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
2022-06-13 09:45:06
原標題:【中醫特色 治骨療傷】鐵骨錚錚 “脊”往開來——記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安市骨傷醫院)脊柱外科
來源: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鄭華鑫 通訊員 張男 泰安報道
屋有梁,人有脊,脊椎不堅,寸步難行,苦不堪言。脊椎被稱為人體的第二條生命線,脊椎受傷或受損,或危及生命或導致癱瘓,影響生存期或生存質量。
作為山東省重點專科,在主任李志峰的帶領下,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安市骨傷醫院)脊柱外科精誠團結,開拓創新,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飛速提升,以妙手回春的醫術、高效的護理、系統的康復,為眾多患者解除病痛,挺起無數患者脊梁。
創新發展 “脊”流勇進
對于每個人來說,脊柱的重要性就像桅桿之于帆船一樣,有了它,生命之舟才能揚帆起航。“脊柱方寸之間集中了大量神經、血管、脊髓等重要組織,手術操作時若辨識不清,極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脊髓的損傷,嚴重時可致癱、致死,脊柱外科醫生就是每天在‘懸崖峭壁上行走’,更加要求我們術中必須細心、謹慎,在方寸之間練就精湛技術。”李志峰說道。
李志峰手術中(張男 供圖)
目前,科室開放床位52張,主要開設運動醫學專業與關節鏡專業、脊柱微創專業。病種涉及四肢復雜骨折與關節損傷(半月板損傷及軟骨損傷)、頸肩腰腿痛、膝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配有國際先進的德國Wolf關節內窺鏡系統與Joimax椎間孔鏡系統、ASAP椎間孔鏡操作系統、Ellman鏡下射頻系統、美國杰西射頻消融系統等手術設備、骨科微波治療儀、低頻治療儀、骨創傷治療儀、CPM功能鍛煉儀等康復設備和完整的功能康復室,具備完善的運動醫學和微創骨科從手術到康復的硬件設施。
挪威懸吊系統(記者 鄭華鑫 攝)
術后康復設備(記者 鄭華鑫 供圖)
科室在科研領域不斷登上新臺階,先后承擔泰安市科技計劃發展項目兩項,其中《改良TESSYS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研究》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帶動醫療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
優化梯隊 勇攀高峰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培養、完善的人才梯隊建設,使得脊柱外科競爭力不斷攀升,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受益成長。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安市骨傷醫院)脊柱外科擁有一支技術過硬、服務一流的醫護隊伍,現擁有科室擁有醫護人員24名,其中副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8名,省青年崗位能手1名,醫學博士及醫學碩士共6人,護理人員12名。科室緊跟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與引進先進醫療設備,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醫學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技術、發展模式和理念不斷創新。為不斷提升臨床診斷能力,科室人員分別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北京市積水潭醫院等國內頂尖專科專業學習,了解新動態,學習新技術,在優秀醫生團隊與先進硬件設備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疑難雜癥得以迎刃而解。同時在醫院支持下積極與中醫藥學傳承創新并發展成中醫骨傷診療新模式,也為科室加強技術積累、敢于創新攻關、診療水平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妙術入“微” 精準護“柱”
“醫生你看,我的腿不疼了......”一看到醫生來查房,70歲的李奶奶(化名)麻溜地從床上下來,轉著圈得讓醫生看發生在她身上的“奇跡”。
據悉,現如今很多患者會出現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癥狀,甚至行走約100-200米后下肢麻木疼痛加重無法繼續行走,李志峰表示,這是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的臨床表現。為此,結合患者李奶奶CT、MRI等影像資料,精準確定責任間盤,排除手術禁忌癥,并實施椎間孔鏡手術,術后第一天,李奶奶便可佩戴腰圍下床活動,術后觀察三天出院,大大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住院費用,得到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
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安市骨傷醫院)脊柱外科擁有“從中醫保守、介入、微創到開放手術”的階梯治療方案,并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患者的病情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新技術更好地為每一位患者服務,讓他們的手術創傷更小、手術效果更好。”在李志峰看來,從傳統開放性手術到小切口的微創手術,是醫學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是患者對舒適化醫療的需求。如今,科室在脊柱微創技術(椎間孔鏡技術)、關節微創技術、骨折微創手術、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康復醫學等技術領域,不斷打磨微創手術“利器”,造福脊柱疾病患者。
下一步,泰安市中醫醫院(泰安市骨傷醫院)脊柱外科將不斷創新技術,一路攀登,開創脊柱領域治療的新格局,讓更多患者重新挺直脊梁,擺脫疾病困擾,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