護體系。按照組建齊長城巡護公益性崗位隊伍的有關要求,現已確定公益性崗位巡護員158人,其中淄川43人、博山72人、沂源43人,并在“淄博齊長城”APP軟件內完成用戶創建。
我市還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國家級項目“齊長城(淄川段)遺址公園”建設,推進總投資120億元的“齊風勝境”標志性項目、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進度。啟動稷下學宮遺址考古發掘工程,打造“齊都會客廳”,展示齊文化魅力。
非遺傳承惠及民眾
非遺之美,美在傳承文化之根,蘊育文化自信。
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1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省級73項,市級387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名、省級非遺傳承人23名、市級非遺傳承人211名;全市有4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全國、省、市、區四級非遺名錄體系不斷完善,市、區(縣)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非遺保護已經成為全民參與、惠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
近年來,我市堅持保護與開發、傳承與創新并重的原則,大力挖掘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廣泛開展非遺普查、申報、傳習、培訓、展示等各類活動,使非遺保護利用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原則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全面記錄傳承人掌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形式、技藝、技能和知識,保護項目的本真性。同時,積極申報省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名錄、代表性傳承人積極對上爭取各類專項資金以對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進行扶持。
積極策劃舉辦各類非遺保護專題講座、非遺創意設計大賽及非遺展覽等多項活動,加強非遺項目的發掘、扶持、開發、宣傳力度。繼續開展傳承人保護,鼓勵和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為他們帶徒傳藝、展演展示提供場地和政策支持。通過舉辦培訓班、師徒結對等方式對瀕危項目加大扶持和保護力度。同時,加強對傳承人的培訓和管理,提升傳承人的傳承能力和水平。
非遺項目“駛向”高速路、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讓非遺“活起來”“傳起來”,近年來,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開展了精彩紛呈的非遺宣傳活動。特別是注重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教育,支持非遺傳承教學基地開展常態化教學,評選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基層開展傳承活動,結合傳統節日和文化節慶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禮儀活動。
我市還積極推動非遺更緊密地融入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推動非遺生產性保護與旅游業、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非遺產品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較為集中的區域探索建立研學交流基地,打造一流研學場所、“非遺特色小鎮”和文化名村名鎮等,爭取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駐,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交流常態化建設,更好地展示和弘揚我市優秀傳統文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